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0章 第10章

    皇帝去西贤宫用午膳,却一口都没用上的消息,不日便传的沸沸扬扬。

    连带着闵王妃有孕,太妃想要接闵王妃回京之事,也传开了。

    恰逢昨儿个西域使臣新进贡了一批珠玉,各宫都赏了,唯独西贤宫没有。

    懂些事理的都知道,太妃此举无异于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但人啊总是千奇百怪的。

    还就偏偏有几个自视甚高的,要来劝谏劝谏。

    “陛下,微臣斗胆一言。”

    “闵王妃自小锦衣玉食,去属地以来又屡屡病恙。所以微臣觉着,接回京也无不可。此举也可破除陛下与闵王之间不合的传闻,于公而言,此举乃是安国定邦啊。”

    云朝长袖微卷,指着底下说话的人,“齐宣,齐大人?”

    被连名带姓叫了一通,齐宣却丝毫没有察觉到异样,只愣愣的应了一声“在”。

    “还有谁也觉着齐大人所言在理的。”云朝问道。

    话音落下,无人敢上前应答。

    齐宣看着没人出来,就忍不住伸长手扯了扯临近人的袖子。那人推拒再三,倒还是出来了。

    “微臣觉着,齐大人所言在理。”

    云朝含笑点头,“还有吗?”

    ……

    这回倒是没人敢再上前。

    云朝沉下一口气,“容朕思量思量,散朝吧。”

    回了养心殿,待那厚重的殿门一合上,云朝就狠狠地踢了一下长椅。

    小泉子听着那声连忙匍匐到地上,捧着皇上的脚心疼道:“陛下您可金贵着,千万别伤着了。”

    云朝不搭理他,抽出脚走到龙椅旁坐下。

    闷着气看了一页折子,又用力摔了出去,“深怕朕不知道他是闵王的人是吧,顶着那么明显的姓氏,还敢出来谏言?看样子一个齐昀还不够,他也想一块儿去!”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小泉子劝声道,“先皇当年器重齐家,所以一个两个的都封了官。若说真正有才能的,其实没几个。”

    云朝静了静,“给太妃递消息的人可找出来了?”

    小泉子:“找着了,以后闵王传给太妃的消息,都会第一时间送到咱们这儿来。”

    “嗯。”云朝思量道,“明日一早派人去接闵王妃回京。”

    “啊?!”小泉子听着一愣,“您怎么突然又要接闵王妃回京了,岂不是顺了他们的意。”

    云朝指骨弯曲,轻轻点着桌案,“皇兄身后最靠的住的就是齐家,而齐家官威最重的莫不过是齐昀。现如今齐昀被压,齐家势力锐减,皇兄又如何能按捺得住那。”

    “太妃单纯,一心觉着京城好。但皇兄又岂会这么愚蠢,让怀有身孕的闵王妃回京,不是将肉硬生生地放在案板上吗?朕怎么会允许这个孩子平安落地呐。”

    小泉子听得糊里糊涂的,“那朝堂上这一出是为何?”

    “想让朕背一个不近人情的名声罢了。”云朝嗤笑道,“属地气候不宜,小世子不保,闵王妃病恙,皆是消息传回京太妃再哭闹一场,岂不是尽显人伦悲情。”

    “这……”小泉子顿悟道,“您是说,闵王妃压根就没有身孕。”

    云朝点点头。

    ……

    第二日,这旨意就发了下去。

    说的是皇帝孝顺,不忍太妃日日哭诉。不得已,破例接闵王妃回京养胎。

    这还不止。

    云朝在选秀的花名册中将闵王一派的几位姑娘挑了出来,身份高点的封侧妃,低点的做侍妾,悉数给他送了过去。

    这身旁总得有人伺候着嘛。

    又过了半月,闵王给齐太妃传了密信,说让母妃想个法子,千万别让王妃回京。

    云朝看见这信的时候面无表情地将它揉成团,丢进了火堆里。

    呵,想都别想。

    小泉子兴致勃勃地从外头进来,从腰后掏出一副画像,倏地展开来:“陛下,您之前要的画像,奴才给您弄来了。”

    云朝不明就里地看了一眼,“谁呀,画得…花枝招展的。”

    云朝这用词还算委婉,因为这画像上的人比起“花枝招展”这个词,更应该说是珠光宝气,十分的艳俗了。

    “小王爷在平阳城招的花魁。”小泉子尴尬地笑笑,看来陛下不喜欢这款儿的。

    云朝闻言又多看了两眼:“就这?是朕眼光不好,还是小皇叔来者不拒。”

    “陛下的眼光一贯是顶好的,这自然是小王爷的不是。”

    小泉子又道:“这花魁几日前进京了,是被鲤园买去了。”

    “鲤园?那不是唱曲儿的地吗。”云朝道。

    “是,正是唱曲儿的。”小泉子道,“这花魁名唤莺歌,她虽是青楼的,但人如其名,有一副绝妙的嗓子。”

    “这也不知是什么机缘巧合,被鲤园的老板重金买下了,如今已经在鲤园挂牌了。”

    云朝沉思了一会儿问道:“小皇叔喜欢听曲儿?”

    “啊?”小泉子想了想道,“小王爷确实也是鲤园的常客。”

    “嗯……”云朝抓了抓垂到发尾的金坠子,“走,咱们也去听个曲儿。”

    ……

    鲤园坐落在京城的长华街街尾。

    它不像别家戏园子一样开门便是迎客,而是多了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