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551章 问题出在哪

    北京。

    安排好青训布点工作的魏长缨,去找吴笛汇报整个计划。

    游戏方面属于ww体育的公司行为,跟足协不相关,捎带脚说一声就行。

    但免费青训这事儿,需要足协出面,还得各个地方足协帮忙落地,必须要跟吴笛打招呼。

    正常的流程应该是先上会讨论,等所有相关单位人员同意才开始推进执行。

    不过,现在魏长缨都是以效率为先,先斩后奏吴笛也不会责怪他。

    现在吴笛的精力都放在国际足联理事竞选的事儿上,只等明年4月的亚足联代表大会了。

    听完魏长缨的汇报,吴笛点头应承:“这事你就找青训部配合执行就行。管办分离嘛,你这个就算‘办’的一部分。事情先不要声张慢慢的搞,等张建民来了之后再敲锣打鼓。

    你总要给新领导一点见面礼嘛。”

    魏长缨点头,官场上的事还得是他吴叔。

    “还有你说的那个三轨制的问题。非一日之寒,也非一日之功,需要理顺各个方面关系。

    你以为老祖宗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那么容易呢?不听话的可是要被沙掉的。

    我倒有个不同的角度,你听听。”

    吴笛自己都没发现,自从他“无为而治”以后,思考事情反而更加通透了,大概是因为不用担心结果,又不需要自己亲力亲为的原因。

    “俱乐部有什么标准?学校为什么不能是一个俱乐部?你的青训布点能不能跟学校合作?”

    嗯???

    魏长缨有点悟了。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其实之前魏长缨就有类似的思路,只是工作太多太杂给漏掉了,那就是——学校俱乐部化。

    如果学校能够俱乐部化,其实就相当于三轨合并了。

    比如北京的三高足球俱乐部,它的另一个名字是“人大附中三高足球俱乐部”。

    不过转念一想,问题又出来了。

    高中还好,已经非常接近职业队了。他们甚至可以直接参加职业联赛。

    三高俱乐部更加的特别。

    在中国足球环境并未像欧美一样良性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是选择读书。三高球员的求学意愿甚至大过踢球。

    在做青训的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中超球队给他们的高三球员发出了试训邀请,结果这些孩子们选择了上清华北大。

    读书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像三高俱乐部这样的特例还是少点为好。不然同样是人才和资源的浪费。

    学校这一轨本身就具有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好学校能吸收好苗子,足球成绩也能上来。

    就像豪门俱乐部能网络更好人才一样。

    三高俱乐部的模式很难复制,因为并不是每个学校都有像人大附中这样的财力物力。

    退一步讲,高中可以这样,小学和初中怎么办?

    魏长缨要的是一种可以可操作可复制的三轨合一模式。

    教育局要学校达成各种各样的指标,体育是其中一部分。

    地方体育局需要各种运动队出成绩,足球是其中一部分。

    足协更关心成年队以上的成绩,青训只是其中一部分。

    魏长缨的思路就是如何用一块大肉,将所有人都融合在一起,形成正常的培训和成长关系。

    不管你在哪一轨上,大家都要走向成年,都要进入职业联赛的体系,这其实并不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