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 310 章 310:心有惑自情致生

    每年上巳节的芙蓉会之后,长安贵族圈里都会热闹一阵,今年的议论又格外红火。

    据说,今年的上巳节芙蓉会是最成功的,园会上不仅促成了十几对有意向的男女,噢还有两对男男,一对女女,而且深受年轻人仰慕的太子殿下也参加了芙蓉会,让大家近距离目睹了太子的风采,眉飞色舞,深感荣幸,除此之外,让大家津津乐道的,还有今年姚黄魏紫榜的榜首。

    每年上巳芙蓉会都会评出芙蓉榜,是否上榜,以及上榜的名次,反映了与会男女的受欢迎程度。

    每年有资格参加芙蓉会的,以世家的未婚男女为主,也有接到邀帖入园的书香望族未婚优秀男女,还有科举入仕的寒门未婚才俊,虽然世家不是所有未婚男女都会参加芙蓉会,但这个榜基本上囊括了大唐上流阶层的未婚优秀男女,选出来的榜当然惹人热议,而姚黄魏紫榜作为芙蓉榜的甲榜,上榜的是名列最前的十人,代表了上流阶层未婚男女圈中最有魅力的十大人物,当然最惹人关注。

    今年的姚黄魏紫榜罕见的出现了两位并列的榜首,而这两位,都是帝国热门的话题人物。

    太子李毓祯且不说,从她少年起,就是帝京长安的话题人物,十数年来一直不衰,而且受人仰望的程度越来越高,尤其苏醒那日“龙魂现身”,全长安的士庶百姓都看见了,太子激发了真龙血统已被贵族圈子深信,“紫微天命”则被全帝国百姓相信——太子参加芙蓉会,不得第一,大家都觉得没道理。

    而另一位并列的第一,兰陵萧氏的萧琰萧十七,是四年前突然跃起的人物,以前不扬名是萧氏对她保护得太好了,进入帝京长安不久,就以“最年轻的登极境大圆满”、“天策美郎榜第一”扬名天策书院;再与吴王一战,晋阶洞真境,更是名震长安,被誉为“秦国公主之下,年轻一辈武道第二人”;前年,她又以“十九岁”之龄进阶洞真境大圆满,成为大唐最年轻的大圆满宗师,也是当今世界最年轻的大圆满宗师。便有人将她的修行天赋与太子李毓祯相提并论,虽然大多数人仍然认为论实力太子是年轻一辈当之无愧的第一,但论天赋和发展潜力,已经有人将萧琰和太子并列了。

    所以,今年姚黄魏紫榜出了个和太子并列的榜首,乍一听让人错愕,但仔细一想,就有理所当然的感觉了。

    随着姚黄魏紫榜的红火议论,一桩早已湮没的绯闻又浮了起来,在很短的时间内,不胫而走,长安的年轻贵族男女圈里,几乎都在传这个绯闻。

    “……太子殿下和萧十七是情人关系!?”

    “听说四年前萧十七就是殿下的情人了!”

    “听说是在河西军践习时,殿下对萧十七一见钟情。”

    ……

    贵族圈里的年轻男女们议论得兴致勃勃,不管是不是真的,这都是个大新闻,一些人恍然,“难怪太子殿下对崔七郎一直冷着。”没道理崔七这样的人太子会不喜欢,原来这就是真相!

    自觉真相了的年轻人又神秘兮兮的传着这个真相,被贵女们追捧的玉郎君一下成了大家同情的对象,“哎不是崔七不好,就是运道差了些……”

    谁知道太子会喜欢女人呢?

    喜欢萧琰的男女们则心碎了一地。

    绯闻初起时,靖安司就秘报到了东宫,李毓祯只嗤了一声,随后皇帝与皇后也知道了,勃然大怒,李毓祯安抚父母,“这不过是有心人的窜动。”兴平会就会用这些小道,她冷嗤一声,很是不屑。

    “这种绯闻没法压制,越压制闹得越大。应对这种事,只需要用更大的新闻将它淹没下去就是。”李毓祯淡定说道。

    人性好新奇,对新闻的热度不会持久,只要有新的吸引注意力的新闻出现,如果还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前面的热门话题立刻就会被新的话题取代。

    皇帝说道:“你去办。”

