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章 ?美国文学之父的传世佳作

    (译序)

    刘荣跃

    1

    关于美国文学的历史,严格说不过约两百年,和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学史相比,它历时最短但发展最快。在欧洲大陆上,对美国文学作品不屑一顾的不乏其人,原因之一是它缺乏悠久传统。不过,在19世纪初期,美国文学作品便开始赢得英国与欧洲大陆有识之士的承认。

    华盛顿·欧文(1783-1859)是美国散文家和短篇小说家。他一生曾三度赴欧,在英、法、德、西等国度过十七年。在这期间,他访问名胜古迹,了解风土人情,收集民间传说,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从1819年起,他陆续发表许多散文、随笔和故事。1820年汇集成《见闻札记》,在英国出版引起轰动,流传甚广,使他成为第一个获得国际声誉的美国作家,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司各特和拜伦等人成为他的知交,萨克雷称其为“新世界文坛送往旧世界的第一位使节”。本书被誉为美国富有想象力的第一部真正杰作,“组成了它所属的那个民族文学的新时代”。作品的艺术水平,超过了他的其他任何一部作品。它以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浪漫主义奇想与日常生活场景的真实描写、幽默和抒情结合在一起。不少篇章富有传奇色彩,情真意切,引人启迪,动人心魄。欧文其他杰出的作品尚有:《纽约外史》、《一个旅行者的故事》、《哥伦布传》、《大草原游记》、《阿尔罕伯拉宫》、《征服格拉纳达》和《布雷斯布里奇庄园》等,其中《纽约外史》是他早期的一部成名作。

    这里,我们不妨从美国作家查尔斯·达德利·沃纳著的《欧文传记》中,看看其代表作《见闻札记》当年受到欢迎的情况,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或许可以对于我们认识本书的影响有所帮助:“它仍然赢得了公众,给我带来名声,因为一本具有独创性的书在美国是有些非凡出众、不同寻常的。我被人注目,让人拥抱,一段时间因自己获得的名气而受到抬举。我发现自己待在纽约觉得不自在,于是出去旅游了一次。不管我走到哪里都大受关注。我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生机,与我现在截然不同,我为早年品尝到深受公众喜爱的滋味兴奋不已。”可以说本书充分体现了“欧文散文”的特色,在世界名家散文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与风格,堪称是世界文学中一颗不可多得的灿烂明珠。

    本书原名为《杰弗里·克雷恩绅士见闻札记》,亦即欧文当初用笔名“杰弗里·克雷恩”出版了此书,正如他用笔名“迪德里希·尼克博克”出版了《纽约外史》一样,以便出于某些考虑一时起到隐身的作用。

    2

    这部作品大致包括故事、散文和文学评价三类,彼此既有一定连贯性,又可单独成篇。就欧文的故事和散文而言,也只是一个大致划分,并无明确界线。有的以故事叙述为主,但也不乏抒情色彩;有的以抒情描写为主,但也包含引人的故事。所以小说和散文自然天成地融为一体。

    抒情味浓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妻子》是我很喜欢的一篇故事。男人有一位美满妻子的确非常幸运,他会觉得生活充满欢乐和阳光。好妻子能和丈夫同甘共苦,尤其在“共苦”上最能体现其伟大之处,因为不少人是同甘容易共苦难。人在遭受重大打击时,精神比较脆弱,这时如果能得到心爱人的安慰和帮助,便会重振生活勇气,创造新的美好人生。可见爱人的理解和支持非常可贵。《妻子》正是讲述的这样一个极其感人的故事。但故事并非平铺直叙,而是饱含浓浓情意。请看如下散文似的描写,多么形象生动:

    蔓藤优美的叶儿一直将橡树缠绕,并被树身高高举向

    阳光;当雷电劈开强壮的树干,它仍然会用其爱抚的卷须,

    紧紧将橡树环抱,同时紧贴碎裂的树枝。同样,上帝绝妙

    的安排是,在丈夫幸福时刻,女人仅为附于其上的装饰;

    但在丈夫突然灾难临头时,则成为他的支柱,给他慰藉,

    巧妙分担其内心深处的痛苦,轻轻扶起他低垂的头颅,抱

    紧其破碎的心。

    《破碎的心》也是一篇抒情味很浓的爱情故事,写一个女子因为失去心爱的人而心灵破碎,直至悲哀地死去。女人的最大幸福恐怕是得到美满的爱情和婚姻,其次才是取得事业上的成就,而男人一般说来是事业第一爱情第二的,虽然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女人也希望男人事业有成)。这种看法已为很多人认同(尽管也有其偏见)。所以女人的感情特别丰富。能得到一个深爱自己的丈夫,她便会感到极大满足,生活快乐;但假如爱情婚姻不幸,她的生活会是多么阴郁沉重啊!爱情的确是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读《破碎的心》,我们深深同情女主人公悲惨的命运,并祝愿天下女子都能找到自己幸福的爱情。小说情节简单,作者用了大量篇幅抒发情感,所以真难以单纯把它归入小说或散文。

