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7章 小裴珩

    很快萧知遇便听说,父皇将裴氏母子接到了宫中朝梦苑居住,长公主提议让裴珩跟着宗室子弟们一同在宗学读书。

    但没过半个月,贵妃又告诉他,裴珩要去文华殿同他们这些皇子作伴。

    陆贵妃看起来不太喜欢裴珩,道:“你在那里读书时,离裴珩远一些,他脾气不好。”

    萧知遇这才知道他是鼻青脸肿被赶出了宗学,那些宗室子弟也没讨到便宜,更是凄惨,门牙都被打落了。

    竟然是这种暴烈性子么?萧知遇暗暗吃惊。

    贵妃又似乎不忍心,有些怜惜地道:“你也莫欺负他,他是萧旸之子,算是先帝嫡孙,这么尊贵的人,如今够苦的了。”

    “他既然是先帝之后,怎会被欺负?”

    陆贵妃欲言又止,到底没说什么。但阖宫之中,多有流言。

    裴氏两母子在当时,是宫内外心知肚明但不宣之于口的罪人。

    整个大昱皆知凉州那一役,北狄势不可挡,萧旸却在战场上失踪,其妻裴氏与其子萧启珩也下落不明,世人都认为凶多吉少,因而在危急存亡之时立了雄踞朔州且手握重兵的萧广渡。

    储君既定,萧广渡更为大昱皇室出生入死,力挽狂澜逼退北狄,将铁蹄拒于朔州之外,自此声望高涨。即便两个月后裴氏母子被旧部拼死送回京师,也已于事无补——大局已定,萧启珩一个稚子,如何能撼动战功赫赫,在边关举足轻重的萧广渡?

    纵然朝中多少萧旸旧部相劝,先帝仍然放弃另立萧启珩的念头,将裴氏母子送去闽地的裴老将军身边,不至于寒了新任储君之心。

    年末先帝病逝,萧广渡便奉诏着龙袍于含元殿登基。但过了几个月,边关忽有消息:萧旸未死,从北狄九死一生逃了回来。先帝留下的老臣们为此激动得老泪纵横,哪知密报传来,这萧旸之前竟是勾结北狄漠东王,靠出卖凉州情报换来的苟活,才致使凉州数十个城池被破,全面溃败!

    萧旸外祖母是北狄贵族女子,当年两国还和平时通的婚,他本就出身微妙,早年颇受非议,靠军功硬生生打出的名堂,而如今便被怀疑早就心向北狄。且有逃回来的俘虏直言,曾看到萧旸跟随在漠东王身侧,证据确凿。

    消息一传回京师,朝野震动,裴老将军原就重病在床,撑着最后一口气想见见女婿,听了这消息当即呕血,没几天便撒手人寰。

    按大昱律法,通敌叛国应诛九族,但皇子通敌是史上头一遭,说出去更是闻所未闻,有辱皇室颜面。因而皇帝下令,对外仍称萧旸已死,不得泄露。

    至于萧旸,朝廷虽未明说,但不管是当今皇帝,还是朝中众臣,只怕绝不会让萧旸复位,莫说一死谢罪,若能有个贬为庶人打入天牢拘禁终身的结局,都算是善终了。

    然而无论如何,先帝只有一个孙子,裴氏又是裴老将军之女,孤儿寡母受丈夫连累也是罪孽,将他们母子归在裴家门下,竭力抹去萧旸,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萧启珩自此改姓裴,去了先帝定的字辈,唤作裴珩。

    第二天文华殿书房,裴珩果然已经到了,比诸位皇子到得更早,在末尾落座,身上外披一件靛蓝色的暗纹大氅,领口拥着狐狸毛。

    衣饰打扮,细瞧之下便能看出两分北地边民风格——萧旸本就有北狄血统,他早年在凉州驻守,每次回到京师,便会带回些边关风俗之物,达官贵人颇多效仿,但如今形势,便不大合时宜了。

    平日里萧容深来得最早,今天一过来,先叫了知遇一声“二哥”,又瞧了裴珩两眼,道了一声:“裴公子。”便在他左前方自己的位置坐下。

    裴珩面上冷冷的,眼角和额头还带着青紫。

    萧知遇心不在焉地打量这新同窗,翰林院学士还未到,他连心爱的话本都不翻了,光明正大回身看向裴珩,也不觉得自己失礼。上回匆忙,这次才有工夫细瞧,只见这个与萧宜明同岁的少年,居然瘦小得比四皇子身边的侍童还不如。

    当真是根豆芽菜了。

    萧宜明面有轻蔑之色,颐指气使让侍童找个炭盆过来,说是屋里冷。实则殿里烧着地龙,屋后头也烧着炭盆,脱了大氅也不觉得多冷。

    但四皇子却是个脾气难伺候的,说冷那就是冷,还得要淑妃宫里的上等炭。

    几个内侍跑回宫里要了炭过来,将炭盆放在四皇子书案边摆着,萧宜明想起容深年纪小,又不像自己裘衣裹着,应是更怕冷,便让人在五皇子那头也烧着。

    昭斓郡主得了皇帝恩典,允她在文华殿一同读书,但她今日不在,听闻是随长公主拜访淮安王府——没错,就是那个被打没了门牙的倒霉孩子家。三皇子早夭,而同是皇后嫡出的太子,比他们大了近十岁,早已及冠,帮着皇帝理政。

    因此殿内人并不多,只学士在上头讲课,三位皇子和他们的伴读内侍在下听着,加个裴珩。

    萧知遇还未设伴读,四皇子的伴读乃是工部尚书之子吴飞谭,坐在萧宜明身旁。

    几个小内侍乐得取暖,时不时拨着炭,这便使得书房后边越烧越热。萧知遇本就有些畏寒,离得又远,还不觉得有什么,但裴珩正好坐在他们后头,这便遭了殃,前后三个火盆烤着,面色仿佛都被火光映得红了些。

    这也就罢了,内侍们在前头频频翻动炭火,动作不小,加之空气燥热,便叫人难以集中精神。不多时掌院学士便不悦道:“裴公子,陛下开恩允公子来此读书,可莫要辜负了。”

    裴珩顿了顿,起身道:“是学生怠慢。”

    他这般有礼,学士面色便缓了些,但之后裴珩却依旧多次走神,萧知遇转过头去,看到裴珩脸颊发红,且额头上仿佛有些细汗,便明白了缘由,道:“学士,裴珩那是热的,天虽冷,但这样闷也要闷出毛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