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草原深处《脑语者》上部五,

    草原深处《脑语者》上部五,真正的牛轭湾

    当时这里淘金是这么一种情况:你不管是哪里人,你只要乖乖地交了管理费,只要不影响周围淘金的人,这道烂河槽里,你想在哪里打洞都可以,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张跃麟没有盲目的从事。不急,他要选择好地方再动手。因为他在周围看到的那些十米多深的洞子,三四个人打这么一个洞子,至少也得两天以上。打一个洞子,多数还是放空,与其那样还不如好好的思考一下,选择一下打洞的地方再下手呢。

    张跃麟让张跃堂随便在这一带溜达,他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把淘金这一块各个方位都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尤其是奋力的走到北坡,上到了一处小山包上,居高临下地把这一带的地理地貌看了一下。

    直到在他认为做到心中已经有数之后,才回来选择打洞的地方。

    过去,张跃麟不要说对淘金了,对其他好多人情世故也一窍不通。可是短短这么一段时间出来淘金子,接触了这两个姐夫,尤其接触了刘银柱这个混社会老油腻的姐夫,从他们口里迅速地学到了许多适应社会的本领。一个懵懂少年郎的心智,好像在突然之间触类旁通的开窍了。

    当地忽然冒出来说有金子的事情,仅仅是一两年的事情,所以淘金对于当地的人们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当然人们也基本同意这样的说法:河槽里的金子不是从地底下冒出来的,是从上游被山洪逐渐淘刷下来,逐渐沉积到下面,遇到胶泥或者石盘,再也沉积不下去的时候,暂时就沉淀下来了。所以一般的人们选择淘金打洞的地方,自然要选择他们认为的牛轭湾,尤其是某个水流极速拐弯的回水湾,就是他们认为金子最多的地方。事实上这也不是没有道理。

    可是小小少年郎张跃麟的心里认为,这个大河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至少有几百年几千年的历史了。表面的牛轭湾和回水湾,和肉也看不到的实际情形,可能恰恰相反。只有站在远处,尤其是高处,大概才能对河槽下面真实的走向有所估摸。

    按照张跃麟的估摸,这道大河槽几处真正的牛轭湾和回水湾,恰恰不在河槽里,反倒是在河槽两面的几处农田里。当然他也不可能在农田里打洞,当地的农民也不允许这样做。为此他只能按照自己的估摸,准备在一处较偏远的河槽畔上面的沙梁上打洞。何况这时他大脑里突然又冒出一个脑语对他说,就在这里打洞打洞!

    而这在周围这些淘金的人们看来,有些可笑。甚至有人私下窃窃私语说,两个毛也没长齐的小孩子,唉,真是瞎胡闹啊!

    何止是人们说瞎胡闹,其实包括张跃堂也认为张跃麟的地方选错了。还是在张跃麟给张跃堂做了很多工作之后,张跃堂才勉强被动的同意了在这里打洞。

    打洞,包括挑水,张跃麟全部准备雇人。这么做,在当时是极其罕见的。来这里淘金的,毕竟绝大多数都是本县各个乡村的农民,县城来这里淘金的,相比之下数量要少而又少。而农民们原始朴素的意识里,有这样一条底线:可以不赚钱,但是无论如何不能赔钱。毕竟他们辛苦半天打下的洞子,最后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人们心中没有一点数。

    人们在淘金的过程中,淘到金子,人手又不够,急需要把一些沙金摇出来的时候,这时候迫于无奈才会买水。除此,包括买水也不是普遍的事情。

    但是这种做法不适合张跃麟。能雇人的,他都要雇人。

    张跃麟雇佣了三个人,都是本县其他公社的农民。带头的一个人二十五六岁,是一个敦实而精明强干的人,他的名字叫杨过万。这三个人之前在这里已经放了两个空洞了。交管理费啊,吃喝拉撒啊,这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他们来说,这次已经赔惨了。继续打洞淘金,他们无论如何没有这个胆量和心劲了;空手回家,又赔了一屁股债,他们又不甘心。为此,只好给别人帮工。

