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2章 救援

    李塞恩在同辈的兄弟姊妹中排行不上不下,资质嘛,也不上不下。

    因此从小就被告知与家族继承无缘。

    身为一个传统的、人丁兴旺的大家族,李家下一任的家主或许是比他大了50岁的堂兄,又或者是已经有了三个孩子的堂叔,说不定还是某个分支突然冒出来的黑马大佬。

    反正肯定不应该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

    可是七年前,他远在宇宙另一边的堂不知多少代叔祖忽然回到了家族,带回来了一个刚满五岁的小孩。

    他们说,你们年龄相仿,塞恩,你就叫他舅舅吧。

    当时已经十五岁的李塞恩已经是一个马上就升到专项学校的学生了,他并不想要一个话都说不清楚的舅舅。

    可气的是这个小屁孩舅舅不仅话说得很流利还是个小天才,不仅轻而易举的在学业上碾压了同龄人,还把一向称得上勤勉努力的李塞恩按在了名为“平庸”的宝座上。

    李塞恩十六岁这一年,小他十岁的舅舅李枔岚被确定为下一任的家主继承人。

    一个六岁的臭小孩,就算是天才,又凭什么?

    李塞恩知道自己没有资格嫉妒,可他确实在深深的嫉妒着。

    于是当妈妈漫不经心的透露:“说起来,你枔岚舅舅也考上了你们学校,他年纪还小,军训的时候你可要关照他一下。”的时候,李塞恩第一反应就是:要是有机会,确实要稍微的好好“关照”一下。

    提前组队自然是理所当然的,李塞恩给他的天才小舅舅在队伍里留了个机械兵的位置,美名其曰“我们都不擅长这个,但是舅舅你这么天才一定很快就能学会”,然后把诸如找路、带路、搭建营地、检测信号等系列工作都交给一个纯新人。

    老人经常用来骗新人扣学分的小技巧当然也少不了。

    不过李塞恩毕竟不是想害小舅舅有多惨,欺负一个小孩,重要的不是要产生多严重的后果,而是让对方吃瘪。

    李塞恩在森林里捡到了一只鸟蛋,跟小舅舅说救助野生生物有额外加分,说服对方用简单的零件为小鸟搭建了一个孵化室。

    要知道,行军辛苦,鸟蛋却脆弱。放着它在地上不管还好,一旦捡了起来,孵化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该扣的学分还是照扣不误。

    就算侥幸把小鸟孵化出来了,靠着压缩饼干和风干牛肉干,也根本喂不活。

    这可是你自己要救助的,李塞恩得意的想,到时候出了军训场发现自己得去做个简单的强制志愿服务,也怪不到我头上。

    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和对酬谢的期待,季夏一行人冒雨离开本来就没法再住人的山洞,踏上了救援倒霉蛋的路。

    只不过他们那边是可能情况真的很不好,双方几经辗转才终于用常规信号波联系上,还是断断续续的那种。

    真到了目的地,救援对象却一眼就能看见了——五个人伸出来两只手正在操纵机器跟他们发信号,剩下的八只手互相抱成一团、抓握着各类工具箱、有一只还托举着一只小鸟。

    他们五个人以一种奇怪的姿态团在一起,靠着一根绳子固定在大石的背面。

    “他们脚下的是什么?”季夏看见他们金鸡独立一般踩在一个白色的碎片状东西上,那个碎片帮助他们保持漂浮在水面上,像是洪流中的一页浮萍。

    魏津定眼一看:“是红嘴漂鸟的蛋壳吧。这东西质量轻浮力大还防水。他们手里的那个应该就是红嘴漂鸟,你看它小小一个不起眼,却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能游泳的鸟。”

    能游泳的鸟,季夏只知道一个——鲲鹏。

    不过鲲鹏也是用鱼形态游泳的吧,用翅膀,怎么游?

    魏津:“嗨呀,正救人的时候,管它怎么游呢。”

    那五个人抱成一团,看见救援的来了立刻就七嘴八舌的呼救了起来。

    等魏津开着充气皮艇靠近他们,对面又开始喊:“远点!远点!退!退!退!”

    最后是扔了两条定锚绳过去,装上了滑轨和运输箱,八只手轮流把手上的东西一一运过来,五个人才七扭八扭的从一团解开成五条。

    两男两女,还带了个小孩。

    两支小队在附近重新找了个高位扎营,这时候也顾不上什么避雨防风了,匆匆搭了个棚子将重要物资都防水保管好,各自披着帐篷布在棚子的边角蹭一块干净天空。

    “怎么混成这样了。”魏津抹了把脸:“不是我说,这雨虽然大了点,也不至于给你们淹这样。怎么不及时撤离呢。”

    对面苦笑:“我们也想撤离来着,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被淹了。”

    傍晚时分,他们就已经检测到空气中水汽含量直线上升,晚上估计会有降雨。

    为此五人特地谨慎选择了一块突出大石背后的三角安全区作为营地,提前做好了防水。

    等到晚上快要休息的时候,出于安全考虑他们把物资都收到了石壁最边缘——包括路上捡的那枚鸟蛋和它的孵化箱。

    负责守夜的人则站在离石壁最远的地方,顺便可以检查防水棚有没有被大风和雨水冲破。

    “营地搭的挺不错啊。”魏津对季夏像是带小徒弟,还特地给她解释了一下:“动静分离,干湿分区,安全系数很高,是典型的依靠地形建造的半包围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