    目光隐晦又警告的看了女儿一眼。

    这绯闻传得这么快,固然是兴平会在其中传播,但他这女儿何尝不是在袖手旁观,任其传播?为她和萧琰的感情做铺垫。

    皇帝觉得比起这个绯闻传播广,自家女儿仍然没放下的心思更让他头疼。

    李毓祯平息绯闻当然有办法,无论是有轨铁路试运路段的通车,还是新铁路路段的规划,以及公利疾预卫生体制的试点城市增加,都是对上层有权益、对下层有利益的事。

    权贵们会关心他们的后勤军资工坊能不能拿到试运通车的军务铁道段的入场位置;计算尚在规划中的客运货运铁路的商业利益有多大;思考、议论未来的客运货运铁路的建造营运方式,何等方式对他们才是最有利的。

    对于中下层百姓来说他们参与不到上面的规划和决策,最关心的是正在规划的客货运铁路会不会更方便他们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速度是不是比马车快,费用是不是比马车少;关心每个坊的疾预卫生站可不可以再增加,公利医疗会不会有更多的优惠措施,看病治病买药的费用能不能再降低……

    利益相关之下,谁还会热切关注一个与己无关的绯闻话题呢?

    当然也有人会关心。

    比如元夫人。

    比如清河崔氏。

    比如安平长公主。

    比如梁国公、萧琮父子。

    比如萧氏的长老们。

    ……

    但这些纷纷扰扰都与萧琰无关了,在绯闻扩散前,她已经给阿娘过了生辰,陪两位母亲去景陵给先皇扫了墓,悄然拜别京中的亲长们,又去东宫与李毓祯告别,便在三师叔澹台熊的护送下西出长安,往剑阁而行。

    她这次出行是游历、感悟,当然不能由三师叔直接以空间瞬移带她去剑阁,这是必须她走出来的路。

    她规划了和上次不同的路线,在秦岭广袤的高山峡谷溪涧等地貌中穿行,有时心感悟会驻足,从背着的书箱中取出折叠画架置好,画下生出感悟的风景,融入感悟的意境,让它成为大道游记中的一章内容。

    她答应了李毓祯,就会认真写。但文字相对于道的浩瀚太贫瘠了,很多时候难以用文字表达,她觉得不如对画境的感知,能深远,也能浩大,能深邃,也能入微。

    这么行行画画,到了剑阁已经是半个月之后了,没过两日阿娘的信就到了剑阁,以欢快又揶揄的语调说了她走后的“红红火火”。

    萧琰看了前面的内容就苦笑。

    她和李毓祯的绯闻竟然又被扯了出来,还比四年前闹得更加纷纷扬扬,举世皆知了?!

    阿娘说,这是有人在掀浪。

    其目的昭然若揭。

    ——给萧氏与皇室制造隔阂!

    她是萧氏的护族长老,未来的太上长老,这样的身份,以及不可限量的前途,萧氏怎么可能容许她与太子扯上情人关系?

    李翊浵笑说不必担心,“……阿娘早有准备了。”

    早在和女儿相见、知道“长乐宫事件”后,李翊浵就在防着纸包不住火的那一天,必须有一个天衣无缝的故事,将这件事圆过去。

    安平长公主上门恼怒问绯闻的真假时,李翊浵就叹气说了长乐宫事件,当然是经过她编撰的。

    李翊浵说是“酒后乱性”。

    安平长公主呵呵冷笑。

    以阿琰和昭华的心性意志,怎么可能出现酒后乱性?

    但是,这个酒不是一般的酒呢?

    这个酒叫“迷幻天”。

    它的酿酒原料是辅助洞真境破障入先天的皇族秘药“迷梦会瑶台”,就连将要晋阶的洞真境大圆满巅峰都抵不住会堕入幻境,纵然这酒中只是加入了一部分“迷梦会瑶台”,但以宝树和昭华当时的境界又怎么抵得住?

    这个酒当然很珍贵,是皇族培养极有天赋的子弟时才会拿出来用,让他们饮酒后堕入迷幻天历练心境,天院的长老不会轻易给出。

    安平长公主听到这怀疑去了大半,“迷幻天”这个酒的确是皇族最珍贵的酒,她没有修行天赋也没有资格饮用,但知道它的存在,昭华是皇族这一代最杰出的子弟,被天院长老会赐予“迷幻天”历练心境,这是不需要疑问的。

    但是,打吐蕃那会是五年前,昭华那时就和阿琰的感情这么深了?竟然将天院皇族子弟渴求不得的迷幻天和阿琰一起分享?五年前她们何时有这种交往?

    安平长公主半信半疑。退一步讲,就算是真的吧,两人喝着这酒进了迷幻天,那也是历练心境,怎么历练到床上去了?

