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书忆旧之随想

    予幼处乡间,十二乃理事,因受人所欺,渐知为人之善恶,至高中就学时,亦有其事所生,由得其人性之恶矣。少年因时不酌之於轻重,因血气所发,多为所误也。少年非且而知事者,乃性情本然而发之,若知父母之辛劳,为人之不易,安有如此之果?予生平最厌者,以强而淩弱之人,万般所不耻其为人也。

    至成年後,几人可知少时予他人之伤痛?事之所成,何以所挽?大多记一时之故事,漠然而弃矣。由今年长,忆往日之事,一时悲从心来,年少懦弱,失其刚强,被折辱於人,今为生计而为金钱胁,几如少时,予真亦无用之人矣。自从江渝来沪,职事之难寻,与友奔波近乎一月,稍有安定之时。而友身无分文,万般所取尽皆於我,至今已有一万五千有余,予甚烦厌,然与之所交,怎可见居无所、食无饱、衣无穿,及友现今以跑外卖为生,两三月足以酬还,予略生宽慰,少其烦愁也。而予至沪後,懒懒散散别寻几职业,甚为不满,为业极为辛累而钱少,因此予在出租房内处两周有余,乃寻有一职,已有十八日。念今之境遇,其一无学历,其二无经验,即上限所不能及,而下限犹不愿而就矣。大人之所常言:“最惧之事,乃高不可成低亦不能就。”予今时乃知其理也。

    思予今年大半年未可谋业,于家中安坐,本欲思所未来前程,然一朝之所闲适而尽闲也。母亲方以训之,予亦为金钱所苦,乃携友至沪。此友之烦忧我者,近一二年犹为甚也。待今年後,及收钱而终生慎之,但凡有人言其借钱者,必询其事之急迫,而绝不救穷也。此父母之所教我,而予实尝此言之果,由知其不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