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五百二十四章:此书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是司空马等曾出身相邦府的旧臣或是李斯等曾受过吕不韦恩惠的人,直接将那些人一顿收拾,被李斯这个廷尉判了流徙、斩首、腰斩等重罪,全家没籍为奴者更是比比皆是。

    直到李斯等人摁死了那些蚂蚱以后,吕不韦才宛若后知后觉般,让身边的家老回了一趟咸阳,在咸阳城最为繁华热闹的街道,立起了一道两丈余高的木板墙,从街头延伸至街尾,足足两箭之地长。

    木板上悬挂着一幅幅缝制在一起的丝绢,从两丈多高的大板顶端直至离地三尺处,匹练垂空,壮观之至。

    最东边第一幅丝绢上,钉着四个斗大的铜字——《吕氏春秋》。铜字下立着一方本色大木板,板上红字大书:吕氏春秋求天下斧正,改一字者赏千金!

    一幅幅丝绢向西顺次排开,上面写满了工整清晰的拳头大字。茫茫白墙下,每隔三丈余摆有一张特大书案,案上整齐排列着笔墨纸砚,每张桌案前都站着两名衣着华贵的士子,不断地高声呼喊着。

    “吾乃阳翟侯门客,专一督察正误之功!大著求错,如商君徙木立信!此书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咸阳也不乏有试图以此谋取千金乃至数万金的人,然而大部分人不是明白人情世故,便是摄于吕不韦的威严,根本不敢提出任何修改意见。

    当然也有人提出了,却被一众士子否决了修改意见,任何修改后不如原文,被数百士子和上千门客齐声喝退。

    而自这天以后,吕不韦的威名再一次在天下间响起,而《吕氏春秋》的“一字千金”之名也随之打响,就连荀夫子都极为推崇此书,称“《吕氏春秋》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汇诸子百家各派之精,亘古未有之奇书也”,又称赞吕不韦“兼儒墨,合名法,可自成一家矣”。

    世人虽有人与荀夫子理念不同,但对荀夫子都保留着敬意,再者吕不韦的确融汇了诸子百家的部分精华编撰成书,若否定这本书和吕不韦的才能,那便是否定了诸子百家自身,故而诸子百家也认可了吕不韦自成一家的身份,称其为“杂家”。

    当然,无论吕不韦如何蹦跶,杂家也只有他一人,杂家的学说也不可能延续下去,对于诸子百家根本没有什么威胁,不如成人之美,也落得一场善缘。

    而威望再次冲上顶峰的吕不韦所下达的各条政令也无人敢阳奉阴违,毕竟如今的吕不韦也是“诸子”之一了,得罪不起。

    从前的吕不韦最多是在庙堂上结束对手的政治生涯或者是在物理和生理上结束对方的存活生涯,如今的这自成一家的地位还能在江湖上彻底封杀一个人的名望,哪怕是与吕不韦有旧怨的官员也根本不好对吕不韦的政令有丝毫耽搁,仿佛吕不韦的每条命令都是个烫手的山芋,恨不得赶紧执行完扔给下一级的官吏。

    也正是如此,这一次秦军伐赵完完全全没有任何人敢贪污克扣粮饷,就仿佛是法家门徒心中至清的理想之国出现在了人间一般,使得吕不韦的名望再一次达到了新的巅峰。

    不过,吕不韦也很果断地将一切原因都甩给了嬴政。

    圣君当有贤臣辅佐,有贤臣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圣君的存在,所以秦王才是真正的圣君,而秦国才是应该一统天下之国。

    (2283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