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九章 西入长安(4)

    王及一行五人终于抵达了长安城,当务之急便是进入城中。

  “这位官爷,我本是山西宝峰寺的僧人,这几位乃是我的本家人,老家洛阳遭遇水患,产业都被冲走了,实在是走投无路,一路赶过来投奔我,还希望几位官爷行行方便,让我们入城中去。”王彬态度恭敬的跟守门士兵说。

  “这年头想要冒充僧人混进长安城中的人多了去了,长安城岂是想进就进的地方,我看你们跟普通流民无异,乖乖的去流民营吧,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有城中官员出城招募兵士,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你们就被选中了,那个时候可能有机会进城。”守门士兵一脸不屑。

  “官爷,我真是宝峰寺的僧人,法显高僧就是在下的授业恩师呢。目前师父正住在长安城中的五重寺中,我着急赶着去见恩师呢!”王彬看守门士兵不信,态度诚恳的说道。

  “法显?你是法显高僧的弟子?法显乃是得道高僧,长安城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连当今陛下对法显高僧那都是礼敬有加!如果真是法显高僧的弟子当然可以进得城去,但是如果不是,你们可知道后果?”守门士兵显然对王彬的话将信将疑!

  “哎呀,后果我们当然晓得,我等怎敢冒充法显大师的弟子,我真是法显高僧的弟子,这岂能有假?只希望官爷行个方便啊!”王彬边说边偷偷地往守门士兵的手上塞了数两银子,并陪笑脸向守门士兵低声道:“家中仅余,给各位官员的茶钱,不成敬意!”

  “没看出来,你这个出家人还挺懂事!好说好说,若是往常我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你们进去了,今天实在不巧,法显高僧就在城门附近陪同弟子施粥,这样吧,我也不难为你们,法显高僧就在那边,只要他说你们可以入城,那我就放你们进去!”守门士兵一边收下银子一边指向城门南侧的路边粥棚。

  王及一行人向粥棚看去,果然有一位高僧长者打扮的人正在施粥,“多谢官爷行得方便,早知师父在此,早就应该拜见,待我去请师父!”

  “去吧!”守门士兵显然不相信王彬说的话,但是也不甚在意,眼神当中充满戏谑。

  王彬一行人走向粥棚,这位高僧约摸60来岁的样子,仪态祥和,目光沉邃,甚有威严。

  “敢问大师可是法显高僧?”王彬对着高僧拱手问道。

  “正是法显,不知几位施主有何贵干?”高僧面对着眼前几个从未谋面的人,双手合十,正色回答道。

  王及五人一听果然是法显,顿时大喜过望,他们此次去长安城中本来就是打算留宿于法显所在的五重寺,正愁进城之后要好一番寻找,不想得来全不费工夫,竟在此处见得法显真身!

  法显本姓龚,有三个哥哥,都在童年夭亡,他的父母担心他也夭折,在他才三岁的时候,就把他送到宝峰寺当了小和尚,20岁受比丘戒,之后佛教信仰之心更加坚贞,行为更加严谨。

  比丘戒之后,法显离开了宝峰寺,佛法无边,法显怀着极度的渴望与虔诚出发了,他的第一次远行,来到了长安大寺五重寺。这里聚集了来自各地的僧人,大家盘坐佛前,讲经论道。微不足道的法显像个渴求知识的学生,孜孜不倦的汲取着佛法的精华。在长安的四十多年里,法显遍访高僧名侣,研习佛学经典,终于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普通比丘成为声名鹊起的得道高僧。时有“志行明敏,仪轨整肃”之称誉。法显佛学精深,常慨叹律藏残缺,誓志寻求。

  王彬的师父在早年时候云游天下,曾经跟法显在一起精论佛学,对法显在佛学上的造诣赞赏有加,离别之时曾讲:“希望今生还还有机会能够与你坐而论佛,但是世道变幻,不知此愿望是否能够达成,即使我们今生不复再见,来日我也会派坐下弟子亲往请教。”

  王彬等人在建康准备出发的时候,师父知道法显正在长安城中的五重寺中,于是写了一封亲笔信给王彬,希望王彬亲手交给法显。

  法显看完亲笔书信之后,又细细打量了王彬等人,“遥想故人,如在昨日,今日得见故人高徒,不胜欢喜,我与你师父尚有未竟之约,不想今日能够达成,实是人生一大乐事!诸位请随我来,贫僧自当一尽地主之谊!”

  王彬欣喜万分,一来师父的心愿终于将要在今日达成,二来一行五人在长安城中也是有了落脚之处,三来可以向法显高僧请教佛学,必定所得匪浅。

  王及一行五人在法显的引导下顺利进入了长安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