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拜师(一)

    “烟霞迤逦接蓬莱,宫殿参差晓日开。群玉山前人别处,紫鸾飞起望仙台。”这两句诗乃是唐朝女诗人葛鸦儿所写,她留诗三首。

    最有名的是《怀良人》,写的是贫妇怨歌,其中形象栩栩如生,很容易叫人相信她身世与诗中女子重合。

    可她另外两首诗词,均带着浓厚道家气息,譬如此诗。

    说是一时亲眼所见也不为过。

    单从诗表面来看,真像是这位女诗人从高处望见早霞刚飞起的天枢山。

    此刻杜思云站在山脚不远处,眼前山峰仿佛擎天柱地,山上青松,松林不计其数。山间云气面纱一样地遮掩住山峰陡峭凶恶的一面,鹤唳之声不绝于耳。

    几大山峰犹如众星拱月一般围绕主山,最大的那一座山名为天枢山。

    掌门真人便居住在天枢山上,天都府一切大事均在天枢山上的贪狼殿内处理,山顶更有一块宽阔平地,四周崖壁竖立。

    内门大比时,比试之人在平地上过招,旁看弟子附在崖壁内各个洞穴观战。由于四面环壁,若有好招巧式,洞内人叫好欢呼,声音回荡久久不散。

    当然,若是出了糗,也是被万人观看,譬如她当年的内门大比。

    虽说这一点不符合修道之人要求淡泊平静的心性,但这习俗自从开宗立业以来延续到现在。

    就连最严苛的掌习也最多不满意地哼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了。

    余下几座稍大的山峰分别是:掌管五礼,内务及外派之往来事的天旋峰,掌管财务的天玑峰,掌管符咒法阵的天权峰,主调和的玉衡峰,主武斗的开阳峰和瑶光峰。

    山幢壁直立,这段小路仅允许二人穿行,杜思云晓得,到了上面狭窄见光处,还有一人在那看守,只要不对劲,把山门一关,除非飞上天枢山,不然再没有别的路。

    “请出示令牌!”

    杜思云从腰间摸出令牌,递上。

    守卫那人接过,看了一眼,恭敬行礼:“请进!”

    双手呈上令牌,守卫恰好眼睛扫过杜思云的脸,惊讶道:“少掌门?”

    杜思云觉着自己毕竟是个脸丢尽天都府上下的人,有人觉着熟悉也不奇怪,微笑着接过。

    “师缘会刚刚结束,少掌门回来的晚了些。”

    师缘会,说明白点就是拜师大会,虽然年幼弟子统一由掌习教授到大,但是天赋优质的人会被早早收入内门长老之流的门下。也就是除了一般的课程学习之外,还会有人给他们开小灶。

    毫无疑问,杜思云的师傅是就是她爹杜早鱼——现任掌门。

    杜思云并不觉得这个守卫童子会知道她爹为什么要急召她回来,只是笑了笑,继续往上走。

    过了这段窄路,前面的路便渐渐开阔了起来,又过了几个守卫童子,总算是回了山上。

    这条路石阶千万,重重叠叠在山间穿梭,是磨练弟子体魄的一种方法,也是普通百姓进府的唯一路。门内普通弟子若是下山采购等,当然不能慢慢地爬这条路,而是乘仙鹤往返。

    山脚下小镇附近便有饲养仙鹤的驿站,登记了身份的散修也可以驾鹤登门拜访。

    只杜思云不想去那驿站,故而每次都走的这条陡峭山路。

    刚到大门,一个穿着黑色绣鹤纹衣裳的少年走了上来,行了一个标标准准的礼:“杜大人请跟我来。”

    这少年大概十一二岁左右,长相精致,从眼睛到鼻子到嘴唇,无一不秀气。眼角微微往下,像只初生懵懂的小狗崽子。杜思云在打量他的时候,他也在看着杜思云。一双朝露似的眼睛有些好奇地看着她,双唇紧张地抿着,透着一种少年人特带的青涩。

    杜思云笑道:“请。”

    途中,杜思云就像是初来乍到一样地看着四周的环境。

    “大人很久没回来了吧?”

    杜思云回道:“距离上次回来才不到一年,这儿新种了好些银杏。”

    “这也是有一天司刑大人突然说要种下的。”少年回道,又问,“大人在外漂泊伶仃的,掌门也想要大人多回来呢。”

    杜思云眯了眯眼,逃避和煦的阳光,反问他:“你是一直在山上长大的吗?”

    “这倒不是。”

    “我是最近才被接到山上来的……”少年人一直雀跃高昂的语气也有些低沉,但很快又笑着说,“但掌门对我很好,山上的人对我都很好。”

    杜思云沉默了一下,看着少年透着天真的神态,没有再继续下去。她对于打破一个孩子新找到安身之所的喜悦没有任何兴趣。

    少年把她带到偏殿,并未就此退下,而是站在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