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章 第一章

    景和三年,隆冬时节。

    汴梁城接连下了三日的大雪终于停了,难得碰上了一个艳阳天。

    今日正是大梁军士班师回朝的日子,街头站满了迎接大军的百姓,个个翘首以盼,只为一睹少年将军的风采。

    三年前西戎入侵大梁,西北战乱不休。

    彼时刚坐上皇位的小皇帝才九岁不到,由大长公主摄政辅佐,大长公主既要稳住动乱的朝纲,又要忧心西北的战事。

    就在连场败战丢了数座城池后,大梁国人人自危,甚至有谣言说国之将亡。

    就在此危难时刻,刚承爵不久的忠勇侯谢翎站了出来,立下军令状誓将西戎驱逐出境,夺回大梁城池。

    忠勇侯府一门忠烈,曾为大梁立下赫赫战功,一时风光无限,但是后来谢家的男人都死在了战场之上,府里只剩下孤儿寡母,忠勇侯渐渐在权力中心衰落下来。

    没想到,所有人都不看好的忠勇侯谢翎,却成了扭转败局的关键。

    谢翎于万军之中一箭射杀西戎主帅,致使西戎群龙无首。

    兵败如山倒,西戎在大梁猛烈攻势之下终于主动投降,自此,西北终于结束三年战乱恢复和平。

    当捷报传来,举国欢庆,皇帝不仅犒赏三军,还大赦天下。

    大梁军队凯旋归来之日,皇帝率领百官于郊外亲迎大军。

    算算时辰,大军也该进城了。

    此时汴梁城的街道上人潮汹涌,禁卫军罗列在街道两旁维持秩序。

    城中最大的酒楼云归楼坐落于汴梁城最繁华的街头,是进宫的必经之路。

    崔荷与闺中密友樊素坐在二楼雅间,小丫鬟银杏替她们撑开了支摘窗,此处风景极好,能将整个长安街看个一清二楚。

    崔荷乃大长公主独女,也是先帝唯一的外甥女,刚一出生便被亲封安阳郡主,备受荣宠长大。

    樊素是内阁首辅樊阁老的孙女,二人自幼相识,关系亲密,无话不谈。

    朗日高悬,午时已至。

    樊素坐在崔荷对面,饮了一杯清茶,出言调侃她:“我总觉得郡主今日似乎有些不同。”

    崔荷从街上收回视线,玉手抬起桌上茶盏,轻抿一口茶水润喉,茶盏中升腾起来的雾气被吹散,将她一双如秋水般潋滟的杏眸显露出来,似是雨后西湖,清透潋滟。

    崔荷浅笑嫣然,问道:“有何不同?”

    樊素上下打量她两眼,今日的崔荷仔细打扮过了,发间青丝用金累丝缠枝钗花簪绾起,露出纤细的脖颈,一身素粉海棠花缎织锦衣,更显她肤若凝脂,艳若桃李。

    往日不点而朱的红唇,沾上了娇艳的胭脂,可谓是红唇皓齿,娇艳动人。

    郡主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不过是与街道两旁,同样戴着珠花,穿着艳丽罗裙的普通姑娘们一样。

    “想见谢翎的,可不止你一个。”樊素指着街上拿着鲜花的姑娘,意有所指。

    崔荷被人说中心事,如玉般白皙娇嫩的脸上立马浮现出了淡淡的晕红,她迅速移开视线,起身来到窗前站定,细白玉指抓着窗沿,嗤笑一声,语带轻蔑:“我才不是为了看谢翎,他算哪根葱?”

    樊素掩唇一笑:“那你喊我来云归楼作甚?”

    崔荷微微扬着下巴,一脸骄矜:“不做甚,我来看看猴子怎么耍威风,我记得他离开汴梁的时候又矮又瘦,穿起军服的样子肯定很滑稽,我就是来取笑他的。”

    樊素忍不住被逗乐了,谢翎那会才多少岁,十四岁的少年郎个头虽不高,可也比汴梁城大部分的男子都高,他若是瘦弱,能拉满弓?那张弓可是成年人都不一定能拉满。

    “谢翎今年十七了还未婚配,此次凯旋归来,想必有许多人蠢蠢欲动,也不知道退了亲的秦家后不后悔,正所谓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

    听到秦家的名字,崔荷捻起耳畔的珠翠吊坠,语气不善道:“秦家就是个势利眼,当年谢家风光的时候抢着去和谢家议亲,谢家失了势就取消婚约,谢翎出征后攀上宁国侯,如今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樊素来到崔荷身旁,与她并肩站在窗前,半开玩笑道:“这西瓜你捡不捡?”

    崔荷将脸撇向一旁,傲气道:“不想捡。”

    是真不想还是假不想,樊素看得分明,崔荷说完这句话后蹙着眉,抿着唇,分明是后悔的。

    樊素还想继续逗她,就听到底下人群里爆发出了一阵强烈的欢呼声,从街头那边开始,如雷鸣般由远及近地传过来。

    崔荷稍显激动,和底下的姑娘一样,微微踮起脚尖,昂首朝远处望去。

    终于,一少年人骑着高头大马,踏着耀眼的日光映入了她的眼帘。

    谢翎头戴红缨兜鍪,身披枣红披风,胸前是泛着寒光的银甲,腰间是系着璎珞的佩剑。

    他的腰背挺得笔直,一手攥着缰绳,一手扶住腰间宝剑,面对百姓山呼海拥般的仰慕以及投掷而来的鲜花,他的脸上是藏不住的意气风发。

    隔着人山人海,崔荷也看清楚了谢翎,他似乎没什么变化,但是又好似变化了许多,轮廓似山岳般硬朗凌厉,五官越发深邃俊逸,猿背蜂腰,挺拔昂藏。

    最重要的是,崔荷在他脸上找到了过去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