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41章 税改

    如果说敌人的倒下,就意味着战场上的胜利,那么在国策之中,真正的胜利到底是什么?好像没有人知道。

    童军也不知道,他打赢了内战,取得了整个汉北的统治权。但是这好像并不意味着争执的结束。

    商人们有权利重新划分蛋糕了,这是好事情。可是他们还在争吵,争吵谁该分多一些,谁该分少一些。

    东部的商人为此战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认为自己应该拿到最大的那一块蛋糕。由小肖老板牵头,他们以战胜者的姿态自居,俨然是一副给别人的,就是他们施舍的,那种架势。

    西部的商人确实没有多大的贡献,但是他们也不愿意把整个蛋糕交出去,任由东部的商人划分。

    他们本来没有实力来提出什么,无论是财力还是战争期间的贡献,他们都没办法和小肖老板,任红那些人相比。

    可是后来,有一个人来帮他们了,他们一下子腰杆就直了起来,那个人就是司吾。

    在他们这个圈子里,无论是资格,还是钱,除了已故的肖老板之外,没有人可以和司吾相比。

    老肖老板病逝之后,资产一分,虽然现在的他大儿子掌握大部分,但是司吾却已经是汉北一枝独秀。

    司吾本来也不想管他们这些事情,由于辽东和大汉的来往比较密切,辽东的商人也有很多是汉人,他们对童军提出,希望大汉的商人也能自由的进出汉北,汉北不要对来自大汉的商人有任何歧视。

    这个提议其实也符合西部商人的利益,但是,司吾不答应。

    司吾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对于南边汉人非常的仇恨。随着年纪大了,他对南边汉人的恨也是越来越深。

    他曾经派人回洛阳去过很多次,都没有找到窦郎中。司吾不期望自己的母亲和孩子还能活着,但是他最少很想知道,她们是怎么死的,她们埋在哪里。

    这一个小小的要求,窦郎中也没有满足他。他最后一次收到的消息,是窦郎中已经死了。

    这个消息让司吾很失望,很愤怒。为什么?为什么连见自己一面都不行?为什么连一封信都不留给自己?为什么连一句遗言也没有给自己?

    所以司吾非常痛恨那些南边的汉人,那些满口标榜自己信誉的汉人,是最不信的。

    童军对于这些商人的争吵,采取一种置之不理的态度。对待这些人,他是非常有经验的。不能讲道理,也不能恐吓他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让他们去争吵,吵到他们觉得争吵耽误赚钱的时候,就不会吵了。

    童军只是告诉他们,一个月之后,我会主持重新划分这块蛋糕,至于这期间商人们会怎么吵,童老大不去管他,只要不动刀子就行。为了保证以后商人们不会动不动就动刀子,童军取消了商人的护卫队。

    护卫队是当初汉北境内不太平,为了保证货物的安全才批准建立的,现在汉北已经很太平了,自然不需要这些。

    至于那些护卫队的人员,童老大让退役的曹荣出面,组织了一个新的行业:镖行。

    如果你感觉这一趟货物运输实在不安全,可以找镖行押运。这比那些商人手中直接掌握武装力量,让童军放心许多。他可不想让这些人再搞一次内战。

    成立了镖行,击碎了商人们保留护卫队的唯一借口之后,事情得到了很圆满的解决。商人们还对一个人非常的不满意,那个人就是马日召。

    马日召由于在内战中的突出表现,一跃成为童军最信赖的亲信。现在,庞统,马日召,蔡伟,马忠以及周宏,这五个人是外界公认的,童老大手下的五星上将。

    马日召在商人们商议如何瓜分蛋糕的时候,很不时宜的提出,这些商人负担着汉北的八成国家税收,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由于税收制度的不健全,导致这些商人们逃掉的税收远远的多余他们缴纳的那一部分。

    马日召向童军提了两个建议,第一是修改税收制度,将以前使用与商人和农场主的税收,分开了收取,各自制定合适的制度。这也就意味着,商人们想少承担一些税收的想法落空了。

    第二个建议,马日召提出了制造铜钱。汉北以前都没有制造过铜钱,所使用的也是大汉的铜钱,大宗交易直接用金银或者在司吾那里走账。

    这样做一是为了方便和大汉进行交易,二是当时没有必要自己制造。

    但是现在,曹丕废汉之后,刘备和孙权相继建立自己的政权,大汉的三个国家都已经制造自己的钱币,当初的方便已经变的极不方便。

    这个提议也就意味着,那些旧钱必须兑换成新钱之后才能用。钱少的小户人家无所谓,只要你朝廷给换就行。但是那些大户有钱人则不一样了,他们的利益注定要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