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五百零二章 我的空军

    高志航此时已经不在三亚了。

    他被蒋夫人一纸调令,调到了南京。

    1937年,蒋夫人出面主持国民D空军。

    大战在即,国民ZF需要现代化华夏的军力,尤需战斗机。

    然而,购买飞机涉及大笔款项,蒋光头无法决定他那批贪污成性的幕僚中,究竟谁能负起这一重任。他知道自己的妻子可以信赖。因此,这位只受过音乐、文学和社会美德教育的蒋夫人,便把许多时间花在有关航空理论、飞机设计和比较各种飞机零件优劣的技术刊物上。

    蒋夫人接下重任,立即把手伸向了李卫东。

    在李卫东的支持下,蒋夫人摇身一变为华夏空军总司令,对妇女而言,这是史无前例的。

    高志航手下的航空队以及三亚的那些缴获来的飞机,就这样成了蒋夫人麾下的部队。

    蒋夫人独揽空军大权,不容他人染指,并成为严格执行空军纪律的人。她规定,凡在这支精英部队中行窃者,将被处以极刑。

    蒋夫人出任航委会秘书长前,国府空军由意大利提供飞机与训练,然一无成就。蒋夫人急需能干的助手帮她整顿空军,她聘请了前美国陆军航空队飞行员霍布鲁克当顾问。

    蒋夫人是个做事是讲究效率的人,她问霍什么人可以在短时期内把华夏空军改造成像样的军种,霍马上想到了一个长相酷似“老鹰”而有充满慓悍之气的老飞行员,这个人就是陈纳德。

    1937年初春,陈纳德收到了蒋夫人的一封信,问他是否愿意到华夏当空军顾问,月薪1千美元,此外还有额外津贴、专用司机、轿车和译员,并有权驾驶华夏空军的任何飞机。因病而离开军职的陈纳德立刻答应,4月1日即由旧金山搭乘“加菲尔总统号”邮轮经日本赴华,护照上面写的是到华夏“考察农业”。从此,陈纳德开始了自己的华夏生涯,成为家喻户晓的“飞虎将军”。

    1937年6月初,陈纳德抵达上海。一个炎热的下午,霍布鲁克带他去见蒋夫人和澳洲籍政治顾问端纳。当天晚上,陈在日记上写下他会见蒋夫人的印象:“她将永远是我的公主。”

    陈答应在两个月内向蒋夫人提出对华夏空军的考察报告。抗战爆发后,国府空军号称有500架飞机,能起飞的还不到100架;日军则有3000架,仅上海一地即有400架,日军在上海且建有机场。尽管华夏空军远居劣势,但飞行员的素质和爱国心却是一流的。

    日本陆军航空队约有飞机1480架,海军航空队约有飞机1220架。日本工业基础较坚实,能够生产各类飞机和技术装备,作战损耗后能及时得到补充。日本陆、海军航空队的空地勤人员训练有素,作战指挥关系明确,各项保障有力。日军装备的飞机性能较好,其中1936年投产、1937年参加侵华战争的96式舰载战斗机,最大飞行速度435公里/小时,航程1267公里,以后又衍生多种改进型,先后生产1094架。

    而日军96式轰炸机,最大飞行速度372公里/小时,航程1300公里,机上装有4挺机枪、1门航炮,可载800公斤炸弹,先后生产了1100架。这两种飞机是侵华战争初期日军装备最多的飞机。

    此外,日军还装备有96式舰载轰炸机428架、96式舰载鱼雷攻击机200架等。

    华夏空军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先后将各地区、各派系的航空队统一于ZY国民ZF领导,但兵力仍十分有限,飞机陈旧,机型杂乱,性能落后,机种配备比例失调。

    华夏三十年代初期和中期从美国购买了霍克Ⅱ、霍克Ⅲ、波音—281型战斗机以及雪莱克A—12型攻击机,诺斯罗普—2E、马丁—139WC型轰炸机,数量都很有限。

    国内由于工业基础薄弱,虽也仿制了部分作战飞机,但其主要部件仍依赖进口。截止1937年8月14日,华夏空军正式与日机交战时,列编的9个大队零5个独立中队,装备各型飞机296架,不及日军的九分之一。