    “因为这个酒……其实有催情作用。”李翊浵对三姊叹气道。

    “我也是听阿爹说的,说这个酒是给皇族年轻的天才磨炼心境。年轻人的心境磨炼主要是情和欲,所以这酒里就有催情催欲的成分,构造出情.欲的幻境。如果她们两人分开饮也不会有事,偏偏是在一起……本来这酒是在密室用,还有书院宗师护法,如果出不了迷幻天就以强力唤醒。所以申王给昭华酒时,也没有细说有催情效果,因为想当然她是在书院的密室用,以她的意志一定能抵御过去,事先不知道有催情效用,没有心理准备,更能锤锻昭华的意志。谁知道她会带去吐蕃呢?还大方分给宝树,两人一起用……”李翊浵说着一脸无语。

    萧琰看到这嘴角都抽了,阿娘这话编的真是……

    她很佩服亲娘胡编乱造的本事,最主要是,真真假假,假中有真,喝酒是真的,“迷梦会瑶台”也是真的,这种真假掺杂的谎言反而让人相信,有条理、有逻辑,还有一些合理的巧合,往往比纯粹的真相更让人相信。

    她已经能想象到父亲和四哥听了安平母亲转述后的崩溃心情。

    ——但总比知道真相好!

    萧琰心里落下一块石头,填平了坑。

    她和李毓祯的这件事就是一个遮掩的坑,暴露了就会陷进去人。

    她觉得这是小事情,也是她和李毓祯之间的私事,但父亲和四哥不会这么认为,她不愿意看到父亲和四哥知道真相后心怀怨怒;于公来说,父亲和四哥心里存了这么个大疙瘩,对萧氏与皇族的阵营同盟关系,以及今后的关系都没有好处。

    阿娘圆了这件事,那是最好的。

    ……

    萧琰放下这桩心事,便觉心底深处的一点隐患消除了,神魂都轻松了些,难怪修行说要斩断尘羁,就是要斩断牵绊心灵的这些因果。

    但不是所有的因果都要斩去,她的道,是无、也是有。

    她仍然住在剑湖的湖心岛上,继续对着林中的“无念”刀碑日日揣摩。

    她已经将它称为刀碑,在未跨过去之前,这就是横亘在她道途上的丰碑,只有跨越过去,她才能创造自己的丰碑。

    从外面历练归来,再次直面巨岩上的刀意,她就对虚无刀意有了进一步的领悟。但她对“念”字刀意的领悟却卡着了,虽然也有松动,却未能踏进关键的一步,后四刀的刀意,她始终觉得如同隐在云雾中,意识里看到了,却看不清,好像有层壁障隔着,伸手触得到却破不了。

    她在刀碑前思索着,识海里浮现出《太上玉清经》的字句,那是阁主在剑湖石塔中以一点灵光为她诵念的篇章,是《太上玉清经》的<疗神篇>,其中就蕴含着至大的无有道则,她心想,无念刀意也是无有道则,无中生有,有中化无,她对念字刀意的领悟不能再进一步,就说明她对有之道则的领悟卡在了瓶颈上。

    无有道则中,她对无之道则领悟更深,对无字刀意的领悟也更深,所以能悟出虚无刀意,并领悟到空间虚无中的吞噬道则,这可能跟她的神魂纯净、宁静有关,容易无杂念欲望入空无之境,但对有之道则的领悟就差了一两筹。

    她又思考,念字刀意是有之道则,但跟有之道则还是有差异的。念有“心”,跟人的心魂有关。有,是万物存在的规则,是唯客观的。念,是唯心的。唯心可以认识客观,也可以高于客观。心念之远,可遥于宇宙之外。

    而要以客观去认识唯心,那就不行了。必须以唯心,去体悟唯心。

    否则,母亲会在巨岩上直接留下“无有”道则,而不是“无念”道意;她的道号也是叫无念而不叫无有,这就是有差别。

    ——无念,比无有更重要。

    其中的核心不在于无,而在于念,确切的说,在于念下那一“心”。

    萧琰在刀碑前又揣摩了七八日,意识到自己陷入泥沼,再揣摩下去也不会有进境——就是夫子说的,念有心,她必须去红尘中感悟自己的心,才能真正感悟“念”的刀意。

    萧琰决定下山。

    出了剑阁后,要先去道门,这是阁主大师伯的吩咐,也是她自己的想法。

    她和沈清猗的事,终究是要面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