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三章 我是贝多芬,一个音乐家(伪)

    第十三章我是贝多芬,一个音乐家(伪)

    这个问题,老师之前就跟他提到过。

    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是音乐界家喻户晓的一首曲子,它和月光这两首奏鸣曲,大概是贝多芬所有奏鸣曲中在音乐界被演奏最广泛的奏鸣曲了。

    《悲怆》本身并不复杂,虽然也是演奏级水平的作品,但其难度和李小鹰眼下弹奏的第32钢琴奏鸣曲相比,简直就是天地之差。

    花了一年去练习第32奏鸣曲的李小鹰,只在茶余饭后用了两个月,就练下了悲怆奏鸣曲。

    只是《悲怆》说到底也只是用额外的时间练习的,并不是为了这场音乐会而特地准备的。

    可是大概是由于之前演奏的时候,第32奏鸣曲的演奏失误多了一些,老师更希望这首《悲怆》代替它登上音乐会的舞台。

    不过,真正的原因并不是32奏鸣曲的失误多,而是《悲怆》浅显易懂,接地气,容易让听众产生一种高大上的感觉,这样,也能给社团带来更好的名声。

    然而李小鹰却对此不以为然。

    他会选择第32奏鸣曲来表演,是因为他认为这首更能展现出贝多芬的演奏思想,而不是把别的音乐会翻来覆去弹的浅显作品再重复一遍,仅仅为了告诉听众‘我们社团也有专业水准’这种对李小鹰来说无所谓的事情。

    也正是如此,李小鹰更加努力的练习,这次演奏的效果也应该大幅改善了才对,可是——

    “为什么,我的演奏不好么?”李小鹰问道。

    “并不是不好,但还是有不少错音。”

    这一点李小鹰倒不能否认,毕竟这首作品伴随着连续的赋格与鲜明的节奏对比,想要做到既将情感表达出来,又不失速度与准确,那恐怕只有专业中的专业才能做到。

    见李小鹰默认了这点,老师便继续说道。

    “这次演奏不同以往,你也知道,因为前两次音乐会的成功,我们已经引起了整个城市的关注,校里,甚至市里的相关领导都有来参加这场音乐会的意思。

    所以,虽然以前你想弹什么就弹什么,但这次哪怕是一点失误都不允许。”

    “我知道,不过即便如此,我也想挑战。”

    “你还是不明白。”老师有些严肃地说道。“我不能允许这场演出有任何失误,如果你不能按照我的要求选曲的话,替代你的人也并不是没有。”

    啊,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最后通牒”的意思吧,李小鹰想道。

    人们都是这样,一旦事关自己的前程,就会变得谨慎起来。

    虽然当初把自己挖掘出来的也正是这位老师,但李小鹰从未觉得她是一个可以为音乐舍弃一切的圣人。

    倒不如说恰恰相反,在这所学校中工作,将整个学校里已经小有所成的钢琴演奏者聚集起来开一个演奏会,不管这些学生之前在哪里学的钢琴,一旦成功,功劳都是她的。

    正是靠着这种工作上的手腕,老师现在生活得十分滋润,事业上也是轻轻松松就干得风生水起。

    那么,该怎么回应呢?

    如果不按照老师的要求,演奏悲怆奏鸣曲的话,他就要告别这场音乐会了。

    对李小鹰而言,这是他毕业前的最后一次演出,要说不在意是不可能的,而且,李小鹰并不是不喜欢《悲怆》这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