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5章 ?三第章 罗斯科

    罗斯科先生虽然遭遇种种不幸,但这不失为一个美妙的插曲,必然令学人青睐:与书作别似乎令他心疼不已,唯有此事让他耿耿于怀。书虽然沉默寡言但意味深长,能给人纯洁思想和美好时光;当你身陷逆境,它们显得多么亲切可爱,而唯有学人才深有所悟。当世间万物成为废滓,书籍却价值永恒。当朋友冷漠,知己的谈话亦无生气,成为枯燥的客套寒喧时,唯有书籍方如我们快乐的时候不改尊容,以其从不欺骗希望、亦不抛弃悲哀的真诚友谊,令我们欢欣鼓舞。

    我并无指责之意,但假如利物浦人深知应如何对待罗斯科,其书绝不致于拍卖一空。无疑,人们会对此提出充分的世俗理由,而用其余的似乎仅凭想象的理由与之辩驳,亦非易事。但我总觉得此为难得的机会,公众可借以向他表示最体贴入微、最意味深长的同情,使一位挣扎于不幸中的高尚人士聊以自慰。可是恰当地评价司空见惯的天才,谈何容易。他置身于普通人中,其伟大品质不再新颖;再高尚的人物,亦由普通形体构成,我们对之见惯不惊。与罗斯科先生的同城的人,有的只视其为商贾,有的视其为政客,人人见之别无二致,其某些常识甚至略逊一筹。即使和蔼可亲、不加虚饰的纯朴品性——真实美德因此显出无法形容的魅力——亦使他遭受俗者轻视,他们岂知,真正可贵的东西从不加以炫耀矫饰。但文人谈及利物浦,总称之为罗斯科的住地。明智的旅行者到此参观,便问及罗斯科于何处可见。他是利物浦文学的里程碑,向天涯海角的学人表明其存在。他犹如埃及亚历山大港的“庞培柱”[ 为纪念罗马皇帝戴克里先(roman emperor diocletian,243-316?)而竖的大柱。],带着古雅的尊严,独自高耸蓝天。

    ————————

    罗斯科告别自己的书籍时,为之写了如下这首十四行诗,这已经提到。对于这里所表现出的纯洁感情和崇高思想,如果有什么能使其有增无减的话,那便是对这一事实深信不疑:即整个一切绝非无边的想象,而是对于这位作家的内心所给予的忠实记录。

    致我的书

    一个人注定要与朋友们分别的时候,

    为其损失痛惜,但希望不久之后

    再次分享其谈话,欣赏其微笑

    尽可能让苦恼的刺痛得以缓解。

    所以,可爱的同伴,年长艺术的首领,

    智慧的老师,你们曾经让我

    愉快度过沉闷时光,让每一辛劳变得轻松,

    我现在将你们放弃,而并不感到气馁。

    因为经过短暂几年、几天或几小时后,

    你们的黎明会展现出更加快乐的季节,

    并且你们还将恢复所有神圣的友谊:

    当摆脱大地,释放出它的威力,

    心与心将会展开直接交流,

    知心伴侣得以相遇,不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