首页

搜索繁体

第3章 修道当壮阔

    无来起身望去,只见一个身穿鹅黄衫的女子立在不远处,眼含秋水,身形玉立,但面部却遮了面纱,只露出恍约绝色的轮廓,令人无限遐想。

    无来刚由心中涌起的一股恙怒便随这一望雪融般化去,但随即现了自己心神的瞬时失守,不由心中暗自警醒:“道清师父传的清心咒乃道家无上心经清心经绝学,可保修道人清心破妄直达真如,为何一见此女却清心难凝?有古怪!”心中念头辗转,口中却轻佻接道:“莫道人间无绝色,一眼便飞魂九重。相思且待春风起,吹开桃花送与卿。能聆听仙子妙音,无来也算是有福气。”

    未待那女子有所反应,惜惜却是小跑过去,大声叫道:“师姐,惜惜错啦,惜惜再也不敢自己瞎跑啦,师姐你看,大哥哥给我的玉佩。”

    那女子此时虽恼怒无来轻浮,却还是向惜惜胸前玉佩望去。这一望,却是心中翻起骇然大浪,眼中写满了疑问,对惜惜说道:“惜惜在这里等下,我有话和他说。”

    待到较远处一颗大树旁,那女子低声说道:“这可是镇妖石,能化凤鸣玉,传说便是被真仙练成了镇妖法宝,乃无上之宝,公子若是不识此宝,还是快快收回去吧!”

    无来听到摇了摇头,回道:“惜惜化缘给我,我便替她除恶。镇妖之宝本为镇妖除恶,此时却居然与惜惜的天妖之体契合,世间万法,如水浇火灭,又如火烹水干,本是不容,但若有一口锅落在水火之间却又能烧熟食物、烹出美汤,这焉不是水火的相容之道。就如这凤鸣玉和惜惜的天妖之体,有惜惜相容,竟也能相安无事,更是消除了惜惜现在身体的隐患,这便是惜惜与这凤鸣玉与之缘,焉不是另一种修行缘法,或者能渡了天妖千年的宿命之咒也未可知。仙子还是随缘吧!”

    这女子静立思考片刻才回道:“你这无赖竟也能说得此等妙妙谛真言。不过,你既然看出了惜惜的天妖之体,想必也是名门出身道法精深,希望你能守着这秘密。惜惜已受诸多苦难,我不希望她因天妖之体再生过多的波折,所以在本门并不将任何修行的道法讲给惜惜听。刚才公子讲解长生歌诀,清嫣情急之下言语冒犯,还请公子莫要计较。这镇妖石就当借来一用,他日你若有难可到九华山一避。”

    无来揉了揉鼻子,悻悻说道:“前面就不计较了,不过你这后面的话可是又言语失当了。虽然你长的漂亮,但话却是不中听,哪有随便断言人遭劫难的道理。”

    那女子说道:“你言语轻佻,不戒色空,必遭是非;而你同参道佛导致修行不专,身体早有恶果。同时,道佛双修窃天地气运,为天地不容,必有大劫难。我九华山祖师创素心经,内有金丹九转神通可使异法相避从而同存,乃是你道佛同修的最佳法门,这也是念在你帮了惜惜的份上留给你一线生机。”

    无来心中念道:“怪不得初见清心失守,原来是素心经。看来修道界的通传‘清心畏素心,素心难问心,问心九层天,手可摘星辰’还真是有他的道理。真仙传承三大心经,还真是高下立判。”

    不过这番念头只是一转,无来便回道:“原来是素心仙子的传承,倒是失敬了。不过我忘真师尊说“道可道,非常道”,我那如真师尊也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阐释的就是“道生天地,浮于万象”,而道家之修和佛家之修其实本质如那妖之修一样,都在万象之中,这是修行的过程而已,若是我们一代又一代如同木偶一般只知沿覆古人的道路,就如同千人同面,那么这修道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那女子闻言,微怒道:“素心经乃我派至上宝典,非我派长老亲传弟子不可修,与你一线生机乃是为惜惜还恩情,你莫要一时狂言乃至难时后悔!”

    无来面色一肃:“素心经的金丹九转确实是无上妙法,但也只是能够使两个不同的法门交替出现,但若要两者相容相促威能大增却是不能,所以也并不能叫做佛道同修。但平心而论,素心仙子也是惊才绝艳,能够使得佛道不同的心法转换无碍,也是了不得的神通。我也并非狂言,且问一句,在素心仙子之前,这金丹九转是否也是此路不通呢?所谓空前绝后,素心仙子可空前人之路,却不见得能绝后人之道。那为什么就不能在我辈之后,就不能佛道真正同修甚至是万道皆可同修呢?”

    无来顿了顿,望着閤皂山逐渐转薄的灵气,语气一扬,道:“所以我觉得,修道是壮阔的,我辈只当要壮阔的修道,劫难不过生死而已,又岂能阻我求道之心呢?”

    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少年的眼中透露出无比的自信与高傲,在他心中,那高妙玄奥的素心经如何,只要他愿意,必能更进一步走出前人难达之道。就如同在他眼中,那价值连城的镇妖石又如何,只为一包之缘,尽可坦手相送。

    这种凛然而变的气势从少女的眼底透出的不屑开始,如潺潺溪流于高崖处陡然直下蓬然炸裂,本应让人感觉轻狂的话语,生出的却反而是心折,就如同他说的那样,于素心经之前,世人觉的金丹九转是神话;于我之后,佛道同修便是坦途。我辈修道就当有此气魄,敢走前人走不通的路,给后人多一条路。

    那少女清嫣,自小便在九华山修行,虽聪慧无比却一直是循规蹈矩,素心经更讲究出纹入理以素淡之心究天地大道变化,并以身引天地元气演大道变化之理从而得神通。佛修众生之因,道化自身之果,两者乃是相悖的法理,与一身之中冲突不绝自然也就难以演化大道,素心仙子有大智慧,使两者分存身体,但也只能一次单独显化一道,只是神通多了些,却于境界无甚帮助。所以,自修行以来,便一直遵从师尊教诲,一板一眼的阅经修炼,此时,见得少年佛道双修便觉的是离经叛道,胡乱修行,现又闻得少年对祖师不敬,心中不由生出一番要教训对方的心思。

    于是清嫣无视少年无来的骄傲,淡淡说道:“不知道友是何境界?我倒想领教一下您这要跨古越今的双修神通。”

    无来闻言已知少女心中所想,又故作轻佻说道:“仙子有命自当应从。只是,单纯切磋枯燥的很,不若来点彩头。我若胜个一招半式,仙子可得将面纱摘下,让我也好生瞻仰一番。”

    “那便胜了我再说吧。你自命不凡,便以腾云境请教。”说罢,腾身飞起,右手划一个圈,便见凭空陡然出现一个大的光圈直向无来罩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