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为了还原历史真相

    “知道,我是谁吧?”一名三十出头的男子,一进礼堂门就来了这么一句话。他衣着朴素,脸上没有一丝一毫的表情,礼堂内满满的学生并不能牵动他的嘴角。

    他走上讲台,放下一叠资料。资料的最上方放着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是他自24岁以来痴迷于古史真相研究的成果。

    过去一年时间里,他潜心将论文完成,并整理和修改多年来的手稿,完成了与论文向佐的专著。

    “同学们,很抱歉,我离开了一年。

    今天来的,有我之前教过的人,也有我没教过的人。不管今天你们抱着什么样的心情来到礼堂听我的课,我都希望,你们能够把今天我所说的内容传播出去。因为,这个世界需要真实,而历史,更需要真实。

    这并不是一堂公开课。没有校领导,没有媒体,也没有组织人员。有的只是说话的我,和来听我说话的你们。谢谢。”

    说到这,他侧移一步,向着台下的学生们鞠了一躬。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度过。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论文及专著已经完成。”

    众所周知,史学界的人非常喜欢抠字眼。用什么字,用什么词都有特别严苛的讲究。

    他,林润。

    当世公认的史学大师的关门弟子。

    带着因努力而产生的底气,为史学界又添一笔。

    “在我24岁的时候,有人问我:肃王林玟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老实说,我现在也还是回答不上来。

    我们都知道,肃王这个人一生好坏参半。他统一了北方,掌控了冰雪神教,防止了帝国末期的领土分裂,维护了国家统一。但是,那时的人可不这么想。那个时候的肃王,是北方的集权者,对整个北方有着绝对的控制力。甚至我们可以从地方的谚语了解到当时肃王在北方群众眼中是神明一般的存在。把整个北方称为冰雪国度丝毫不为过。

    但是,肃王没有自立为帝,甚至在大后方安定好之后主动入京,担任丞相一职。肃王是独自一人入京的,据史料记载:郅只身南下,为相。我们没有肃王的手札等一手史料,但从离开北方开始算,可确认存在的刺杀就一共有三百一十二起。

    我们都知道,帝国历621年,已经当了丞相的林玟郅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变法。这场变法并没有给帝国带来更多的生机,反而是使得已经奄奄一息的帝国加速走向灭亡。

    那么,真的如同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这场自上而下的惊天变法真的是一无是处吗?真的是毫无作用的吗?失败的原因真的是因为帝国体制的固化和变法的过激吗?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呢?

    林玟郅因为这次变法失败加速了帝国的灭亡而留下千古骂名,他曾经所有的荣耀都毁于一旦。全国上下都充斥着反对的声音。

    我觉得很惋惜。

    惋惜这样一位人间俊杰。

    他本该是可以名留青史,彪炳日月的人物。不该背负变法失败的全部责任。

    于是我抱着疑惑,从24岁开始就一直查阅相关的史料。结果,我发现了很多问题。

    第一,也是最大的疑点:林玟郅为什么明明可以在北方做一个大军阀,却又为什么在帝国历615年时力排众议,回到朝堂?是为了更加大的权势吗?难道北方一整个冰雪国度还不能满足他对权势的欲望吗?我们可以了解到的是,林玟郅是一个理性的军事家,政治家,军阀。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而选择只身入京追求权势,这很明显是不太可能的。那么,又是什么,让他一定要在帝国历621年入京呢?

    第二,从林玟郅布置人手的蛛丝马迹中可以看出,惊天变法蓄谋已久。他从什么时候开始计划?为什么一定要挽救一个已经腐朽的帝国?明知这样做会成为公敌,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第三,林玟郅在民间的形象一直是一个将帝国毁灭的大魔王,民间传说中他暴戾,嗜杀成性。而史学界对他的看法却完全相反。他是一个极其有领导能力和军事才能的俊杰。那么是否有什么更深层的原因导致了民间形象和历史原型的巨大差异?

    很奇怪的一点是,关于林玟郅的文字记载极其稀少,所以我们研究历史的,只能和他相关的事件来猜测他的性格。因为记载稀少,所以史学界对林玟郅的看法相差甚大。

    我提出的这三个问题,其实早就有人提出,我不过是把以前的疑惑再度提出来。

    千百年来,一直没有人去研究这么一个人物,也没有人为他正名。

    三年前,国家文献馆收入了一本回忆录。很有幸,我是第一批看到这本回忆录的人之一。而看到这本回忆录,也让我立下决心,要为林玟郅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