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16、祸起书房

    乾隆在佛堂外站了一会儿,自觉无趣,自嘲笑笑,转身离开。离开前,总算想起去看这院子的匾额。不看还好,一看顿时一身汗,“皇后?”

    吴书来跟在后头直想哭:万岁爷,就是奴才忘了,您也不能忘,您还有个大老婆在慈宁宫小佛堂里关着的呀!暗暗后悔,怎么就想着慈宁宫住的都是先帝遗妃,忘了还有位主子娘娘呢?

    第二天,太后与令皇贵妃得知。太后微微一笑,早饭多吃了一碗。令皇贵妃则是只喝了碗汤。

    算起来,乾隆老抽的反应才最激烈。直接下旨,十二此去银川,不把那里变成塞上江南,不准回京。哼哼,皇后你不见朕,朕就不见你儿子。看谁熬的过谁!

    十二平静地接旨,收拾收拾东西,等刘统勋七十大寿一过,就跟着刘墉到银川去了。临走的时候,还在京城采买了些土特产,满满装了一车子。刘墉问他做什么用,十二嘿嘿一笑,“贩卖贩卖,挣点儿零花钱。”刘墉听了,心中一乐,不置可否。

    这道圣旨一下,令皇贵妃又多吃了一碗饭。太后一急,以延禧宫风水不好为由,趁令皇贵妃到养心殿陪伴乾隆的时候,亲自出马,把十七阿哥抱到颖妃的咸福宫。

    等到令皇贵妃在养心殿跟乾隆腻歪了三天回来,十七阿哥已经乐呵呵地搂着颖妃叫“额娘”了。

    乾隆知道后,一句话也没说,权当默认。

    令皇贵妃心里不好受,连带着七公主、九公主去请安的时候,都挨了排头。

    小平到慈宁宫给太后汇报情况时,太后特意叫把这消息递给皇后。舒倩听了,语重心长地对着小巧、小平教导:“记住,女人过了四十是更年期,一定要补血补铁补钙。不然,很容易把人都得罪喽。”乌拉那拉氏不就是个例子?

    十二跟刘墉走后,永w也开始跟着和|到户部历练。上书房里,只剩下十五阿哥永琰与追封定亲王之子绵德、绵恩。是年,和敬固伦公主带幼子健健来给皇太后祝寿。乾隆见了小外孙,十分喜爱,特恩赐他到上书房,与舅舅、表哥们一同读书。平日里,就住到阿哥所。

    健健蒙古名为察罕多尔济,因为其兄鄂勒哲特穆尔额尔克巴拜深受十字之名所害,先下手为强,撺掇父母给弟弟起汉名,健健。并奏明乾隆,说是这孩子从小身体弱,希望能健健康康。乾隆听了,这才没给小外孙也改一个十来字的名字。

    健健比大哥小将近二十岁,平日除了侍从,没个玩伴,进了上书房,有表哥们玩,自然高兴。因为他是蒙古镇国公之子,师傅们对他训导,不如对皇子、皇孙那般严厉。故而,健健在上书房的日子,过的滋润无比。

    和敬公主见小儿子每次回家,都高高兴兴地说什么表哥如何照顾自己,师傅又讲了什么典故,遂放下心来,安心留他住在内廷。

    哪知,好景不长。这日,和敬公主到慈宁宫去给太后请安,顺便看看小儿子。太后知道孙女心思,一面拉着孙女的手闲话家常,一面命小太监去上书房等人。一放学,就叫带蒙古阿哥来。

    等到时辰,健健没来,去接他的小太监则是一路哭着跑进来,扑通一声,跪下一个劲儿磕头,“太后主子,不好了,蒙古小阿哥,给、给十五阿哥打死了!”

    “什么?”钮钴禄氏太后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指着小太监发抖,“你——再说一遍!”

    “启禀太后,蒙古小阿哥健健,在上书房,被十五阿哥用砚台砸到脑袋上,奴才看时,血流如注,怕是不行了。”这回,小太监说话倒是有些回旋余地。

    太后跟和敬哪里还要顾得听什么话里意思,两个人急慌慌站起来,就要往上书房去。还是陈嬷嬷年纪大,心思沉稳。领着人上来拦住太后、公主,请她二人莫急,派人到上书房问问,也就是了。更何况,小阿哥身边,还跟着伴读、侍读、哈哈珠子,定然不会有事。

    太后将信将疑,和敬可是坐不住。请皇祖母在慈宁宫暂且安坐,自己领着人直奔上书房。一路上,想想小儿子,再想想小太监说的话,如果,真是十五打死了儿子,那么,这场官司,可该如何办?皇阿玛啊,皇阿玛,你看看,你都宠出了个什么妃子?皇额娘,您若在天有灵,看到了,可会伤心落泪吗?

    和敬赶到上书房时,令皇贵妃与庆贵妃已经到了。书房正中,桌子上,一个孩童静静卧着,脑袋上,鲜血已经凝固。白玉雕刻的一方砚台扔在桌角,砚台一角,血迹斑斑,触目惊心。一群太医跪在一旁,瑟瑟发抖。

    两个侄子绵恩、绵德互相依偎着,脸上一道一道的,都是泪痕。健健的伴读、侍读、哈哈珠子都跪在屋子外。唯独不见十五。

    和敬抚抚胸口,扶着宫人,近前给二位母妃请安。

    庆贵妃一看和敬来了,急忙站起来,手指都快捏不住帕子。令皇贵妃悄悄扶庆贵妃一把,款款站起来,含泪说道:“大公主,免礼吧。母妃跟你说了,你可别急。都是母妃不好,十五的伴读魏康,失手把健健——凶手我已经拿下,交由你随意处置。健健现在屋里,母妃陪你去看看吧?”

    和敬强忍悲愤,垂眸问:“这么说,是魏康打死了儿臣的儿子,皇阿玛的外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