    《乡村葬礼》同样抒发着作者浓浓的情感。这里又触及一个人生的重大主题。人生是短暂的,在大千世界里不过几十年时间。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力求生活快乐,有意义。但人终有一死,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为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于是就有了各种风俗习惯的葬礼,尤其是如果死者生前深为人们所爱,葬礼就更加讲究。是啊,所爱的人离开了世间,但他却给活着的人留下许多美好回忆,怎不令人怀念呢!而各种庄严的葬礼正表达了对死者深切的哀思。这也是《乡村葬礼》所表达的东西。

    总之,阅读和翻译本书,我总感到一股浓浓的抒情味贯穿始终,使我为之心动。这也是我喜爱这些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文学作品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以情动人,缺乏感情的作品绝算不上好作品。

    追求古朴是作品的第二个特色,也反映了作者的个性。欧文对于古老的风俗习惯、历史遗迹崇尚之至。关于“圣诞”的那几篇作品,他真是描写得津津有味,细致入微:教堂里传来悦耳的乐声,家人们快乐地团聚在一起,亲友们互赠礼物,常绿树分布于房屋和教堂各处,街头乐团尽情地欢歌……在《伦敦古迹》中作者直言不讳地说:“我略爱探古寻旧,喜欢考察伦敦,寻访古迹,它们多见于城市的幽深之处,深藏于荒凉的砖块和泥灰之中,几乎难得一见;不过它们倒从周围平淡无奇的世界里,给人富有诗意和浪漫的情趣。”但作者对于古朴典雅的追求,有时甚至让人产生过分之感。窃认为任何事情都应一分为二,不可太绝对。古代的东西有其纯朴之美,但新生的事物也有其清新之美。而社会要发展,还得有不断的变革和改良。我们不能老是抱住过去的东西不放,否则即变成守旧和古板——这毫不可取。欧文的“思古幽情”是比较突出的。

    作品的第三个特色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我与此非常相投相通,很能感悟作者在优美的大自然中那种极其畅快的心情。说到大自然我便心旷神怡,充满喜悦。那清新的空气,宁静的美景,雄伟的高山,明净的流水……时刻令我向往,只要一有机会我便急不可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热爱大自然恐怕是每个人的天性吧,只是有的人表现得尤为强烈。《航程》使我们仿佛看到一片辽阔的海洋,它时而汹涌澎湃,时而风平浪静,呈现出各种神奇美妙的东西。《英国的乡村生活》让我们看到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感受到人们生活的纯朴和恬静。那美丽的园林,宽阔的草坪,高耸的大树,成群的鹿子,蜿蜒的小溪,等等,确实令人陶醉!此外,《伦敦的礼拜天》、《作者自述》、《艾冯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镇》等均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四个特色是富有传奇色彩。这集中体现在《瑞普·凡·温克尔》、《睡谷的传说》和《幽灵新郎》上,前两篇常被选为欧文的代表作之一,可见传奇作品在欧文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三篇作品都构思奇特,耐人寻味。《瑞普·凡·温克尔》叙述温克尔为避开性格凶悍的老婆藏身在卡茨基尔山区,沉睡二十年后醒来发现妻子已故,住屋成为废墟,世间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作品深刻揭露了温克尔懒惰无能、不求上进、落后时代的不良品性,颇有揶揄味道。《睡谷的传说》通过环境描写和气氛烘托,展现了一个着魔般的偏僻山村的生活情景和人物性格。在这个神奇的山谷里有各种各样神奇的传说,如无头幽灵黑森,伊卡博德·克兰传奇的冒险经历等等,使山谷笼罩着浓厚的魔幻气氛。《幽灵新郎》构思巧妙,扣人心弦,亦颇有妙趣。男爵要把美丽的女儿嫁给一位未曾见面的新郎,可是新郎在赴婚途中不幸被强盗杀害。一路的朋友前去告诉这个可悲消息,但却和新娘一见钟情,无法吐露实情。不久他忽然离开,令大家迷惑不解。随后他又像幽灵一样悄然返回,带走了新娘。最后真相大白,经过一番曲折经历他们终于结为相爱的夫妻。由此读者不难感受到故事所笼罩的传奇色彩。

    关于文学评价,本书主要有《罗斯科》、《英国作家论美国》、《文学的易变性》和《撰书术》等。《罗斯科》评介英国18至19世纪的一位作家及诗人。他成就卓著,品格优良,令作者倾慕。他的那种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确值得学习。《英国作家论美国》一文,评述英国人对美国的歧视和偏狭。美国是一个新兴国家,不像英国那样具有古老悠久的历史;但它堪称后起之秀,发展迅猛,不可低估。事实也证明它已成为世界强国。过去英国等欧洲国家对美国的歧视局面已不复存在。《文学的易变性》指出,无论曾经怎样辉煌过的作家和作品,都终会衰败下去。这是历史的规律,自然的规律,是新陈代谢,我们不必为之悲哀。文学如此,其他事物不也同样如此?《撰书术》反映作者见到的在撰书上的一种“盗窃”倾向。作家们充分利用他人著作,大量摘取,据为己有,这当然不对。但这又是一个“度”的问题。“借鉴”他人的知识,灌输新的东西,应该得到肯定,因为知识彼此连贯,互相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