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百五十九章 隆兴大会战(三)

    话糙理不糙,像伊色默和李恒这样的人确实都是亡国之后。

    当年铁木真灭西域四十国,大量的色目人被虏至中原,伊色默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善于“理财”,更善于讨蒙古人上司欢心,坐到了抚州总管的位置。

    至于李恒,本来是西夏人,更是西夏宗室后裔,曾祖父乃是西夏神宗李遵顼,祖父是李遵顼的长子李德任,父李惟忠。当年铁木真攻略河西,西夏国灭,宗室满门尽死,李惟忠才七岁,因为年幼而幸免于难,被蒙古宗王合撒尔收养。很多蛮族都有杀死敌人而后收养敌人年幼子嗣的做法,这是在人口不足的情况下削弱对手壮大自身的良策。

    从根子上讲,蒙古人与李恒本来有破家灭国的深仇大恨,但另一方面,蒙古人又是他的恩人和主人,因成长环境的影响,如今的李恒除了身上流的血,方方面面都已经跟蒙古人没有两样。他对那传说中的母国,对他遥远的祖上没有什么感念,他所忠于的是蒙古人国家,是大元朝的皇帝。

    伊色默的那句“亡国之后”犯了李恒的禁忌,有的人当下混的很好,就最忌讳别人说他不堪的过往。李恒的祖上被蒙古人几乎灭门,但他不愿意承认,他在抗拒这个事实。

    城头上密集的箭矢如骤雨一般飞来,伊色默险些被射成个刺猬,幸好有后面看押的护兵一把将他按在地上,四五张大盾交替掩护着退下。

    伊色默是个没什么用的饭桶,这样的饭桶都留着不杀,足可以给后面的人立一个很好的榜样,让他们投诚的时候更没有顾虑。

    但李恒显然不想学习这么好的榜样,有能力的人也总是比没用的饭桶们要多几分傲气,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招降的。

    既然软的不行,那就只有硬上,进攻吧!

    ……

    围城第二日。

    中兴军充分发挥了最擅长的挖坑技能,连夜在隆兴城四周开挖了一圈工事,建好了围城阵地,顺带着还把护城河也填平了好几段。

    由于道路不便,没法运送重炮,给攻城行动增添了不少难度。如果炮舰能到隆兴城下的话,聚集几百门两千斤以上的火炮连续轰击半天一天的,再厚的城墙也得塌。中兴军已经习惯了大炮轰、步兵冲,大炮破门、步兵补刀的一波流式攻城方式。但这次,火炮的支援非常有限,主力抵达隆兴一天后,几个炮兵营才哼哧哼哧费力的跟了上来,其中大部分还都是蟾式炮一类的轻型火炮,有少许振威炮,只有十几门一千斤重的虎威炮。

    这样的火力打城墙是不大可能的,只能追求精度,打最脆弱的城门。

    张镝命令经验最丰富的侍卫亲军左卫都指挥使司(原正军第一师)炮兵营营将周天吉亲自指挥炮击,周天吉在距离隆兴南门五百余步的地方,将十二门虎威炮聚集于一处。由于距离较远,第一轮试射基本走偏。经逐一瞄准、调校,第二轮炮有四发命中城门。

    厚实的金钢木门被两三斤重的中型炮石击中,木屑翻飞,破而不倒,这第二轮炮火仍旧没能成功破门。

    但后面还有第三轮、第四轮……一般情况下火炮在炮膛发红之前至少可以连续打五六轮,按这样的趋势,再牢固的城门也不可能扛的住。

    “左卫第一营、炮兵营、铳兵营,各就各位!”

    第三轮炮击开始之前,左卫第一旅旅帅祝英芝铿锵有力的号令声在阵地前沿响起。

    随着轰隆一声巨响,隆兴城的南门终于被连续的炮弹轰塌,这等于是一个冲锋的信号。埋伏在最前沿的左卫三个营在第一旅旅帅祝英芝的率领下当先跃出壕沟,两千余名英勇的士兵冒着城头雨点一般的箭矢迅猛的冲向残破的城门。

    “床弩发射!”

    “弓箭手,往下压,快压下去!”

    “上滚木!”

    “灰瓶往门洞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