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0760 拍摄纪录片

    摄制组抵达渝都,苏伟尽地主之谊,给予了高规格的招待。

    酒店里,苏伟和陈鲁豫以及导演讨论拍摄过程。

    整个拍摄过程一共分为三段,一段是苏伟在农村那段时间,第二段是高中到大学时期,第三段是步入社会的阶段。

    苏伟赞同导演的想法。

    首先摄制组来到了苏伟的家乡拍摄,走马乡乃至整个青平县已经完全变了模样,每家每户过上了相对富裕的生活。

    他们清楚能够有今天的生活完全来至于伟大的企业家苏伟。

    乡亲们听说摄制组要来拍苏伟的纪录片时,非常热情,纷纷跑来看热闹,说不定还能入个镜,上一回电视。

    就连还没有退休的冯书记也带着政府的一些员工来参加拍摄,希望能够帮助到苏伟。

    苏伟本人是没有回去的,农村阶段主要是取景记录一下苏伟走过的路,采访当地的居民,听听他们的评论。

    苏伟以前住过的房子还在,苏建国一直没有舍得拆,街道上已经修了楼房了,老家的房子相当于对上一辈的纪念保留下来。

    导演走进那间破旧的瓦房,在拍摄过程中,心里触动很深,那个年代农村能够像苏伟一样勇敢走出去的年轻人有多少?

    能够混出样子来的又有多少?

    屈指可数。

    关门村的村民都靠了过来,苏家的老房子已经没有人居住了,偶尔苏建国回来打扫一下,今天来了这么多人,乡亲们都非常好奇,过来一看,才知道是在拍纪录片。

    纪录片在村民们脑子里的概念是模糊的,他们以为和电视剧差不多,他们生活中接触到最多的也就是电视了。

    取景后,摄制组从乡亲们中随便挑选了几位,简单的采访了一下。

    乡亲们提到苏伟,赞不绝口,说个几天几夜都行。

    “伟子那娃是我看着长大的,我以前就觉得他一定能成大气,果然现在是首富了。”

    “伟子心善,赚了钱,还回来帮助我们一起致富,如果没有他,我们还在地里抛土,吃了上顿没下顿。”

    “我是伟子的同学,初中读完就弃学了,我佩服伟子在那个时候选择继续读下去的勇气!”

    “你们看看,这是以前关门村的样子,去赶场就只能走这条小路,要走两个多小时,现在马路通了,坐车只要二十几分钟,都是伟子出钱修的,好人啊!”

    “……”

    导演全程参与了村民们对苏伟的评价,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他的坏话或者挑刺。

    能够做到让全村人赞赏,谈何容易。

    关门村取景之后回到街上,导演从苏伟创作的剧本了解到当初他创业的第一桶金来自于信用社,而赚取的第一笔利润来自乡政府。

    所以信用社的领导和乡政府的书记应该算作是苏伟的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