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七回 东莱拜师郑玄公

    “诶呀,早闻泰山羊安,周岁而读书,三岁识千字,六岁背百书,家母每每念及此事,便叮嘱某勤奋读书,须学于你。不想今日有幸得见,真是闻名不如见面。”那太史慈见到羊安有些兴奋,当下施礼,又喊道:“娘...”

    太史慈老母许是听到众人谈话,却是掀了内室帘子,走了出来道:“咳咳...你便是泰山的羊安,羊公子,咳咳。”

    “禀夫人,正是在下。”羊安忙起身施礼,他对于太史慈母子两个态度有些错愕,却不知道,汉代对于有名望的读书人的尊敬程度。当年阳球派刺客暗杀他先生蔡邕,那刺客得知暗杀对象是蔡邕后,便放弃了刺杀。还有历史上,郑玄从徐州返回青州时,遇上一伙黄巾贼,对方知道郑玄当面,也是未动他分毫,当然这是后话。至于羊安,他恐怕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已然成为这个时代,家长劝学时的榜样。

    却见羊安又问道:“太史兄,夫人怎咳的如此严重?可寻过郎中?”

    太史慈当下大窘,他母亲却说到:“妾身这病不碍事,每年这时候便犯,过个几日便好了,劳羊公子费心了。”

    羊安此时有心结交太史慈,便抓住机会道:“不若明日去黄县寻了大夫瞧瞧?”

    太史母连忙一番推辞。羊安却坚持到:“夫人,今日蒙太史兄赐肉,又设宴款待我等,您便从了小子的一番心意吧。”

    太史慈听闻,忙欲解释,不想陈辰早就明白羊安心意,确轻轻拍了怕太史慈的腿。

    太史母自然又是一番推辞,却终不敌羊安盛情难却,答应下来。席罢,太史慈留宿众人,待第二日,羊安一行回驿站取了马车,便带着太史慈母子去那黄县求医。羊安正好是借机打听太史慈家中情况。

    那太史母不疑有他,倒是娓娓道来。原来那太史慈父亲本是黄县县吏,几年前一场变故,不幸早逝,而太史慈母亲则是积劳成疾,如此家中重担全都落在太史慈身上。那太史慈自幼好学,却无奈背上养家重责,只能放下学业,狩猎为生。前几年光景不错,尚能勉强糊口,这几年却是越来越难。

    羊安闻言,唏嘘不已,心中却有了另一番计较:此间母慈子孝,或有机可乘。

    待众人入了县城寻了郎中,所幸并非重症,乃是肺阴亏耗,只需药石调理,平日多加休养便可,当即便开了药方,太史慈听闻也是轻舒了一口气。

    待众人抓了药,出了城,羊安却不失时机的说道:“夫人,太史兄,安冒昧有一不情之请,不知...”

    太史母见羊安似有难言之隐,忙说到:“羊公子于妾身母子有恩,何必如此见外,有事不妨直言。”

    “如此,安想请夫人与太史兄客居泰山。”

    “羊公子,这是何意?”

    “夫人久病,自需长期调理,安不才,泰山家中亦千亩闲田。如此,一来,夫人自可安心养病;二来,太史兄也可抓紧学习,夫人意下如何?”

    太史母似有些意动动,太史慈却迟疑自己与羊安等人不过昨日方才认识,羊安虽是泰山名门,但自己一时无法判断对方是纯粹好心,还是另有目的,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当下说道:“这,恐怕...”

    羊安似乎猜到太史慈想法,道:“欸,太史兄放心,你与夫人又非卖身与我,自当来去自由。待他日夫人病情好转,又或太史兄学业有成,自然海阔天空,或衣锦还乡,安绝不阻拦。”

    “妾身母子已受恩良多,又岂可再叨饶羊公子家人。”

    见太史母还欲推辞,一旁的孙陆说道:“不瞒夫人,某与大兄还有村中十数人前些年因大疫失了家产田地,无奈只能落草为寇。阿郎不以我等粗劣,赐之活计,如今我等已然安居乐业。夫人,我家阿郎古道热肠,乐善好施,您便是答应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