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The captain 船长

    ——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

    [法]雨果著

    花雨萱译

    船长thecaptain1870年3月17日夜晚,大海上夜色正浓,大雾弥漫,哈尔威船长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像往常一样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西恩岛这条航线。船长站在舰桥上,观察着航向。此时,乘客们早已进入了梦乡。

    大轮船“诺曼底”号船体长220尺,宽25尺,装货容量600吨。而且它还很“年轻”,因为它才7岁,是1863年造的。因此,“诺曼底”号在英伦海峡也许称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了。

    距埃居伊山脉估计有15海里时,茫茫大海上的雾越来越浓,轮船驶出了南安普敦河。轮船缓缓向前行驶着,这时大约凌晨四点钟。

    “诺曼底”号四周一片漆黑,唯一可辨别的是船桅的梢尖。

    类似这种高质量的英国船,夜间航行一般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突然,漆黑的夜雾中一个黑点若隐若现,仿佛一个幽灵,又好似一座山峰。这时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冲破黑暗,飞驶在浪花中迎面而来。原来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船上载着五百吨小麦的“玛丽”号,从敖德萨启航,不仅负载大,行驶速度也非常快。它朝“诺曼底”号直逼过来。

    马上就要撞船了,此刻已毫无办法避开它。瞬间,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在大雾中耸立起来,人们甚至没来得及看清,就已大难临头,葬身鱼腹了。

    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了过去,即刻,“诺曼底”号的船身裂开一个大窟窿。

    由于猛烈的撞击,“玛丽”号也受了伤,渐渐停了下来。

    “诺曼底”号有28名船员,1名女服务员,31名乘客,其中12名是妇女。

    震荡使乘客惊恐万分。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冲到甲板上。由于恐慌,人们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半裸着身子,奔跑声,尖叫声,哭泣声,混杂在一起,场面十分混乱。大家都惊恐万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海水迅速涌入仓内,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也发出求救的声音。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临危不乱,大声吼到:“请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老人、妇女、小孩先上,其他乘客后上,船员最后。务必把60人救出去。”

    船上实际上一共61人,但是他忘了把自己也算在里面了。

    船员立刻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疯狂地拥了上去,你推我搡,毫无秩序,差点弄翻小艇。副船长和几名船员拼命想维持秩序,但因为人们抢着上救生艇拥挤不堪,实在无法实行。不过这也可以理解,大家由甜美的梦乡一下子变到接受死亡的事实,的确有很大的落差。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船长威严的声音盖过了一切喊叫声和嘈杂声,混乱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洁的对话:“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什么情况?”

    “被海水淹了。”

    “还有火吗?”

    “火也灭了。”

    “机器设备怎么样了?”

    “都停了。”

    船长立刻喊了一声:“奥克勒福大副在哪里!”

    大副回答:“我在这里!”

    船长问道:“还有多少分钟了?”

    “二十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如果哪个男人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听后都不再吵嚷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命令,人们感到有一个神圣的指令在指引他们。

    此刻,“玛丽”号也放下救生艇,前来搭救它撞击的“诺曼底”号的遇难人员。

    救援工作开始变得井然有序,没有再发生争执或拥挤。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困难,哪里也会有英雄。

    哈尔威船长坚定地站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安排妥当,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泰然自若,仿佛他在调遣灾难而不是人,就连出事故的船舶似乎也听他的命令。

    片刻之后,他似乎想到什么,立即喊道:“把克莱芒救出去!”

    克莱芒是他船上的见习水手,但他还是个孩子。

    渐渐地,轮船开始慢慢下沉,船舱里的水越来越多。

    人们加快转移速度,“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的小艇穿梭不绝。

    “加油!”船长又命令道。

    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沉了下去,顷刻,船尾也也被海水吞没了。

    哈尔威船长始终屹立在桥头,没有丝毫的慌乱,纹丝不动,随着“诺曼底”号一起沉入海底。人们透过稀疏的薄雾,眼看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与“诺曼底”号同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