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5章 广阔的农村市场

    连安市六甲乡水龙湾附近,今天颇为热闹。

    六甲乡因为周边有几个小煤矿,加上靠近连安和邻市的高速公路,经济水平一直居于全市前列,人口也比较密集。

    而水龙湾,则因为处于一个便利的交通路口,被选定成了赶集的地方。

    今天之所以热闹,正是碰上了赶集的日子。

    在农村,集市是一种比较有特色的文化。

    它最早的形成,本是为了方便百姓之间互通有无,周围几个村的人约定在某天某地,将家里一些用不完的东西挑出来,大家互通有无,交换各自所需的东西。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到如今,集市在传统的基础上,商业意义更加浓厚了。

    除了百姓之间互换,一些货郎,也瞄准了机会,在这天也会挑着一些百姓家里没有的商品,如衣服、糖果或者拨浪鼓等吃的用的玩的,来此售卖。

    毕竟对于很多偏远地区的村庄来说,去县城一趟买这些东西不太方便。比如秀水村,周边一个商店都没有,搭车去城里就得走上近一个小时的路,不仅车费要几块钱,一天还没几趟车,有事等上个把小时都不稀奇。

    这种种缘由,就导致了在农村,每逢赶集的日子,集市会特别热闹。

    今天的龙水湾便是如此,上午九点左右,周边几个村的一些人纷纷往这儿赶来。

    “理发喏!”

    “包子、包子,五毛钱两个啊!”

    “冰棍,卖冰棍喏!”

    各种叫卖声,在集市上汇聚成一片。

    抱着娃的小媳妇,看着冰糖葫芦和雪糕咽着口水、迈不动步的熊孩子,还有些小姑娘驻足在货郎的那个百宝箱前,看着里面的发夹、皮筋,眼睛发亮……

    约莫九点半左右,集市到了最热闹的时候,因为一些村子离得较远,干完早上的活赶到这,差不多正是这时候。

    周边几个村来凑热闹的老老少少,一眼望去,寻摸着怕不是有近千人。

    这时,远远的开来了一辆小货车。

    “涨见识了,没想到农村赶集时候这么热闹,城里最繁华的百货市场,每天的ren流量怕也就是这么个样子了。”

    “这没的可比性,这里看着热闹,可很多人逛上一上午,也买不了多少东西。而且这里的热闹也就上午几个小时,中午十一点左右,集市就散了,都要赶着回家去吃饭。”

    “那照你这么说,罐头到底能不能卖出去啊?”

    “能不能,试试不就知道了!”

    车上的讨论生意就此打住,小货车停在路边熄火,开门走下来一些身影,李恒赫然在列。

    没错,将罐头拉来更广阔的农村市场卖,就是他想出来的办法。

    96年,农村城市化的脚步才刚刚开始,占据最广阔天地,占据人口比例最大的,依旧是农村,这里孕育着极广阔的市场。

    再者,县城里的人买罐头送礼,会买包装更精美的罐头,是因为觉得更体面,也是因为有了对比。而在农村,喜乐牌罐头虽然也通过一些商店卖到了农村,可农村人在面子和实惠之间,并不是一边倒的选择了体面,选实惠的也有很多。

    而这,就是李恒瞄准农村市场的原因之一。

    至于之前好运来罐头没有打开这一块市场,是因为他们只是将目标对准了商店,因为思维定势,他们习惯了整件批发,没有想到将销售沉到最终端,直接对准百姓一瓶一瓶的散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