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号特勤(三)

    从东南沿海到深处内陆的川蜀之地,两相隔绝数千里,早已失去了联系。

    现在指挥四川抗战的是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张钰。从官职上就能看出,宋廷已经将整个西南的防守重任都托于他一身了。

    张钰曾为王坚副将,二人一同守卫合州钓鱼城立有大功,王坚去职后,张钰继任合州守将,直到德祐元年初升任重庆府。当时宋廷已然岌岌可危,伯颜的大军顺江东下,临安即将不保,川东却在张钰的领导下卓然雄起,集中兵力夺回了涪州、忠州、石门、大宁、泸州等地。

    德祐二年二月,谢太后与恭帝奉表投降,张钰却于当年六月收复了泸州,斩杀元朝守将熊耳,并俘获不少元军家眷。然后把泸州神臂城交给部将王世昌守卫,自己与部将赵安驻守重庆城,钓鱼城则交给了另一个倚重的部将王立,至此,合州、重庆、泸州的防御形成三足之势,抵抗元军。

    元军拿着宋恭帝的诏书来招降重庆,却被张钰严词拒绝,“臣子只有奉诏守城的,没有奉诏弃城的道理”。数月后,辗转听说宋朝遗臣奉益、广二王出奔成立行朝的消息,川中军民大为振奋。张钰、王立等人派出好几批人马前去联络行朝,甚至想迎二王入川,但终因路途遥远,无法突破元军的阻隔而作罢。

    如今四川与闽广两处抗元的力量孤悬于东西两头,互相之间或许遥闻一点微弱的声息,却很长时间没有实质上的联络了。

    张镝刚收到中情部己字号分司从蜀中传来的消息,面对这么好的机会也苦于无法有效的利用。东川是一张好牌,而且是意料之外的一张好牌,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把握住。

    一直以来,南宋抗元主要依靠长江防线,这条几千里长的漫长防线又分为三个部分,川蜀、荆湖、两淮,其中上游的川蜀为龙头,荆湖为龙身,两淮为龙尾。如今的形势,这条巨龙奄奄待毙,只剩半边龙头,龙身和龙尾早已僵死。

    两淮地处东南,离海较近,中兴军凭着舟船和火器的优势可以施加较大的影响,半年前的那场红巾之乱就足以证明这种影响力之大,当时南北震动,朝野不安,两淮这条本已僵死的龙尾又将蒙元帝国狠狠的甩了一道。如果张镝不顾及红巾军的流寇主义风险,也不忙着进取福建,往两淮再加一把火上去,那么荆湖也难免被延烧到,中间的龙身也要活动起来。四川的龙头却实在太远,地理上又相对封闭,很难受到波及,哪怕将来中兴军水陆并进全力进取,也不大可能穿越重重阻碍深入到巴山蜀水之中。

    龙尾打龙头是很难的,龙头下龙尾却有利的多,蒙古人攻宋也是按着上游到下游的顺序。当年宋朝泸州知府兼潼川路安抚副使刘整投降蒙元,元军得以在川中站稳脚跟,集聚船只和甲兵顺流而下襄阳,待襄阳守将吕文德投降以后,长江上游尽失,两淮也再难挽回颓势,阳逻堡、丁家洲、焦山,一败不可收拾。

    对于炮舰见长的中兴军而言,从两淮进取荆湖、巴蜀一路都是逆水,形势必然被动,如若在川蜀龙头上出一支奇兵,控扼上流,可随时出元军后背,中兴军主力则从两淮出击,龙头龙尾一齐动了,荆湖的龙身首尾不可兼顾,兵力益分,整条长江防线就有可能重新建立起来,巨龙又可横亘在元军跟前。战局将回到元军攻陷襄阳以前,江南可能一举翻转。

    ……

    心想则事成,或许上天也要给张镝送这么个绝佳的契机--王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