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6章 新的案件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决策往往都是少数几人商量之后,便可以决定的。

    言官们虽说平时战斗力挺强大,但当上层决策者达成统一之后,他们的意见便会变得可有可无。

    尤其是上层决策者都是政治高手的情况下。

    次日,兵部将刘凌请开互市的奏折报到了内阁。

    内阁转送司礼监批红,紧接着便是明发谕旨。

    就在明发谕旨之后,事情闹大了。

    御史台、国子监、六部六科中,除了兵部之外,全都上书反对此事。

    萧帝还是老一套,自己不出头,直接召开了大朝会,让于廷益和杨浦,同这些言官们短兵相接。

    杨浦也是个老滑头,遇事一直喜欢躲在后面。

    于廷益不管这一套,面对这些反对声,他亲自下场,开始引经据典与之辩论。

    反对方主要的论点是:第一,蒙古鞑子反复无常,同他们做生意,纯属浪费感情,搞不好还会吃亏。

    第二,双方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说不打就不打了?还要和人做生意,你们兵部是不是拿了人家的银子?

    第三,你刘凌是去调查茶马走私案的,怎么就扭头开始闹腾边境互市的事情了?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事从上书到明发谕旨,竟没透出来一点风,就连本应站在他们那边的兵科给事中也不发一言。

    这完全就是不把我们当人看嘛,不给你把这事搅黄了,我们也就别混了!

    于是井喷般的吐沫便喷到了于廷益的身上。

    后者敢这么干,自然也早有准备。

    对于这些论点,他便也开始一一驳斥。

    首先对蒙古鞑子反复无常的事情进行批判,同时也对自己一方的奸商严厉斥责,最终和稀泥的表示,之前边境互市崩盘双方都有过错。

    至于今后的事情,现在边境军力变强了,有把握能镇住这些蒙古鞑子了,所以就是他们闹事,咱们也不会吃亏。

    而双方的仇恨问题,于廷益也做出了解释,他表示,正是因为之前蒙古鞑子们年年劫掠,引得边境不安,才要召开边境互市,这样,今后便不会有蒙古鞑子南下劫掠的事情了。

    边境安稳了,也就不会再打仗,今后还能省下来很多军费,算是一举两得。

    至于刘凌不务正业的事情,作为兵部尚书,于廷益自然也要批判一番,但批完之后,于廷益话锋一转又说道:“若是边境互市召开了,那今后还有什么茶马走私的事情。”

    “如此釜底抽薪,便再无茶马走私之事。”

    最后便是程序问题,对此,于廷益则表示,一切程序合法合规,并无错漏。

    再说了,最后你们不也还是知道了吗?

    对于于廷益的辩解,言官们并不买账,他们觉得之前打了那么多仗,死了那么多人,他们蒙古一定要给个说法。

    其次,对于这次批红盖章的谕旨,要发回重审,因为这么大的事,没有召开朝会便决定,是不合规矩的。

    所以必须撤回!

    这就有点给脸不要脸了。

    决定是内阁下的,红是司礼监批的,事也是皇上同意的。

    三大权力中枢都同意的事情,如今摆在台面上让你们商量,便已经是给了天大的面子,结果你还要皇上撤回圣旨重审。

    这大周朝,是皇上说了算,还是你们言官说了算?

    于是,就连老好人杨浦也忍不住了,他站出来道:“明发的谕旨怎可随意撤回?”

    带头闹事的左都御史王之臣针锋相对道:“既有错漏,便必须撤回!”

    “封还朱批是内阁的事情,与你何干?”杨浦反问。

    所谓封还朱批就是内阁的阁臣觉得皇上的圣旨下的不对,只要内阁成员都同意,便能封还圣旨,也就是说这事皇上你不能干,再考虑考虑吧。

    一般来说,只要不是特别过分的事情,内阁是不会动用这个权利的,毕竟圣旨被封还,皇帝脸面上也不好过。

    再加上内阁有个无限媚上的严高,所以除了萧帝刚继位的时候碰到过几次这种事,后来便再也没有了。

    杨浦的话是在说,我们内阁都没反对,你一个小官添什么乱。

    王之臣也是掐架能手,他当即便道:“阁臣不言,御史自当言之,御史不言,我等食禄何为?”

    这话已经是在骂人了。

    翻译成白话就是,你身为内阁大臣,遇到这种事都不阻拦,还要我们这些御史阻拦,你是干什么吃的?

    饶是杨浦这个老好人,此时也被气的七窍生烟。

    他指着王之臣的鼻子怒骂道:“召开边境互市,利国利民,每年能为朝廷省下来数百万两的军费,又能避免多少边境百姓生灵涂炭。”

    “你执意阻挠此事,是何居心?还是说,你看不得边境互市召开,是因为你也参与茶马走私案,怕耽误了你的生意!”

    这就是用魔法打败魔法了,你说我收了蒙古人的银子,我就说你参与茶马走私,反正互喷也不用讲证据。

    王之臣平日里指东骂西威风惯了,还没遇到过旗鼓相当的对手,一时间竟被喷的失了智,呆愣在原地。

    但很快他便又反应了过来说道:“我王之臣收了蒙古人的银子,你现在就去我家看看,看看我家是什么情况,再看看你家是个什么情况?”

    “若说收银子,谁能收的过你杨浦!”

    杨浦没做官之前便家境不错,算是个大地主,当了高官之后,更有很多百姓主动将田亩卖给杨家,如今他在他老家坐拥十几万亩的良田,绝对算得上是个大土豪。

    而王之臣这种人是典型的死脑筋,清廉奉公,谁也不鸟,就人品而言确是无可挑剔。

    至于能力……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眼见好好的议政,就要变成街头大妈吵架,萧帝也终于是忍不住了,他看向户部尚书徐平问道:“徐平,现在国库里还有多少银两?”

    徐平上前道:“回陛下,国库已经没银子了!”

    此话一出,原本还无比吵闹的朝堂,顿时鸦雀无声。

    片刻之后,王之臣瞪眼看向徐平道:“没银子了!去年市舶司和各地赋税收上来那么多银子,怎滴就没了?”

    质问之后,王之臣又看向萧帝道:“陛下,臣参劾户部尚书徐平,监守自盗,大贪误国,请陛下明察!”

    眼见萧帝亲自下场,于廷益和杨浦默契的站到一旁,不再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