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8章 第十八章

    一路畅通无阻,陈卿卿来到了教师公寓,视线所到之处是破败,歪斜,摇摇欲坠。

    没有人在,只是沉默。

    上了楼,穿越狭长的楼道,一路扭曲,密闭的空间带来不适的窒息感,兜兜转转走到了一处门前,那是李老教师的宿舍。

    打开门,一个苍老颓废的身影静静坐在书桌前,手里拿着一张照片看着陷了进去,连外人的到来都没有察觉到。

    对于这位老人,陈卿卿内心是尊重的,一个人的话语会骗人,但行动不会。

    他是真的热爱自己所在的行业和这个学校。

    即使是死去也要将它带到另外一个世界完好无损的保留下来,完成未尽之责。

    但这对于其他人来说会不会太不公平了,看似是为了学生们好,却不在乎他们愿不愿意,重复的面对不会改变的每天,太阳照常升起又落下。

    带不走他们的年岁,抚平不了皱纹,学习的目的是让自己成长,但学生们已经被埋葬在了时空的缝隙中,他们永远都不会再长大,无论是心智还是身体。

    唯有真正的死亡才能带给他们安息。

    陈卿卿仍注视着李老教师,之前南安风他们做了什么事情她全然不知,反正这个世界马上要崩溃了,她本可以直接杀了李老教师加速它的灭亡。

    “李老师,平静的面对失去确实是件很残酷的事情,所有人都没有办法避免包括我在内。

    如果你还愿意为发生过的事情留下一点印记的话,或许我可以帮你。”

    陈卿卿改变主意了,她想听一听李老教师的故事。

    关于他的执念。

    话毕,坐在书桌前的李老教师置若罔闻,一下又一下轻抚照片,好似这样他就能重回去那段岁月一样。

    半晌,他才从过往中醒过神来,抬头呆愣看着血红的天际,一行浊泪落下,今时今日之景恍若隔世。

    “小陈啊,你说我真的错了吗?”

    “我想留下这个学校,即使它落后,破旧,贫穷,但是从这里走出了一个又一个获得崭新未来的学生,无可厚非它带了山里的孩子们希望。”

    陈卿卿没有回答他。

    “既然这个学校这么好,它最后又是如何泯没的呢?”

    其中肯定还有一个深层的原因。

    不知是陈卿卿的话语中哪里触动了李老教师,他此时佝偻的身躯猛的一震,回想起了他一直不愿意面对的事情。

    长叹一声,在悔与悲交织,夹杂泪水,一段明熙中学的过去被细细道来。

    不知道明熙中学是何时建立的,它是大山里唯一的一所中学,校训简单明了却饱含最为朴实的初衷。

    “知识改变命运。”

    学生有放羊家的女儿,有种田人的儿子,无论年龄如何唯一相同点就是他们都是穷苦家的孩子。

    层层叠叠的山峦,陡峭不平的山路,一座连着一座无穷无尽的绵延到远处的天空尽头,消失在云雾弥漫的深处。

    锁住了进来的路,同样阻断了出去的人。

    贫穷有多可怕,父辈们吃过的苦不想他们的后人继续下去,几乎是掏了一大半的家底也要将孩子送到学校去,这是他们唯一能够改变未来的机会。

    但现实却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不是每个读了书的孩子都能走出大山,落后的师资和教育资源宛如一座隐形的大山,压在每一个充满希冀的笑容背后。

    李学山是第一批来到明晰中学的老师,来自城市的他深知这所学校的弊端,它像是一个为所有贫困人家编织的梦,梦醒后是更沉默的绝望。

    快要退休的他本打算教了最后一届学生就离开这里。

    来到学校的第一天,新生报道的第一天学校门口来了很多人。

    粗燥皲裂的皮肤,那是多年风吹日晒留下的印记,弯曲的腰背背着沉重的行李,满是老茧的手上紧紧攥着几乎是耗费全家才筹集来的学费。

    看到了李学山,面上是朴实憨厚的笑,虽然来读书的都是他们的孩子,但见到他的那一刻,他们同样唤他一句。

    “老师好。”

    忙碌了一天,在落日余晖中远处山林中一个颤巍巨大的身影缓缓来迟,是一位坡脚的父亲,满头白发几乎会将他错认为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

    他背着比他自己还要大一倍的行李,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全身湿透了,残疾的男人手边牵着一个小女孩,瘦弱,矮小,跟芦苇杆般仿佛风一吹就折断了。

    几乎是一崴一崴的来到学校门前,短短百米的距离他们走了很久,像是一个世纪那样久,

    晕黄的夕阳映射在二人身上,将二人的影子拉的很长,在李学山的呆愣之中终于走到他面前。

    “实在不好意思老师,俺们家住的实在是太远了,你看俺是个瘸子,走的也很慢所以现在才到学校来。”

    说着,男人眼里浮出担忧和讨好,手也在不安的搓着,“现在俺的女儿还可以报名不老师?实在是对不住啊,都怪俺是个残疾人连累了俺家小囡囡……”

    后来男人说什么他都不记得了,他只记得将小女孩领进了校门,坡脚男人最后不舍的摸了摸女孩的头,随后一瘸一拐的踏上了来时的路。

    趁着夜色还未到,他要一步步翻过来时的大山,回家去了。

    背影沉默不语,但在他却看见了那是一个父亲能为孩子做的唯一的支持。

    或许是这一幕触动到了李学山,彻夜难眠,闭上眼睛脑海里都是村民们枯黄的手,瘦弱的孩子们。

    他终于懂了那句“知识改变命运”的份量,沉甸甸的端在手里,压在心上。

    第二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孩子送出去!送出这座大山,替他们的父辈去看外面的世界,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他忘记了自己制定的那些规则,只记得那是一个苦字当头,每个人都很累很累,对于他们的同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没有一点休息的机会。

    每天就是背书,记单词,除了读书外其余的一切都变得麻木。

    李学山抛弃了过往的教学理念“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在残酷的现实差距下他能做的只有,渐渐减少那些参差。

    他像是变了一个人,完全看不见过去温善的面目,脸上很那再见到笑容。

    效果是显著的,严格如军营的学习氛围下,第一届学生们的成绩出来了,上线率百分之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