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1章 扪虱议政(上)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猛瑰姿俊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少游于邺都,时人罕能识也。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晋书·王猛传·载记第十四》

    王猛常年隐居华阴山,敛翼待时,以期明主。一如太公之候文王,孔明之候刘备。

    王猛之奇,桓温早有耳闻。

    桓温生□□才,对于奇人逸士素来爱重。只要确有真才实学,无论此人是何出身,有何怪癖,桓温皆不在意。

    王猛其人,桓温慕名已久,如今竟得相见,心中自是狂喜,

    “原来是王猛王景略,先生大名桓某久仰久仰!”

    王猛依旧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虚名而已,不足为道”

    桓温忙将王猛请至上座,又呼人端来平日连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牛肉美酒招待他。

    王猛也不跟桓温客气,风卷残云般把酒菜倒进了肚,撑得直打饱嗝。

    桓温自己一筷子没动,愣是等到王猛吃了个酒足饭饱,见他又开始百无聊赖的捉起了虱子,这才开口问:“桓某这饭菜,先生可还满意?”

    王猛冲桓温竖了竖大拇指。

    桓温笑:“如此便好,”顿了顿,道:“先生,其实……桓某一直有一事不明,今日有幸得见先生,想请先生赐教。”

    王猛此来本就是想试试桓温虚实,乐得与他谈论:

    “大将军但问无妨。”

    桓温沉吟片刻,

    “我奉天子之命,亲领大军开赴中原,意在戮力王室,恢复神州。此乃关乎社稷之大事,理应四方响应。可直至今日,除了先生之外,三秦豪杰竟无一人前来出谋相助,我百思不得其解,还请先生为我指点迷津。”

    王猛早猜到桓温有此一问,遂一笑,深深看了桓温一眼,转而道:

    “大将军不远千里,历尽艰险,深入敌境。今长安近在咫尺,大将军却不渡灞水。豪杰志士未知将军用心,故不至也。”

    王猛这话实在太过一针见血,桓温没想到王猛竟一下就看出了他意在江左而不在关中,不禁嘿然。转而下意识伸手抹了把冷汗:

    “先生智虑,桓某佩服。”

    王猛只笑着摇头,

    桓温想了想,片刻,道:

    “桓某有意请先生入我幕中,任军谋祭酒一职,不知先生可有意?”

    “蒙将军如此厚爱,在下不胜荣幸之至,”王猛说着,把手伸进衣领里挠了挠,“此事,可否容在下考虑一二?”

    桓温一听王猛这语气,好像有戏,忙道:“自然自然,先生慢慢考虑,我桓府的大门随时为先生敞开!”

    王猛未置可否,转而道:“大将军,在下有一言相送……”

    桓温立即竖起耳朵:“先生请讲!”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万古不易之理。将军既志在江左,则北伐进退,诚望将军三思。”

    桓温默然沉吟,恭敬一揖:“金玉之言,桓某谨记。”

    王猛挠挠头,话锋一转,问桓温:

    “不知刚才吃的那些牛肉将军这里还有没有了?”

    桓温忙道:“有有有!”

    辄吩咐手下挑出数十刀好肉来包好,送给王猛。

    王猛一包一包往自己驴车上扔,足装了满满一车。

    王猛心满意足,辞别桓温,满载而归。

    桓温直将他送出大营,望着他赶着毛驴远去的背影,心中啧啧称奇。忽而忆起要征他做军谋祭酒一事,生怕他会忘,于是冲着他的背影高喊:

    “先生!入幕一事,桓某静待先生答复!”

    王猛并未回头,只微微扬了扬驴鞭。

    ---------------------------------

    王猛虽离开了,可他说的话却萦绕在桓温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是日夜里,桓温卧床思虑良久。翌日,召来郗超、王珣商议后,正式决定退兵。

    然而,让桓温没想到的是秦国丞相符雄竟于此时忽然发难,偷袭大营。

    桓温仓皇迎战,与符雄等秦国猛将战于白鹿原。

    由于事发突然,桓温多有不备,与战不利,导致晋军死伤万余人。

    然而桓温却不甘落败,遂暂停退军,出战符雄,战事迁延数月,军中粮草告急。然关中地势偏急,粮运困难,辎重补给一时间无法运达。桓温本指望就地割取秦地熟麦以为军粮,哪想秦人早料到他这如意算盘,下令坚壁清野,割光了方圆百里所有的麦田。

    桓温遂不得不下令后撤。

    永和十年六月,桓温收兵,徙关中三千余户百姓一同南归。

    临行前,王猛亦来阵前相送。

    此时的王猛,换了一套干净的青布衣衫,梳着整齐的发髻,眉目舒朗,肃然立于一株松树下,与初见时判若两人。

    桓温心中诧异,表面上待之如初。下令以华车良马相赠,并盛邀其同行南下。

    对于要不要接桓温抛出的这根橄榄枝,王猛已考虑很久了。今日之所以前来相送,是因为心中犹豫未决,想过来再看看情况,好做个最终决断。

    经不住桓温的再三劝诱,却又不肯轻易就范,王猛左思右想,忽生一计,于是对桓温道:

    “江左偏远,在下随将军这一去,不知几时才能再回来,家师对在下恩重如山,如今他老人家年事已高,独居山中,还请将军许在下回山中别过家师,否则在下实难安心同将军上路。”

    桓温想了想,远行之前与恩师告别合情合理,于是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