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4章 借粮(一)

    吉春,光子片。

    自公婆两人离开之后,李素华一直心绪不宁——男人在外面工作养家,而她却把两位老人给看丢了……若是让掌柜的知道,不知道要发多大的火呢!

    那臭脾气,想想就有些害怕。

    虽然是公婆主动提出要走的,而且坚决的不行,但原因她还是能明白的。

    四个人的粮食指标六个人吃,别说吃干,喝稀的哄哄肚子都不够。

    尤其粮食指标里面还有两个是孩子指标,更显得捉襟见肘,雪上加霜了,大儿子又是在最能吃的年龄……

    懂事的闺女已经饿得开始吃水缸里的冰凌了……她这个做母亲的不只一次的发现,周蓉常常没吃几口就说饱了,然后背着人一边嘎嘣嘎嘣嚼着从水缸里铲下的冰片,一边看书或者写作业,看得她这个当娘的心都揪到一块了。

    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赶上这样的年景,她一介女流,除了大人少吃一口,没有任何办法可想,男人从牙缝里省下的那点工资,去黑市买粮的可能都没有,想都不用想。

    公婆回老家的事,瞒是瞒不住的,男人早晚会知道,到时候……唉,想到这里,她不禁又为公婆两人担心起来。

    也不知道二老到家没有?到家后就能有吃的?已经十几年没在村里住过,房子还在吗?两人年纪都不小了,洗洗涮涮的,没人伺候可该咋办哟!

    “妈,你想啥呢?”

    “蓉啊,你放学了?我在想你爷爷他们呢,不知到家没有,挺担心的。”

    “走两个多星期了,肯定到了。”

    “妈还是有些担心,要不你写信问问?”

    周蓉想了想,“还是让我哥写吧,他会写毛笔字,爷爷喜欢那个。”

    “闺女呀,你还小,不知道老人们的心思……”李素华拍板道:“妈决定了,都写,装一个信封里寄回去。”

    周秉昆在院里就听到了母女俩说话,进屋就好奇的问:“姐,写什么呀?”

    “给爷爷写信,怎么,你想写?”

    “好呀!”

    周蓉调笑道:“就你?把2、3、5、7、9都能写反的人,还写信?”

    当娘的不乐意了,拍了闺女一巴掌,“看你说的,没个当姐的样儿,他又不是成心的……昆儿,听妈的话,咱先学着写数啊,字等等再说,咱不急!”

    周村。

    周文也在琢磨着粮食的问题,连续几天,他一直都在完善着自己的计划。

    爷爷一席话,他成了周二。

    世事之离奇如斯,书里才会有。

    但他还是很快就接受了。

    既来之,则安之。只要他仍然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个世界就是真实的。

    至于他是怎么穿越过来的?那个蓝色的光球倒究是什么?这里是不是书里面的世界?等等这些,根本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他新的人生要开始了。

    人这辈子,涉世立身第一步,首在钱财。周文现下没那条件,也不紧迫。

    当务之急,还是解决肚子的问题。

    村里大锅饭虽然还在,多少也还会分点口粮,这点和前世认知有些区别,想来,应该和古村的位置,以及独特的人文习惯有些关系,但大锅饭越来越稀却也是不挣的事实,根本就不扛饿。

    所以,大家多数时候都是硬捱。

    至于分到的那点口粮,根本就不经吃,也不敢吃,那是关键时候救命的。

    但爷爷奶奶身体亏空得厉害,需要营养跟上进行持续调养,否则怕是年寿不永;而周文身体状况未明,但既然有所需,饮食就必须要加强,以免遗憾。

    现状和需求两相一对比,差距立刻就显而易见,简直不要太清楚。

    他得赶紧想辙。

    上学是很重要,但不是急务。

    至于吉春那边,眼下意义也仅仅在于他多了一种进城的可能罢了,对于周文来说,那是未来的事,多想无意义。

    他还有两位老人需要照顾呢。

    有些人,吃完苦后仍然心怀火种。

    周文就是如此。

    可粮食从哪里来呢?

    在这个没有个体发育条件的年代,又是他这个年龄,几乎无法可想。

    不过,在小山上问周月的时候,他心里就模糊着有了腹案,那就是借粮。

    向地里的田鼠借粮!

    前世老家的地里,多的时候,一个鼠洞能挖出四五十斤粮食呢。

    尤其还粒粒饱满,全是好粮食。

    虽然此地不是粮食丰产区,又是晚冬,或许没有秋后那么多,但也够他费些心思的了,无非多挖几个鼠洞罢了。

    计划通。

    于是,周文跑去周月家里,找队长借了一把尖头铁锹,挖洞还得是它。

    周月母亲果然是位知性女人。

    明显读过很多书而且有所得的那种,对于此时的农村来说,虽然稀罕但周文能够理解,再过几年就更常见了。

    若再往后些年,反而不会有。

    有周月帮忙,很顺利就拿到铁锹,周文带上奶奶准备的布袋就出发了。

    只是身后多了个小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