    其中轰炸机148架,占50%;战斗机101架,占34%;侦察机41架,占14%。飞行员620名,能参战的人不足半数,且战斗机飞行员训练重点是对地攻击,更无空战经验。

    此时,华夏空军装备的主要战斗机是霍克Ⅲ,其最大飞行速度387公里/小时,航程625公里,装备数量最多的轰炸机为道格拉斯02M,其最大飞行速度为238公里/小时,航程524公里,均不及日军当时装备的同类型作战飞机。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

    40多人的日本陆战队是从北四川路日本小学里冲出来的。他们全副武装,以日本便衣队为前导,冲过横浜桥后又冲越过淞沪铁道而到达宝山路,与公共租界的北四川路南北相连的宝山路属华夏地界,驻守在宝山路的警察及华夏保安部队面对挑衅的日军,立即举枪还击,乒乒乓乓的枪声持续了大约一刻钟后,日本的便衣队和陆战队员倒下了十多人。挑衅的日军经不住华夏保安部队的猛烈攻击,狼狈地逃窜了。

    溃退的日军不甘心失败。10时30分左右,东江湾路上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里,从后门冲出一大队的武装士兵,他们哇哇地叫喊着,再次越过淞沪铁路,向守卫天通庵和八字桥的华夏守军发起突然袭击!另一路日军在两辆铁甲车的掩护下,向东宝兴路方向进攻。华夏军队早有准备,隐伏的士兵乘机跃出迎战,日军惊慌乱射,又被华夏守军毙伤十多人!

    终于,举世震惊的淞沪抗战拉开了帷幕。下午4时许,“八·一三”大战爆发!

    八字桥一带,华夏军队第88师262旅冒着密集的炮火奋勇冲锋,这是孙元良将军指挥的部队。五年前的“一·二八”抗战中,孙元良将军经庙行一战,威名远扬。此刻,从北四川路进犯八字桥的日军伊藤第3大队抵挡不住华夏军队的进攻,节节败退。华夏军队乘胜而追,5时30分就占领了八字桥,接着又占领了日军的阵地中兴路桥和江湾路一带。

    这个时候,日军猛烈的炮火向着宝兴路及商务印书馆轰击,顿时火光冲天,弹片横飞!而华夏军队的炮兵也猛烈还击,他们对着江湾路上日军陆战队的司令部猛轰,有三发炮弹命中目标,击毁了房屋的部分墙壁,华夏军队乘机迫近日军据点海军陆战队司令部。

    与陆地上的枪炮声相呼应,停泊在吴淞高桥的日军舰艇,也以大口径炮向虹口虬江码头至沪江大学一线猛烈轰击!

    8月13日深夜,蒋光头下达了全线攻击的命令。其实,这天下午4时,日本海军陆战队驻八字桥地区的伊藤茂第三大队,袭击了华夏军队孙元良的第八十八师步兵哨,孙元良怒火中烧,他没经请示,立即命令士兵还击,拉开了大战的序幕。

    为抢得战争主动权,赶在日本援军到达之前消灭驻沪日军,华夏组织淞沪作战部队张治中部第9集团军(下辖3个师和1个独立旅)准备围攻日军,13日战争爆发,华夏军队对上海市区之敌发动全面进攻,同时出动空军,轰炸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汇山码头及海面舰艇。其攻击重点最初为虹口,后转向公大纱厂。

    “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时,华夏军队占了绝对优势,除2个精锐师外,还有2个装备德国火炮的重炮团,即炮兵第10团(100毫米加农炮)和炮兵第8团(150毫米榴弹炮),加上坦克、空军助战,按理应具有压倒性优势。其时日军在上海的部队仅海军陆战队3000多人,紧急从日本商团中动员退役军人,合计也不过4000人,重武器也不足,但其依靠坚固工事顽强抵抗,致使华夏军队一直无法完成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