    张跃麟和杨过万他们三个人讲好,每人每天十元工钱请他们打洞。这个时间点已经11点多了,他和他们说,也按整天给他们算工钱。

    本来,每天多给他们十块八块,张跃麟也舍得,无所谓,但是他不能那样做。破坏行规除了要惹来同行的忌恨,也会引起受雇者的怀疑。

    不管是新明壕那里还是这里打洞,人们出于一种省时省力的本能,普遍打洞都是约八十公分宽,一米五左右这么一个长方形洞子。洞子左右的宽度,只要能保证人打洞的时候不要严重影响到左右臂膀的活动即可;而长度也在保证了打洞的一个人,猫着腰撅着屁股,挥舞开短把镐头,或者能用二尺长的短把铁锹,往放下来的烂桶里装废沙废土即可。能满足了这些要求,人们绝不想前后或者左右扩展一寸。这样就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土方量。

    另外这个尺寸的洞子还有一个好处:人们上下洞子的时候,就可以很方便的蹬着俩侧的踩坑进行。即便偶尔踩空,只要双腿和双臂扎煞开,也能用四肢撑着四壁,避免坠落。

    当时县里市里干一些比较轻松活计的工作,每月工资是五六十元。稍稍受一点苦的活计每个月是90元。某个工作如果一个月能保证150元的工资,就是一份高工资的好工作了。只有下煤矿挖煤,才有如此高的工资。

    这里的场所不一样,人的心态也不一样。人们对于工资的期望值也比别处高很多。一般来说人们的基本要求每天不能少于十元钱。

    俩天以后,这个大约十米深的洞子基本到底了。

    除了之前说好的,张跃麟又额外给他们每人五块钱。

    三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对张跃麟原本给他们的工钱基本还是满意的。而结工之后额外给他们钱,让他们吃惊也让他们感动。

    更主要的是,俩天的接触,带头的杨过万,对张跃麟的谈吐做事很是高看一眼。为此,俩人都认可了对方,成为了一生的朋友。

    杨过万对张跃麟说,需要的时候,随时喊他们。至少三五天内,他们就在周围。小小不言干一点,免费!

    做淘金的水坑,适当的吊一些废土,挑水,张跃麟都是雇人。

    但是接下来俩天的淘金,他们都放了空。这是周围人们都清楚的。除了每次在水坑上摇摇盘的时候好多人看到了结果,张跃堂的沮丧神情也说明了一切。

    这俩个娃娃瞎胡闹了!

    这是人们普遍的一种看法。

    李四壕大队其中一个收管理费的王展望,除了对他们表示了同情,甚至还对张跃麟说,他看能不能争取给他们退一部分管理费。这人二十八九岁,浓眉大眼,憨厚朴实,一看就是一个厚道人。

    张跃麟谢过了王展望,憨憨的笑了一下说:“不用,你们也不容易。”就张跃麟这句话,让王展望对他刮目相看,也大为惊异。从此他们就成为了一生一世的朋友。

    而杨过万也找到张跃麟说,要不他们把多收的十五元,也给他们弟兄俩退了吧!

    杨过万说的非常真诚,一看就不是装样子的。

    张跃麟说:“不用。放空是我们的事,与你们没有关系。”

    在这件事情上,张跃堂有些犯浑。他私下里有些责怪张跃麟:“原来就不应该多给他们钱。既然现在他主动提出来……”

    张跃麟说:“哥,记住,这种钱,这辈子我们不能接收一次。哪怕饿死也不能!要不然会让别人把我们看成爬虫!”

    本来张跃堂一出溜还要把王展望退管理费的事情对张跃麟说出来,张跃麟一摆手说:“哥不用说了。同样的道理。你就听我的吧!”

    这天傍晚收工的时候,张跃堂垂头丧气的在洞口周围收拾工具,张跃麟管自下到洞底。

    他们临离开洞子的时候,张跃麟把那会儿管自从洞下吊上来的一桶沙子,用水裤包裹着,捆绑驮在了自行车上。

    张跃堂因为心事重重,也没有注意这个情况。

    当晚后半夜,关起门来,张跃麟用房东的一个舀水铁瓢,开始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