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70章 女将秦姝和沈秋阳成了接生婆

    很快,李凌薇和季清哲以及施诚等将领,敲定好作战方针。

    李凌薇和季清哲带着轻骑兵打头阵,同时女兵火铳队、投弹营、弩弓营皆同行。

    另外几个将领则带重骑兵和步兵紧随做援军,而施诚则做为最强援军,辗压过境。

    李凌薇的意思是,她带着轻骑兵一路闪电战往京都冲,但这冲的快杀的敌人就没那么多。

    敌人肯定会在后面咬着追到京都,这时就要靠援军来拖敌,否则她会被敌军包围在京都。

    成了孤军深入。而现在三军进发就不同了,特别是施诚带的重武器军团。

    只要能进入大丰境内,那是走到哪就能将敌人全灭到哪,能将女王旗插到哪!

    施诚自然知道自己的任务有多重,保证道:“请王上放心,就算是用臣的身躯来铺路,臣也会带着战车和旋风炮横扫前进!”

    李凌薇吓一跳,忙道:“倒也不必如此!本王只是怕大丰的地方兵作乱,有旋风炮震慑总好些。

    你也不必太过心急,怎么着也用不着你的身躯来铺路啊!”

    就这样,李凌薇和季清哲在前方开路,一路横冲至京都。施诚则在后面收地盘。

    并不是你打过去那地盘就是你的了,李凌薇也没时间打一城停下来,彻底收降一城之后再去打下一城。

    当初她从文氏母子手中夺大夏旧土,用的是稳的招式。打下一州就归化一州,彻底让当地归顺于她,才会去打下一个州城。

    现在这招对付大丰就不行了,她没时间慢慢来,大丰京都的消息封闭,赵刚和简婧瑶都落入险境,还有漠北军那个不定时炸弹。

    之前是留给龙游军的时间越多,对我军越有利。现在反过来了,留给宇文牧的时间越多,反而让他的实力大涨。

    必须趁京都动荡,宇文牧还未坐稳帝位,火速灭了他!

    所以彻底让大丰的州城变成大夏的,这一差事就留给施诚了。

    相信有旋风炮和震天雷,往城门前一立,这些城池的文官武将,自会没了反抗之心。

    轻骑兵轻装上阵,只带着武器和七天的军粮,并且后援补给没那么快,只能自己夺下一州城自取。

    季清哲看着舆图,将重点放在汴州上面,这是前朝旧都,后天下三分,归于大丰,但大丰并没有用其做国都。

    而是选择更北一些的魏州做国都,汴州也就成了魏州的南部防线,汴州有失,一河之隔的魏州就能及时做出应对。

    “进入大丰境内的小州城,其守军皆不多,不会对我军有影响,只有这汴州,怕是要经历一番苦战。”

    秦姝算算路程:“急行军到汴州正好是七天,可让主力军保持体力,辅助军则一路攻城掠地,待到汴州时才能全力一战。”

    她的女兵就是辅助军,秦姝霸气地说:“末将愿立军令状,三个时辰夺下颖州。”

    她这是想替女兵挣军功,且想在一开始就让大军看看女兵的实力,后续她跟别的将领争战机时,别的将领就不会轻视女兵了。

    李凌薇决定给她这个机会,既因为知晓女兵不易,也因为她知道颖州的军情,根本不用大军出动,凭秦姝就能夺下。

    季清哲将舆图铺开,跟众将领道:“过颖州之后,我军兵分两路,一路走山路多的陈州、许州。

    另一路则走毫州、宋州,七日之后,齐聚汴州,破汴州城,过河南道。正式入河北道。”

    兵分两路一是因为路不好走,大军飞驰反而速度慢,另是因为这四州是河南道兵力最多的四个州。

    如果只灭其中两州,那另外两州还能驰援汴州,待破汴州城时反而生变。

    不如直接绝了汴州的援军,极速破四城,半个河南道失陷。汴州没了援军,消息也不会那么快传到大丰京都。

    李凌薇指着河南道沿海的宿迁、日照两座大州城道:“让沈亮带水师战舰破这二城,彻底将河南道的兵力打散。

    施诚来的时候,只需要震慑就行了,这样就能组织当地民工修路,尽快送战车到京都。”

    季清哲立即下命令给沈亮,让其走海路去攻河南道的沿海州城。

    沈亮先前带着水师在长江,雄心万丈,等着打宇文牧的水军,好好表现一番,让天下人,最主要的是让女王看看,他们的台州水师有多厉害!

    结果呢,宇文牧的水师压根没破施诚的战舰,全被施诚给灭了!他就捞了两艘送信的战船,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整个台州水师就是陪衬的!这只能骂宇文牧太没用,在上游就被干趴了,他们下游的水师别说肉,连口汤都没捞着。

    都不好意思问女王要战功,水师新军整装待发,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盼着敌人过来。

    只要战功他们才能转正成为正式军啊!结果敌人的影子都没看到一个!

    听说骑兵最快的三个月就捞到仗打,转正成为龙游军。

    而我的水师最才的新兵已经一年半了,什么打鞑子、打大丰,全都没份。

    并且最近连海盗的影子也没见着,沦落到护送海商的份上。

    想请旨出海夺倭岛去,可王上说,天下未一统之前,先不急着打海外诸国。

    没办法,只能日日操练新兵,盼着天下一统的那一天。

    现在接到王上的命令,北上打河南道沿海州城,可把沈亮给欢喜的,跟接到神谕一样,就差上贡了。

    忙让人去找沈秋阳:“他又跑到哪去了?跟他说,女王有旨,速速归营!”

    很快属下来报:“沈大人在农科院,正遇到母马难产,他在接生。说是晚点归营,请将军宽恕。”

    沈亮气的吹胡子瞪眼,他送沈秋阳到李凌薇跟前,一是为质子,二是想让他学点带兵打仗,使用新武器的本事。

    没想到他有用的本事没学到,竟觉一身养牛、马、耕田犁地、沤粪堆肥这些农人的本事!

    他还不能骂,一骂人家就把女王的任命书拿出来,奉旨办农科院,女王专用养马官!

    好嘛,没混成天兵天将,你给老子混成弼马温了!

    眼看着施诚、霍非这些年轻将领起来,连曹慎的小儿子都后来居上,进斥候营做了先锋。

    明明是他儿子最早到女王身边的,结果成了专职马夫。

    沈亮想哭,想打人……

    沈夫人安慰他,儿孙自有儿孙福,不管儿孙我享福。养马就养马吧!

    反正老大养马也养出名声来,各地将领都跟他求一名驹,一说买战马,首先就是找沈秋阳。

    再说老二和大女儿一个成了水师将领,一个成了女兵将领,有这两个孩子任你折腾还不够吗?何必非得折腾老大?

    沈亮不甘心的是儿子在女王和季相身边,啥有用的本事都没学到,就像好不容易得到入名校的资格。

    结果把老大送去,老大白白浪费了。早知道送老二去了,再不济送女儿去,现在定也像那秦姝女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