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七章 打油诗

    陆强说得没错,住在疯人院的,不一定是疯子。

    就像人们常说那样,骑着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

    陆强和柯则平在那家偏远半山的疯人院找到传说中的“再世华佗”时,一眼就认定他没疯。

    陆强对自己二十多年刑侦练就的火眼金睛绝对自信。

    那是一位70多岁的老头。

    头发稀疏迷乱,面色苍白,表情木讷。

    “他叫孙建军,性格极端孤僻、少言寡语。”40岁出头的女院长介绍:“以前是大专家,刚来时,军队经常来人探视,时间久了,就无人问津。”

    交流主要由柯则平来进行,毕竟,专家之间更容易找到共同语言。

    既然对方被认定是疯子,即使跟他泄密,也不怕他传。

    柯则平将事先准备好的、详细描述武校学员大脑消失情况的材料递给孙建军看。

    孙建军不情愿地接过材料,慢吞吞从上衣口袋中取出一个眼镜盒,又花了大约2分钟才把眼镜取出来。

    对着镜片呵了一通气,再用眼镜布仔细地擦拭了好一阵,才终于戴上。

    陆、柯二人十分耐心,并不催促。

    孙建军漫不经心地看。

    看着看着,眼神就发生了变化。

    好像久饿的人突然发现美食,双眼泛着精光!

    反复看了几遍,孙建军才抬起头,阴森森地盯着二人,满额头的皱纹像水波一样扭动。

    柯则平正打算提问。

    突然,孙建军噌地站起身来,拍着桌子,操着浓郁的西南口音,狂暴地吼道:“是哪个整的?你们又是哪个?是哪个超越了孙建军?是哪个开发了金佛山?”

    疯人狂躁,在意料之中。

    柯则平并不回答,打算等待孙建军平静下来后再交流。

    可孙建军狂暴之气似乎无法平息,反复不停地大吼大叫,声嘶力竭也不停息。

    无奈,院长只得安排医护人员给孙建军注射镇静剂,让他安睡。

    院长告诉陆、柯二人,孙建军从未如此暴躁过,今天很反常。

    离开疯人院,陆强并不感到失望。

    凭他经验,孙建军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正常人所为。

    其反常暴躁,乃至失控,恰恰说明孙建军可能知道一些隐情!

    如果这个判断成立的话,可能有2个结论。

    1.武校学员大脑消失不是寄生物所为,更不是病变。

    2.这可能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超现实刑事犯罪。

    陆、柯二人决定第二天再去探视孙建军。

    第二天一早,陆、柯二人直奔半山疯人院。

    到达太早,大部分病患都还没起床,包括孙建军。

    院长说,孙建军昨夜醒来过一次。

    他一如既往不吵不闹,一个人静静呆了许久。

    由于无法再次入眠,向医院申请服用了安定,之后便一直睡。

    孙建军这一觉太沉,直睡到下午5点过,才终于醒。

    不过,情况却愈发反常。

    陆、柯再次看到的孙建军,眼神散乱,光身赤足,独在房间跳大神!

    完了!

    陆强一看,大呼糟糕!

    仅仅一觉,孙建军就真疯了!

    眼,是心的窗户。

    既是心用来观察世界,也让世界得以观察心。

    陆强对人眼的洞悉,从未失手。

    当陆强判定孙建军疯了,孙建军必定是真疯了。

    柯则平现场对孙建军进行了精神状态鉴定,进一步证实了陆强的判断,他已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严重精神病患者。

    查看视频监控,无外人进入,无任何异常情况。

    可能的线索就此断了!

    尽管出乎意料,但陆强并不感到太失望。

    这不是小说情节。

    这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发生的事件。

    孙建军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呆在疯人院,一直没有真疯,却偏偏在陆强和柯则平探视后的第二天就真正疯了。

    这绝对不只是巧合!

    尽管可能永远无法查明真相,但背后一定有原因。

    陆强按法定程序提取了孙建军入院以来的全部病历以及部分个人物品以供调查。

    回到总队,陆强对病历和个人物品进行查验,并无特殊。

    只有一个细节引起陆强注意。

    孙建军有偶尔随手写诗的习惯。

    在其读过的8部小说共19本书里,孙建军在其中的2本书共3处地方随手写过3首诗。

    经鉴定,为孙建军原创。

    其中一首歌颂人类智慧,倍感自豪。

    另一首又鄙视人类愚钝,劝人奋进。

    还有一首歌颂自然风光的《忆金佛山》。

    此外,孙建军还在另2本书中分别写过一次“红权”字样。

    第一首是七言绝句《智上》:

    金身未必倚菩提,

    佛法亦非释家奇,

    山高尚有人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