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章 旧友新朋

    翌日一早,彭渊便早早去了隔壁客房探望,生怕她不辞而别,听见她惺忪答话,这才放心。而后,吩咐冯烈给她置办了两套衣裳,又去厨房让人准备了四五样粥饭配菜。

    冯烈为她买的衣裳刚刚合身,石榴长裙衬得她的脸色也稍稍红润了些。几个人看宠物似的,盯着她吃完早饭,才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这种对于陌生人的殷勤程度很难不让她怀疑,这些人是真的打算喂饱饭,然后卖了她。

    如她所料,不过一上午,彭渊便暴露了他的本意,吃了午饭就迫不及待带着她离开——当然这只是她做的最坏的打算而已。

    其实她看得出来,他一点也不像人贩子,人贩子哪有兴致去做捣毁黑店的事。

    他像是知道她会骑马,也不介意她单独乘坐一匹,带着她一路往西行了少半个时辰,跌得她险些将中午吃的东西吐出来。

    马儿穿过沃野,抵达一片竹林,林深处建了座木屋,离地两三尺,绿意萦绕。

    二人踏着木阶推门而入,却不见有人在。屋中陈设雅致,散发着淡淡梅香,再往里似乎还有两间隔帘卧房。

    他拉起了对面圆窗的细帘,在垫子上坐下,双手置于琴上,抬眼问她:“想听什么样的曲子?”

    “都好。”桓清也跟着坐了下去,没想到竟还是个文雅之人。

    “我以前对音律一窍不通,三年前才开始学,若是不好听可不许笑话!”

    琴声渐渐响起,开头缓慢的几下弹拨,并无什么花哨的技法,朴素的琴音衬得竹林更加幽静。

    桓清闭上眼睛静静聆听,若置身空谷,而后声音开始悠扬,指尖泛音空灵,颤音振动人心。她似乎很少听到这种雄浑有力的颤音,其中透着潇洒淋漓的气势。忽地琴音加快,似乱雨倾下,又似百鸟惊飞,山林俱在风雨中摇动。而后,曲终回旋,雨过天晴,山中复归平静。

    “此曲名山雨,是徐秀所作,他应该待会儿就回来。我技艺不佳,未及他十之一二。”

    “晚辈认为已经很好了,意境可达之处不一定要囿于技法。”

    再次抬头间,桓清注意到了他身后墙上挂着的竹笛,怔住良久。而后走近细看,更觉似曾相识,她胸中起伏不定,复杂地看向彭渊:“彭前辈可曾去过翎国,去过西雀山?”

    彭渊起身站到她面前,抿唇而笑:“原来你没忘。怎么几年未见,你这孩子就将自己弄成这样?”

    桓清思绪飘飞,渐渐回忆起他初此造访西雀山的场景。

    烟岭关与西雀山一南一北,同属两国接壤之地,只是西雀山还更加险峻些。

    舅公在翎国曾位居三公,名声显赫,退职之后便隐居西雀山,鲜少与外人来往。母亲去世前留书将她托付给了舅公,自那以后,她便一直在西雀山住着,直到三年前回到了东翎的都城桐城,便卷入了是非,直至落得今日下场。

    彭渊拜访之际她才十四岁,正与小师叔元横打赌射箭,谁输了就承包整个住处的院落打扫。洒扫一月可不是玩笑,二人均全力以赴,毫不相让。原本发挥很好的桓清雀跃不已,却被元横趁她不注意偷换了箭。桓清发现后,生气地从背后勒住了他的脖子,将其放倒在地,以艰难的姿势困住了他,逼他求饶认输。

    “凌儿,松手!你舅公在后面看着呢,不得乱来!”元横不认错还将舅公抬了出来。

    她不信,勒得更紧了。

    元横脸憋得通红,苦笑道:“真的,你,你回头一看便知。”

    她保持着姿势,艰难地回头,果真见舅公在身后的亭子里看着这边。舅公身边的两个人却是她不曾见过的——山沟里来客人了。

    一个头戴白纱檐帽遮住了容颜,另一个像是他的随从,山上很少来客人,可不能让她吓跑了。她赶忙松开手,掸了掸身上的尘土,一路小跑上去。

    想起自己方才的粗鲁行径,在客人面前又脸红害羞起来。见他腰间别着把剑,便以为是江湖侠客,对着他行起了拱手礼。低眉间,望见桌子上放着根刚做好的竹笛,心中一时乐开了花。

    不对,是舅公铁树开花,难得还能惦记给她做一根,她一脸兴奋地指着那笛子,感动道:“这是不是……”

    话刚说了一半被她舅公打住:“不是。给这位远来的客人的!”

    那位客人推说自己不善音律,不愿夺人所好。

    “她要也可以,将弓箭扔了,将那箭场以前的草木怎么铲的怎么给我种回去!”

    桓清毫不犹豫地将笛子装在盒子里,朝客人那边推了推,笑道:“先生是客,舅公的一番心意,先生便不要推却了,而且不懂音律可以学,我教你!”

    客人没有再推辞,随从却从袖中取出一方丝帕递给她。那帕子丝软质柔,一看就不便宜,她没接过,只用手背蹭了脸,靠近他:“我脸上很脏吗?”

    她上前,他却退后了一步。

    这是怕她调戏?桓清顿觉好笑,遂起了玩笑之意:“行走江湖,这般害羞怎么行,会叫人欺负的,不如我和你……”

    元横上前捂着嘴将人拉了回来,赔礼道:“二位见笑了,这孩子从小没出过远门,说话没大没小,纯粹好奇,见谅!”

    于是,她明白了此人不希望暴露自己的身份,所以就算距离很近也从不会盯着他的脸瞧,毕竟那层薄纱也禁不住。

    她用烤鱼款待贵客,作为交换也央求着他讲了一些江湖趣闻。那人讲了两个侠客仗义救人的故事,却转而说起了近百年有名的战役,谁家以少胜多,谁家屡出奇谋,说得绘声绘色,桓清也听得津津有味。当时,她不由得想,若是父亲在身边,一定也像现在这样,可以给她讲很多有趣的故事。

    他们在山上待了半月,常与舅公谈天论道,桓清偶尔也爱插上一嘴,在前辈面前大言不惭,指点江山,长辈们倒也从不拦着她。

    临别时,她起了个大早,赶去送行。

    清晨刚下了一场雨,路上还有些湿滑。桓清虽有不舍,但并不想离别太过伤感,冲他们笑得灿烂,嘴边露出浅浅的酒窝:“前辈你看,这雨赶在你们临行前收场,不知是无情还是有情。”

    前辈呵呵一笑:“你觉得呢?”

    她诗兴大发正愁人问,见他这般配合,便自然地模仿起脑海中诗人临别送友时的情形,口中吟道:“

    别时云初霁,此后不相闻。

    好雨识君意,从不阻离人。

    戴履路迢迢,舟楫水粼粼。

    海棠逢春月,请君回顾频!”

    最后佯装深沉道:“山路泥泞,二位路上仔细些。”

    舅公冷冷瞥了她一眼,彭渊带着面纱看不出神情,旁边的随从却已经扭过头去笑得前仰后合,一个年轻小姑娘怎么偏偏浑身透着酸腐的书生气,真真是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