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9章 三朝帝师

    北直隶保定府高阳县西庄村。

    金秋的华北平原还是青郁一片,果树上挂满了累累果实,田地里的农人隐在麦穗间辛勤劳作,等待丰收的季节。

    自天启五年十月因为“柳河之败”,孙承宗被政敌魏忠贤借机连章弹劾,加之对于在军中备受束缚不能尽展才能,深感失望,一怒之下上奏乞休回归乡里养病。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已经过去将近两年了。在西庄村,他并没有颐养天年,依然无时无刻在关注着这个国家的一切。魏党弄权把朝廷搞的乌烟瘴气,使他深感痛心。这两年来,他也时常与旧时的部下书信往来,苦苦的探索着平辽之策,强军之路,偶尔也会回忆起年轻时赴大同为巡抚房守士教授子弟期间,时常仗剑边关,渴望有一天能够指挥千军万马驱除鞑虏,开疆拓土,可惜时运不济,落寞间常常化作一声喟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啊。

    两年过去,天启七年的孙承宗已是65岁高龄的老人,但是仍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有神,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可以传出老远。

    这一日,刚好老部下茅元仪和鹿善继来访,三人像往常一样,对着辽东地图,议论战事时局,均是摇头叹息不已。此时忽见老管家急匆匆的跑进来,神色有些慌张,走到孙承宗身旁,低声对他说了几句。孙承宗听了一怔,看见茅元仪和鹿善继二人望过来的探询眼光,苦笑着道:“朝廷有特使到了。”

    两人闻言均是大惊失色,谁不知道现在朝廷内外是魏忠贤一手遮天,这些年来缇骑四出,缉捕忠良,三人能回家休养,也均拜魏忠贤所赐,这时候朝廷来人怕不是好事,见孙承宗已经起身向外走去,连忙也起身跟上,道:“我们和老师一同去看看。”当下不由分说,抢先走了出去。

    孙承宗听了停下身躯,看着两人,严肃的说道:“这样做有用吗?你们与我之间师生情谊也不是一年两年了,你们心意我如何不知?我的心意如何你们难道不知?这样行事,不是腐儒莽夫所为是什么?”说完整了整衣冠,径直走向前厅,留下两人喏喏无言。

    孙承宗到了前厅,见到一个白衣素服的年轻侍卫模样的人,年轻侍卫与孙承宗互相行礼,验了各自身份之后,就简要地将情况向孙承宗说明:天启皇帝驾崩,临终前传位五弟信王,信王登基即位,改号朱鼎盛,朱鼎盛皇帝求贤若渴,派出特使赴各地招贤纳士,并说朱鼎盛皇帝对孙尚书最为倚重,请他火速上京,皇帝有急事相邀,并将朱鼎盛手书密信一封交给孙承宗。

    孙承宗看过密信,心情大悲后又是大喜,当即请出茅元仪和鹿善继,将情况向二人说道:“天启皇帝驾崩,信王登基,召我进宫,并密信嘱托办事,其中就有举荐贤能高才,两位可替我办好密信之中事情后进京面圣,新皇登基,正是用人之际,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大家都是有大志向的人,可要把事情办牢靠了。”

    二人也是大喜过望,当即表示绝不辜负老师重托。孙承宗与家人稍作交代后,简单收拾了一下行礼,就随皇帝的特使星夜进京。

    一路紧赶慢赶,在八月二十六赶到了京城,朱鼎盛此时正在乾清宫查阅资料,不时在宣纸上写些什么,闻听孙承宗已经到了京师,非常高兴,马上让人去请进宫来,自己也起身迎出门外,以示隆重之意。

    只见迎面走来一个铁面剑眉,须髯戟张的老人,步伐雄健,此人一见朱鼎盛,赶紧想要俯身下跪。

    朱鼎盛连忙赶过去,双手扶住老人,口中连称:“孙师傅不可,孙师傅不可。”并让人奉茶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