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四章:四大政派

    冷静。

    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三千人对阵三万人,前者禁军出身,大多娇生惯养,没参与过什么血腥恐怖的战争,后者乃是各国军队中的精锐,经常南征北战。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应该赢才对。

    “皇帝陛下与诸位大臣皆在此殿,你且说说看,仅仅依靠三千名将士,是如何战胜了联军先锋?”

    迫切自己冷静下来的嬴川质问道。

    斥候不知如何作答。

    一来是快马加鞭赶到此处消耗了不少体力,二来是确实没有经历过朝议这种大场面,况且还有大人物在问自己问题。

    一时之间,他实在不知该如何作答。

    片刻后,竟是昏迷倒地不起。

    几名驻守在殿外的侍卫将斥候抬走。

    嬴川冷哼一声,说晕就晕了?说出去谁信?

    不会是张荀让他传来的假情报吧?

    没准还真有这个可能!

    用脑子想想也知道,三千人对阵三万人,还取得了大胜,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父皇,关于捷报之事,还是莫要过早下定论,必须要弄清虚实才可!”

    嬴川作揖。

    话音刚落,群臣便感到匪夷所思起来。

    按理来讲,听到大捷的消息,应该要感到欢欣雀跃才是。

    毕竟,这可是大秦开展卫国战争以来,首次取得的所谓‘大胜’啊!

    为何大皇子殿下却冷静地有些过分了?

    难道不该将大捷的消息大肆渲染吗?

    莫非...

    这一切都是大皇子故意而为?

    明明已经传来大捷,可是还非要弄清虚实,难道张荀敢假传战报?这可是夷三族的罪名啊!

    往严重了说,这是不亚于叛国的大罪,张荀是为了大皇子才去对抗联军的,所以就不可能假传战报。

    那为何还要搞搞清楚?这岂不是多此一举?

    等等...

    难道这是大皇子以退为进的策略?主要是让群臣了解到此次战役的来龙去脉,给大家增加对抗联军的信念?

    没准还真是这样!

    良苦用心啊!

    一时间,不仅是群臣有所猜测,就连大秦皇帝嬴楚也往这方面去思考了起来。

    “启奏陛下,大皇子殿下所言极是,此战为何而胜的原因尚未明了,不应及早做出判断,应当等张荀将军回朝之后再做定夺。

    眼下,虽说我大秦将士在面对联军铁蹄的冲锋下屡战屡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当前我们就需要一个未曾证实过的大捷用来鼓舞民心。

    微臣认为,当下秦国最需要的,乃是一份得到过证实的捷报!”

    兵部右侍郎公孙起的声音警醒了很多人。

    若是过早的向民间宣布秦国取得了大胜,那么事后发现捷报有误或是联军集结大量兵力一举围攻都城,到了那个时候,该怎么向百姓做出一个交代?

    届时,历经大喜大悲的百姓,肯定会对朝廷大失所望。

    嬴川看向公孙起,露出一个欣慰的笑意。

    心想,这朝堂上还是有明智的人存在。

    难道他们就不用脑子想想的吗?三千人对阵三万人,居然还是大胜?这其中当真就没有什么猫腻?

    然而他露出笑意的这一幕却被很多人都看在了眼里。

    大皇子为何笑?

    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按照公孙起的逻辑推断,现在并不适合将捷报的消息传出去,等彻底将敌军主力击败,或是真正拖延了敌军进攻步伐速度的时候,再去大肆渲染这份捷报也不迟。

    毕竟,现在的秦国可以接受失败,但是无法接受大捷之后的又一大败。

    那会彻底的将民心击溃。

    除非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比如真正意义上的将半壁江山都给丢了,老百姓们看不到战胜外敌的希望了,到了那个时候,一些小胜也可以被渲染成大捷。

    可是现在显然还没有到那种地步。

    满朝文武还寄希望于相邦率领的主力反败为胜与南下迁都这两件事情上面,用来徐徐抵抗敌国侵略。

    “......”

    “没想到大皇子居然能够将事情想到这种程度,还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那个公孙起虽然是孤臣,可是他的话不无道理,尤其是大皇子那个意味深长的笑容,不就是觉着公孙起与他想到一块去了?

    大殿下还真是智慧过人呐,想来此前所作所为,都不过是刻意为之罢了,那都不是真实的他。”

    “......”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臣,忍不住的在心中夸赞嬴川了。

    毕竟,这两日,他的改变实在是太大了,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

    那个公孙起,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属于朝中四大党派之一,他与相邦吕渊一样,都是属于孤臣,只忠诚于皇帝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