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7章 细枝

    傅家三姐弟各怀心志的时候,叶书白拿着在看的那卷书册离开县衙,往客栈去了。

    刚出了衙门,迎头就见在客栈门口的春凳上坐等的鼎儿,见他出来,立刻起身迎过来:“王爷。”

    叶书白颔首,没说话,鼎儿也警醒地不再言语,一直跟着他回了房,服侍他换了衣服,才奉茶问道:“王爷,今日是为了什么?”

    午后两个四象司匆匆进城,在街上冲撞了不少人,没等到县衙,就先宣了怀王过去,因此客栈里怀王的心腹们都有些不安。

    “陛下让我将商队的遗物交给傅家。”叶书白坐在桌前,将卷册放在屋中角落一高摞各县送来的账册上,坐回桌前,取出傅瑶君给自己的那张纸,抬手按着额角,吩咐道,“去叫齐长史来。”

    “是。”鼎儿应声,立刻往外去了。

    不多时,齐长史和鼎儿各抱了摞账册,进来了。

    东西放下,鼎儿退了出去,齐长史恭敬地礼道:“王爷。”

    “长史坐吧,先看看这个。”叶书白将那张纸递给齐长史,“是傅家的账。”

    客栈住的多是叶书白的王府护卫,四象司虽然也分了人在此“保护”,但说话定是比在县衙方便很多。

    只是叶书白不能无缘无故把傅瑶君叫来客栈,落人口实又毁人清誉。

    齐长史谢坐,接过来仔细看看,捻须浅笑:“看来那位傅大小姐,原先是真不知道?”

    “是吧。长史觉得如何?”

    “比王爷按私贩之盐查得的人数少些,想必铺子的账目是做平的,涉及的账目又多,零敲碎打,只几天能看出这些已经不易。可惜她当是没离开过备州,不知天下事,所以最该查的大宗反而没查。”

    叶书白没说话,而是又拿回那张纸看着。

    他能猜到傅瑶君是怎么算的。

    备州是农业兴旺之地,是大昭最重的四大产量地之一,耕地耕农很多,所产的备州稻名声在外,其中顶尖的还专供宫中。

    比如乌桐一县含周围九村,在册人口就达到了十二万户。而这十二万人,即便是住在县中的显贵人物,在乡村也是有地、有佃户的,且这两年并无大灾,因此备州不会缺粮吃。

    傅家只在石水、乌桐、樟北和太安四处占了水陆两便的地方有粮铺和粮仓,做的是本地收粮,往外省大城大县贩卖的生意。又因傅家与东南和西域皆有生意往来,所以这四处粮仓还屯有外域的粮食谷物。

    大宗进大宗出最为赚钱,至于本地零卖的账零头都不及,且每年的数目基本持平,不会有太大起伏。

    可如今乌桐和樟北,就是在零卖的账上出了问题,只算乌桐一县,近十个月本地零卖的粮食,就比往年同时多卖出了近两千石粮食,依着一人一年要五石粮食的量,这就是乌桐县十个月里,冒出来了近四百成年人丁。

    四百之于十二万不多,不过心里有事,再看这四百人就扎眼得很。

    傅瑶君不过是个才及笄的商户女儿,不比他们王爷官身的行事简便,几天的功夫靠着自家几本账就算至此,当真可算聪明。

    叶书白思忖一番,示意鼎儿拿过烛台,将那张纸点燃后,放进空茶杯中,看着它燃尽才道:

    “这等小账目都揪出来了,何况其他?本王看她是个谨慎人,大约因没有证据,才不敢说罢了。”

    傅家在乌桐县是十万石的粮仓,十个月里四出四入,就是八十万石——要知备州如此富庶,一年上缴的粮赋大约是七百万石——自家进出这么大的数字,叶书白不信傅瑶君不怀疑。

    齐长史不料叶书白对傅瑶君评价颇高,沉吟片刻:“那王爷接下来要怎么了?”

    “让武威继续盯着鹊山,无论他们如何偷梁换柱又是细枝末节,拿住鹊山的根本,才好斩断枝节。不过本王这几天,总在想另一件事情。”叶书白说着话,拿起了武威让他练的小铁球,在手中轻轻颠着。

    “三四百人的数目,总不会都是从外地而来吧?从外而来,城门关卡该有痕迹才是。若是有本地的人,怎可能一点儿信儿不露?纵然是强拐人去,难道他们的亲人不找不报?所以长史也帮本王想想,山上的三四百人,究竟是怎么凭空冒出来的?”

    “哦?”

    接下来几日,石水县城平静得很是寻常。

    县中百姓本还因为那怀王遇刺的事情有些忐忑,结果留心观察了几日,发现虽然城中多了朝廷派下来的大人巡视,但那些人除了只叫了傅瑶君去问过几次话外,并没有捉拿其他人。

    他们对鹊山的管控也逐渐放松下来,又有怀王的照拂,樵夫猎户终能和以往一样上山了。

    似乎那般大事,并不耽误他们过寻常日子。

    如此一来,百姓纷纷从惶惶不安中安下心来,依旧每日为衣食忙碌。

    傅家长房也颇安稳,族人没敢再上门,衙门也没再来传人,傅家姐弟们每日守灵、读书、经营生意。

    就在这安静中,展眼又过去大半个月,已是傅家二老停灵四十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