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42章 赐婚

    秦妩担任巡察使,带着一支千人的队伍出发去漠北。

    此去不光是巡察秋收情况,还要统计漠北各地农耕、水利、道路、人口、医疗、教育等等,可谓是代女帝巡逻。

    因为先丰国旧城底层官吏还是旧官吏,对于执行大夏新律,总是比别的州城差一点。

    虽然各地都有民兵团,可民兵团人数太少,那些老城犹如千年死湖,扔几块小石头进去,能渐起几阵浪花,然后又归于平静。

    民兵团多次上报,丰地旧城推行新制度太难了,从上到下,官员懒政,百姓对女帝是既惧又畏,总是抱着不信任的态度。

    就连今年春播,让他们种土豆和玉米,还有很多百姓因为不认识这两样作物,不愿意多种。

    不像南边的州城,对朝廷是一百个信任,对女帝和民兵团更是当敬畏不已,民兵团每三天一次的大会,男女老少都像朝圣一样参加。

    若非国事繁忙,李凌薇是真想自己去丰地巡游一番,她已有计划,今年就让秦妩代巡。

    三年后她除了孝,和洛白成亲。然后两人一起巡游丰地旧城,有三年时间缓冲,相信丰地百姓已对朝廷彻底信服。

    时间飞逝,秋收大统之后,转眼就进入十月,燕京下了第一场冬雪。全城乃至全国,开启抗寒模式。

    往年不论南北,不论大城小镇,寒冬时节,总会有些百姓冷死饿死。

    街角处、城隍庙、土地庙这些地方,隔三差五就会发现冷死的乞丐,其中不少都是孩童……

    去年冬天只有大夏南边,在李凌薇的治理下,冷死饿死的百姓几乎没有,只有病亡。

    今年冬天不说漠北这些先丰旧城,还有长达五个月寒冬的陇右,再有同样严寒的高句丽和倭国。

    哪哪都需要朝廷的抗寒援助,装着棉衣棉服的海船,从九月开始就一艘接一艘地往高句丽、倭国送物资。

    秦妩北巡,同样带了百车的抗寒物资。

    反倒是陇右,不仅不要朝廷支援物资,还赚了不少钱。因为在施诚的带领下,陇右开垦出来的良田,一半种了棉花。

    自从莫天寅走后,施诚就将军工坊和科技院的事交给了别人,自己则把精力放在民生政事上面。

    秋收之前他就暂停蒸汽车项目,而是大批制做蒸汽纺织机,秋收之后,一车一车的棉花送到棉纺织作坊。

    变成棉衣、棉布、棉鞋、棉制品,然后卖向全国。不光是棉花,陇右的土豆也迎来了大丰收。

    土豆不利于运输,施诚就加工成土豆粉,跟陇右的棉花一样畅销。更别提燕京有钱人最喜欢的葡萄酒,畅销度仅次于茅台。

    陇右本是大夏最穷的州之一,但在施诚手里,最多三年,就能成为一方富州。

    季清哲说施诚在陇右磨练几年,可调回燕京为相。

    李凌薇也这么觉得,这些从一开始就跟着她的将领,只有施诚,可谓是文武双全。

    大夏现在不缺攻城略地的将领,反而缺施诚这样干实事,有大局观的官员。

    若非施诚坚持在陇右制作蒸汽车研究石油,李凌薇早就将他调回燕京了。

    一进冬时间就过的飞快,冬天的节日多,燕京城成天都是张灯结彩的,鞭炮、烟花声更是不断。

    各地往业的商船、车马,络绎不绝。

    有些久经战火、乱世的老人,每天就坐在家门口的石登子上,什么也不干,就看着眼前这份繁华热闹。

    有孩子过来,他们就讲着往年冬日的凄凉,没有柴火取暖,没有粮食,没有衣物,一家人缩在床上,一天两碗薄粥吊命。

    掰着手指头盼啊盼,盼着春天还有多久来……

    这不是最惨的,更惨的是冬天的苛政,家中青壮抓去修城墙、修河堤、修路,累死饿死冷死者就成了活人桩……

    有小孩子奇怪地问:“修路官府管饭还给钱啊,我爹就去修路了,每天晚上都带一个熟鸡蛋和几串钱回来。

    总说冬日闲着也是闲着,官府征徭役,他累也高兴。”

    另一个小孩子说:“怎么会没有柴烧呢?可以烧煤饼啊。

    我爷爷六十岁,每月拿着户藉证,就能去民兵团部领煤炭和口粮。

    我姥爷在城外十里乡,民兵部还把煤炭送上门呢。”

    另一个脸蛋红扑扑的小女孩子语气骄傲地说:

    “我姐姐在医学院读书,每次回家都给我带好多鸡蛋和卤肉吃。

    我娘说我满七岁也送我到医学院学护理,以后就不愁吃穿,还能挣钱。”

    “我娘让我去纺织作坊学织布,瞧我这一身新棉衣,就是作坊给我娘发的冬工衣,我娘给我改成皮袄,明儿滑雪滑冰穿都不怕冷。”

    “我长大了要去当兵,当海军!我舅舅就是海军,不光天天能吃肉,每次航海回来,都带好多宝贝……”

    老人含笑听着孩子们稚嫩的话语,没有孩子再害怕冬天。

    反而是喜欢寒冬,因为冬天节日多,家中有吃不无的食物和粮果,穿不破的新衣新鞋。

    老人想到在寒冬饿死的母亲,还有冻死的幼儿,如果他们都活着,能看到这个不怕冬天的盛世,该多好啊!

    犹记几年前,女帝才崭露头角,坊间传闻皆是,女子为君,牝鸡司晨,天下将要大乱。

    虽然那时天下已经乱成一锅粥,但他们这些底层老百姓还是会怕,一个女子当皇帝,古今都没这样的事,这世道会变成什么样呢?

    可如今再看,自从女帝登基,利民患民的政策是一项项地颂布。

    连他这种底层老百姓,一只脚就要踏进棺材里的老头子,也能安安稳稳地度过寒冬。

    也不知道那些之前说女帝不好的人还在不在?他们瞧见眼前这太平盛世,又是何感想呢?

    小孙子放学归来,看到路口的爷爷,很自然地过去扶着,从怀里拿出几颗奶糖,剥一颗塞到爷爷口中:

    “今天小测试我得了第一,夫子奖的糖,爷爷你尝尝。”

    ……

    雪一场接一场地下,转眼新年将近。

    李凌薇看着洛白最近的一封信,他为不能回来一起过年道歉。

    又将东赢州诸事一一细叙,即倭国旧土,如今改名东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