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5章 第十五章

    看一只蓝尾的小鸟低低划过,又冲进一旁的高耸消失不见。

    见识过谢家的大宅子大花园,按理说,宜宁该是会有些瞧不上自家花园。

    情况却不然,回府几日,除了外出和睡觉,宜宁大半时间都呆在花园。

    坐在熟悉的秋千上消磨时光。

    武氏知晓女儿喜好,在庆阳府的宅邸里,也命人建了一架与魏县朱府一样的秋千,置在花园。

    朱语守在花园入口,依着女君的意思,不准其他人打扰。

    她认真地执行,在她看来,女君现今需要的,的确就是好好放松一番。

    不用思虑课业,也不用思及人情往来。

    仰靠在秋千上,宜宁闭目感受着阳光,微风拂过。

    睁眼,看落樱飘在青草上,粉色绿色,瞧来好是惬意。

    那绿也不是单纯的绿,间或画着不同形状的深绿。

    仔细瞧来,那深绿原是一瓣瓣紧紧挨着的三叶草。

    今日庆阳府知县家举办宴会,武氏晨时,问自己可要一道去。

    之前宜宁最是厌烦此等宴饮集会。

    但被周士尹约束久了,已然改变,现今只要有机会,就乐意往人群凑。

    宜宁也不再讨厌被当热闹看。

    有人关注自是因为值得关注,好过被人无视,其他人连你姓何名谁都不知道,也无兴趣知道。

    宴会其实没有意思,但所有的视线都集中在自己身上。

    自己随口的一句话就能得到周围女郎们的连连认可,围绕自己的皆是称誉之词。

    纵有些女郎孤僻的立在远处,但也都悄眼瞧着自己,不时送来几瞥嫉妒。

    至于男子,或大胆暗示,或偷眼打量,或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想引起自己注意。

    原来这就是谢相予一直以来在京都享受的待遇。

    宜宁想,但自己却只有回乡,到这偏僻之地才能享受到。

    章掇今日自然也跟着一道来了,只是从府里一路到宴会,都找不到机会与宜宁谈话。

    怕武氏误会,也看宜宁一脸冷淡。

    出口打扰,惹来厌烦,更适得其反。

    “阿晴,可否为今日的宴会作首诗?”

    这回男郎们撺掇自己,来找宜宁作诗,便算是有了由头,章掇被簇拥着来到了宜宁近处。

    章掇尽量平着嗓子,感受到宜宁周边女郎们的打量和身旁男郎们的目光,不自觉直起背,让自己仪态更佳。

    又回身示意男郎们,继续道:“大家都想瞻仰你的才华呢”。

    “没错呢。”

    “是的,朱秀才。”

    “朱秀才作首诗罢。”

    章掇开了头后,其他男郎们也大胆的柔声对宜宁起哄。

    大部分都在看宜宁,也分了一小部分视线看向其他女郎。

    但重点还是宜宁身上,毕竟秀才郎长得俊秀,又前途无量。

    “我不善作诗。”冷眼看着眼前的章掇,宜宁抿了抿唇。

    感受到气氛凝滞,又松下神情。

    欠身拱手,温声道:“抱歉,宜宁扫兴,让大家失望了。”

    “不会不会。”

    “朱秀才谦虚了。”

    “不作便不作罢,这宴会确实没有什么好作的。”

    “宜宁,来,我们接着讨论。”

    宜宁道歉的话音刚落,周遭马上热闹起来。

    男郎们虽没得到宜宁的诗,但得到了秀才女君的行礼致歉。

    况且本来也不是为了诗,是为了靠近,现今也达成了目的。

    女郎们想这朱宜宁也不是处处都行,见她在男子们面前露了短,心中的嫉意都少了几分。

    众人都很满意,只有章掇,被宜宁的眼神凉了身子。

    熟悉的眼神,这是梦中朱探花的眼神。

    为什么,章掇忍不住后退两步。

    自己明明做了这么多改变,朱探花的眼神却依旧是这般,冷漠。

    “虽不善作诗,但宜宁却刚刚想到了首小词。”宜宁瞥了眼章掇。

    “便道给大家听听罢。”

    众人怎会说不好,忙连道洗耳恭听,而后静声等待。

    宜宁绕开众人,背手几步,便轻声吟道:“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看着章掇。

    这是写给自己的!

    周围的吸气声赞赏声,章掇都没有管。

    他第一次,没有任何伪装,满着情意的泪眼凝住宜宁,宜宁也平静地与他回望。

    幸而,众人都在品味这首东坡大人的词,并未注意到章掇与宜宁的反常对视。

    男郎们偷偷捧上脸,心想,朱秀才果然不同凡响。

    女郎们则低声重复,慢慢回味。

    “来,让让,宜宁,来,你将你刚刚念的,写下来。”

    周芷伊不知从哪里取来了纸笔,递给宜宁。

    宜宁没有拒绝,接过纸笔,走远几步。

    将纸放在一旁的石桌上,站立着,便开始默写。

    “对了,宜宁,你这首词唤作什么?”

    “蝶恋花·春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