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11章 到达燕京

    这几年海上贸易昌盛,其中茶和丝的需求最大,许多百姓开垦荒田荒地都是种茶和桑。

    为防破坏市场和破坏土地,龙游团长管的严,按乡分配种植面积,否则就会罚款。

    因为这事,常有折子上到季清哲案前,请求开放种植需求,就连军囤田军户都很心动。

    种粮食收成高但赚不到钱,种茶和桑,利益是粮食的几倍。

    但军囤田种粮食,以及地方农户只有一半田地可种植经济作物,是朝廷的底线。

    李凌薇太清楚放开之后,大家抢种经济作物的后果。一股脑地跟风种茶,茶叶价格大降,还破坏了土地。

    粮食还不够吃,那时候才叫麻烦。土地是国之根本,政令一出,绝不更改。

    但为了安本本分分种植粮食的农户的心,朝廷对于粮食田的税收是一降再降,目前已经降到正德帝年间的三成。

    李凌薇觉得陇右土地承包制可以提前了,想必许多富商都愿意到陇右包田,种植经济作物。

    现在看到大丰遍地荒田荒地,她又觉得可以先在大丰实行土地承包制。

    因为地方上的百姓太少,田地是怎么也种不过来。从江南一带人多的地方迁徙人口过来。

    百姓肯定不乐意,谁愿意从富裕之地迁到苦寒的北地,重新开荒安家啊!

    但若是富商包地请人来种植,二、三年就能赚到一笔钱回到家乡,应该还是有很多青壮愿意来的。

    李凌薇便将土地承包制当场一说,立即将季清哲几个引进了一个全新的大门,土地还能这样改革啊!

    这样一来,土地所有权还是国家的,私人分年限承包,年限期间内所得归其所有,一样要交税。

    但年限一到,就回归国家。

    这可是继摊丁入亩,分田到户之后,又一土地大改革啊!

    洛白想的更远一些:

    “如此一来,女帝登基封赏公侯将领的土地,是不是也能用此制度?”

    这话让季清哲为之一振,他正为登基封赏烦忧呢,若按常规封给王侯将相封地。

    那不是又出现一批新的士族!可若不封封地,又让将士如何为国拼命?

    将士征战沙场,誓死战斗,既为报国,亦为荣誉,而分封土地,自古以来都是帝王给予以的最高奖赏。

    季清哲没想到今晚能解决分封土地的问题,只觉惊喜不已。

    忙道:“王上,臣觉得洛将军所言有理。此策还能用来封赏有功之士。

    可按军功按年限分封土地,他们可以自己雇佣人种植,也可承包给他人种植。

    除了土地,另外海商的股份权益,都可做为封赏。”

    其实现在稍微聪明一点的人都看出来了,土地产生的利益,已经不是最高的了。

    海商、工坊、银行等等女王当政后,兴起的新产业,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已经远远高于土地所产生的利益。

    但是汉人骨子里对土地依恋和喜爱,赏赐别的东西再多,若赏赐之物没有土地,也觉得心里空空的。

    虽然现在土地山林、海矿不能买卖,都为国有。但有种植权,也是令人欢喜的啊。

    李凌薇对封赏的问题还真不在行,正德帝年间的常规,已经完全不适用现在的大夏。

    对于公候伯子爵这些贵族头衔,她到不介意多封赏一些。

    但这些头衔对应的赏赐,她就想不到那么周全了。

    点头道:“那就请季相拟定出章程来,本王确定后,封赏大典就按此来。”

    季清哲看向洛白和秦妩:“请洛将军和秦大人一起来商讨。”

    因为土地承包制,接下来的行程,几人便不时凑到一起讨论。

    李凌薇也让小白从空间搜资料,汇总之后给季清哲几人看。

    越往北走,天气越冷,眼前所见之景也越发萧条。

    每进一城休息时,李凌薇便会令龙游团长们,给当地穷苦百姓分发物资。

    之前进大夏的州城休息,都是地方官和当地富商给她送礼,现在就反过来了。

    大丰这边的州城太穷了,跟大夏打仗期间,士族富商要么逃跑时被抓,要么就是事后清算,财物者被充公。

    季清哲的人清算那叫一个狠,跟梳子一样一层层梳理,绝不让当地有富商豪强之流存在。

    因为有这些人,他们就会暗中跟士族联络,引发当地混乱。

    季清哲杀大夏本土的士族都毫不手软,更别说杀大丰的了。

    所以现在大丰的州城里是真没一个富商豪强,都是平头土脸的小老百姓,苦苦熬着寒冬。

    本来听说女王要在他们的州城落脚,上至地方官员,下至百姓,都是战战兢兢的。

    女王随行的可有那个季杀神,还有猛虎蛟龙一样的龙游军,万一哪点不妥当,他们就下杀手怎么办?

    季清哲有意断绝这些大丰旧官员之间的往来,导致他们的消息来源只有龙游团长。地方报纸在大丰的州城还没兴盛起来。

    所以女王在别的州城是怎么样的,他们一点也打探不到。

    只能百般猜测,越猜测越吓人,那女王怎么想都不是好脾气的。

    早先就听闻她杀人不眨眼,亲自领军作战,几次两军阵前杀敌。

    这李凌薇的车驾还离的老远,那些地方官已经快吓破胆子了。

    有胆的还给家人留遗言,再夸张点的,还有把棺材备好的。

    万万没想到的是,女王一进城,对破旧的行宫一点也不挑剔,对满城穷苦百姓还怜惜不已。

    拿出随军的军粮和物资,分发给百姓。听说过冬的柴不足,便给地方官申请的煤,亲自盖下加急印章。

    见城中小学堂破旧,四处漏风,还令龙游军加急补修。

    最重要的是,见城中百姓皆是面黄肌瘦,老人孩子皆似有不足之症,再一听往常年年冬天都冷死过数百人。

    女王在行宫烧了一味药茶,城中每人都能来领取一杯,也不知那药茶加了什么良药?

    一杯饮下只觉神清气爽,身上的病症都去了大半。从地方官到百姓,人人都有份。

    喝过的人把那药茶传的神乎其神,竟然引的不少城外的百姓也来求药。

    女王丝毫不吝啬,又让龙游军在城外开了个药棚,只要来领药茶的都给,流民登记在册后,一样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