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六章 汤武革命

    由于祖先是天帝,主管一切神灵,因而护佑商人便顺理成章。而且,历代商王死后,都要回到祖先身旁,“在帝左右”,成为沟通人间和上帝的桥梁和纽带。

    因此,后代会象尊敬祖先一样,将逝去的先王亦称为帝。既然死后为神为帝,因此在人间的称为便是帝xx。(胡厚宣、胡振宇:《殷商史商王称号》)

    殷代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系,巫教祭司在政治生活中扮演重要地位,有时会以祖先神灵的名义干涉战争与王权。

    武乙在位时期,商朝国势已经逐渐衰落,政治观念和礼制方面开始产生变化,传统的天神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武乙便是其中的代表。传说武乙昏庸无道,曾经制作一个人偶,把它称为天神。武乙与“天神”赌博,命令旁人作评判。“天神”输了,武乙就想法来侮辱它。武乙又制作一个皮袋,在皮袋中装满血,然后高高挂起,朝天射它,称做“射天”。

    这体现出在商朝后期政*教合一的政治传统受到挑战,王权开始脱离巫教祭祀的影响。而巫教祭司在民间舆论中依然占据绝对统治地位,以致武乙得到了残暴的名声。当时的祭司的作用类似于后世的知识分子,史书都由他们书写。

    商朝历来实行的是兄终弟及的制度,也就是说只要国王死后,兄弟还在,虽有儿子,也要由兄弟继承,这是早期商朝九世之乱的原因。

    所以到了武乙之后,为了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商朝开始摒弃这种制度,实行父子继承制。

    这实际上剥夺了兄弟们的继承权,从武乙开始,内斗不断。商朝内部的斗争由早期的诸弟争位变为诸弟与新君侄儿的矛盾。

    武乙在位时期,商朝东方的部族东夷逐渐强盛起来,他们分别迁移到淮河、泰山一带,其势力更是达到商朝统治的中心地区。

    武乙南北征伐,先是征伐旨方(黎,耆qi,其地称上党,山西长治潞城市)。旨方原来在武丁时期已经讨伐过,一度被武丁击败,暂时臣服,此时强盛起来,不服商的统治。旨方在商朝的西部,势力比较强大,武乙在位时多次调动重兵加以征伐,参战军队常常在几千人以上。最后武乙征服旨方,俘虏二千余人,多数作为奴隶。从此旨方臣服商的统治,由西戎归化为华夏族诸侯之一,改称耆。

    耆自从归化之后,其首领甚至担任过商王朝的西史,参与征战,勤劳王事,深得重用,是商王朝的重要盟友之一。耆国因忠心王事而被赐姓为商族的国姓,子姓。

    武乙还曾经出兵讨伐并征服南方的诸侯国归国(湖北宜昌秭归(zigui)县),屠杀很多当地百姓,留下了残暴的名声。

    商朝国势日衰,东方的夷方各部趋于强盛,不断侵袭商朝统治地区,严重威胁商朝后方。

    夷方(位于今黄、泗、淮流域,今山东、江苏、安徽一带),亦称人方、尸方,是生活在商朝东部地区的一个夷人方国。人方发展迅速,经常进入商境攻掠,与商朝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