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9章 蓄意

    给陆应许发完消息之后,因为害怕对方秒回,她像手里拿着个即将爆炸的手榴弹,立马就静音+锁屏。

    然后飞快扔到沙发上,转身就进了画室。

    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些心神不宁,调着色就逐渐冷静下来,神情专注的对着画板。

    一画就是几个小时。

    -

    下午五点,小雪未停,太阳散播微弱的光芒。

    在卫生间洗干净了手上的颜料,祝瑶光用毛巾擦干手,出来把桌面的手机拿起来。

    她画画的时候不喜欢被打扰。

    常年都是静音模式,天塌下来都管不着,熟悉她的人没得到回复也不会继续打扰。

    锁屏上出现微信消息的未读通知,有三条,祝瑶光有些惴惴不安,怕里面有陆应许的回复,又不得不去看这个回复,脑子里想过好几个应对措施。

    心下一横,闭着眼睛就解锁。

    心里默数十秒睁开了双眼,看清内容时,心跳猛然加速。

    手机屏幕上的字眼简单明了。

    [a陆应许:我对你很好吗?]

    祝瑶光的第一反应是,对方在讽刺自己。

    那一瞬间感觉被刺到眼睛。

    过了好几秒才反应过来,文字没有情绪,陆应许可能只是单纯的疑惑。

    她也希望只是疑惑。

    纠结片刻,回了两个字:[还行。]

    [a陆应许:嗯。]

    嗯是什么意思。

    祝瑶光看着这两段聊天记录琢磨半天,也没想出个具体结果,觉得他想表达的意思可能是:对你也就还行吧,就那样。

    有些不太舒服,但这是最好的回答,不会有很深的负担,也没有难受到想要逃走,她回复:[那就好。]

    消息框闪了半分钟的正在输入,什么都没有接到。

    祝瑶光退出来,点开了另外两条未读。

    [妈妈:新年快乐,我的小公主。]

    [妈妈:什么时候回国呀。]

    除了迟乔,回国这个事情,她没有主动告诉任何人,涉及到的交际圈里,知道这个事情的也寥寥无几。

    这半个月内,祝瑶光纠结过要不要告昭天下,尤其是从小玩到大的那群小伙伴,但也一直没来得及。

    放空两秒,祝瑶光点击拨通电话,铃声响起半分钟后,传来母亲阮向瑶含笑的声音:“小公主。”

    小公主并不是什么爱称,是祝瑶光公认的小名。

    自从知道孩子的性别,阮向瑶就开始这么称呼她,连带着周围的亲戚朋友都习惯了这么喊。

    从小她就凭借这个小名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连不太熟的同学都会用小公主称呼她,一直到高中那股隐隐出现的羞耻心,才禁止了周围朋友再叫小名。

    从那以后,朋友都喊她大小姐。

    ……其实是差不多羞耻的。

    祝瑶光垂眸,捏了捏海绵宝宝的脚,“妈妈今年回国过年吗?”

    “不回,我在悉尼水族馆,这里还挺壮观的,有机会我们一起来吧。”阮向瑶那边很是嘈杂,只能大概听清内容“给我们小公主的礼物明天就到法国,记得签收。”

    “好,悉尼的住址没变吗,礼物我就寄到那里。”

    “没有,我估计还能再待几个月,你在法国那边还好吗?”阮向瑶说着,和旁边人讲了几句英文。

    “我挺好的。”祝瑶光习惯性的回复,又说,“我遇见了陆应许。”

    阮向瑶大概是只听到了关键词,笑到,“你们什么时候结婚啊。”

    祝瑶光温吞回复,“妈妈,你忘啦,我们分手了。”

    那头安静片刻,又低语几句,这才带着抱歉开口,“我总觉得你们还在一起。”

    “你要是忙的话,我就不打扰你啦。”祝瑶光含笑,语气很轻。

    “你不要催。”这次她听清了英文的内容,阮向瑶回应,“我爱你。”

    祝瑶光沉默了两秒,“我爱你。”

    对方很快挂断了电话,她停留在没有回复的聊天框,打字发送:[新年快乐,回国的时候就通知妈妈。]

    -

    在客厅躺着发了半个小时呆,准备回房间睡觉。

    敲门声和手机铃声同时响起,祝瑶光看了一眼,是迟乔。

    她抓了抓凌乱的头发,去门口开门。

    迟乔跟兔子似的冲进来,“你改密码了?我输了两次没对,差点直接报警。”

    祝瑶光笑了一声。

    北期云邸的密码锁连着报警器,输入错误的第三次自动联络物业和警局。

    “改了。”祝瑶光给她念了下新密码,“下次输这个。”

    “你这密码改的谁。”迟乔认出眼熟的生日年月,说完就自己反应过来,“不会吧,陆应许?”

    “想不到改什么密码了,反正他和我就差一天。”

    之前的大门密码是祝瑶光的生日,她的所有密码基本都在生日和恋爱日期里循环。

    现在恋爱日期是没法用了,她家反正也没人来,不如用个熟悉的。

    迟乔很是纳闷,“你俩怎么回事啊,旧情复燃?”

    祝瑶光曲指在她脑袋上敲了敲,“不会旧情复燃。”

    “你怎么知道,我感觉你只要一点火,噌就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