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课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沉睡的巨人

    9.奇迹每天都在不同的角落中发生

    几乎每一个人都曾在心中默默祷告过奇迹能在自己身上发生,尤其是当我们看到那些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故事时,更是难以抑制自己羡慕和惊叹之情。

    罗杰·罗尔斯是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那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在那儿出生的孩子,耳濡目染,他们从小逃学、打架、偷窃甚至吸毒,长大后很少有人从事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一个奇迹——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还成为州长。

    在就职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问他:是什么把你推向州长宝座的?面对300多名记者,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未提,只谈到了他上小学时的校长——皮尔·保罗。

    1961年,皮尔·保罗被聘为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当时正值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走进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时,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比“迷惘的一代”还要无所事事。他们不与老师合作,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皮尔·保罗想了很多办法来引导他们,可是没有一个是奏效的。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在他上课的时候就多了一项内容——给学生看手相,他用这个办法来鼓励学生。

    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5吨重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先生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着实出乎他的想象。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

    校长先生的一句话完全改变了这个嬉皮士,“纽约州州长”就像一个标杆,随时衡量着他的言行。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他说话时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这个奇迹发生了,他成了纽约州州长。

    罗尔斯的母亲一定非常感谢校长的这样一句话,但对校长来说,他不过是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在他对罗尔斯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可能并不了解罗尔斯,更不会想到这句话会在40多年后竟会美梦成真!是什么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呢?

    有一位作家处于混沌不清的世界之中已经整整半个世纪了,“我只有一只眼睛,”她写道,“眼睛上布满深深的疤痕。我只能透过左眼一条细细的窄缝来看这个世界。也只有把书拿起来贴到脸上,才能看见,而且还要竭力睁大左眼才行。”

    但她从来不把自己当做一个“特殊人”,她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跳房子游戏,可是她就是看不见地上画的线。于是,等其他孩子都回家了,她还蹲在地上,把眼贴在线上,顺着线一点点指认,记住了地上每一个画线部分。下一次再和小朋友玩游戏,她居然成了专家。每次看书时,她必须把印着大号字体的书紧紧贴在眼睛上,贴得那么近,眼睫毛好像都能刷着书页。

    在这样的状况下,她获得了两个著名大学的学位。后来,她到了一个小镇教书,随后不断晋升,最后成了一所院校的新闻和文学系的教授。她不仅教了14年书,还在妇女俱乐部做协调员,在电台上主持谈话节目,介绍各类书籍及作者。

    1943年,她52岁时,真正的奇迹发生了:她在一家诊所做了眼部手术,手术后,她的视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上40倍!她欣喜地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水池子里洗碗都那么令她激动和振奋。“我开始玩着碗里、锅里、池子里的肥皂泡,”她写道,“把手插进泡沫里,托起一个肥皂泡,对着阳光,在每个肥皂泡上我看到了一个个小彩虹的绚丽颜色。”她透过水池上的窗户向外张望,她看见“不停拍打着灰黑色翅膀的麻雀,飞过厚厚的正在飘落的雪”。

    她的笔下不仅多了很多如此优美灵动的语句,更多了一份对生活的感恩。

    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很多“奇迹”,那些超出我们原来的预想的事情,动摇着每个以“随遇而安”为借口放弃努力的人的心灵。为什么奇迹可以出现在别人的身上,而没有发生在我们周围?是什么在主宰着奇迹发生的概率?

    就上面这两个故事来说,是皮尔斯把自己当成未来州长的态度,是女作家与其让自己陷入对全盲的恐惧中,不如积极地战胜恐怖、不断捕捉生活的快乐的想法,使得他们各自创造了奇迹,发掘了自身的价值。

    对,心灵的力量能够让奇迹发生!当你的内心有足够强大的毅力和决绝的勇气时,你就有足够的能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如果你对这个结论有所怀疑,那么让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生活中的场景:

    当你决定要好好学习,拿到自己理想的名次之后,你每一次的练习和测验都尽全力去分析了吗?当你决心要珍惜自己的朋友之后,与他们相处的每一刻你都用最友善的心态去接纳他们了吗?当你想化解家人之间的误会后,面对家人的不理解时,你有心胸去接纳吗?

    你还可以补充类似的提问,如果这些小小的问题你都没有能给出肯定的回答,那你也不要惊讶,试想:为什么奇迹没有在自己的身上发生?

    当然,你可能正在努力创造奇迹,那么你需要的仅仅就是时间和坚持的勇气而已。

    10.他人眼中的困难正是勇者眼中的常态

    在奥巴马8岁的时候,他写了一篇没有来由的文章,里面提到自己的理想,他说“我将来要当总统”。当时他身在印度尼西亚,和母亲跟着继父生活在偏僻的村子里面,跟着当地的孩子们一起玩耍。无论是谁,都不会把那个一无背景、二无天资的黑人小孩往白宫里面想,从满是泥泞和鸡粪的乡间小道到白宫,这中间有太多的困难了。

    但这件不太可能的事情,却在2008年年底发生了,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非裔的总统。

    有人想去欣赏古典音乐、饱读诗书、学跳舞健身等,但一想到自己有很多的学习要完成,就马上打消了先前的想法。这样的小事情都无法自己安排,遑论人生大计?不过,真正的勇者面前,一切都是预料之中的困难,没有他们不能完成的任务。

    野心,勇者的野心可以藐视一切困难,那么在他们眼中就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可能很多人对野心这个词有所抵触,那么我们可以将之称为“实现目标的气魄”。在秘密法则中,有这样一个道理:目标大的人,问题就小。奥运之父顾拜旦可以作证。

    1890年,顾拜旦访问了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奥林匹亚,碧波荡漾的爱琴海、巍峨的奥林匹亚山,唤醒了他从小形成的对古代奥林匹克的向往和崇敬。他逐渐萌生了以古代奥林匹克精神来推进国际体育运动的想法,以创办现代奥运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一种举办世界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设想使他开始积极投入到创办现代奥运会的工作之中。

    严格地说,顾拜旦并不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复兴奥运会的人。在他之前,德国体育教育家古茨·姆茨、考古学家库提乌斯曾先后提出此议。但他们仅仅局限于设想,而真正将设想付诸实践的唯有顾拜旦。

    这次希腊之行使27岁的顾拜旦确立了复兴奥运的人生目标,从这时开始,他开始为这个理想而近乎狂热地努力着。第二年,他创办了《体育评论》杂志,积极宣传复兴奥林匹克精神,为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复兴做了大量思想动员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1894年6月16日,“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巴黎开幕,有12个国家20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顾拜旦起草了开幕词。

    早在1892年11月25日,他发表了“复兴奥林匹克”演说,人们却反应冷淡。对此顾拜旦并不气馁。他开始到法国各地以及欧美许多国家游说。每到一地,他总是充满激情地谈论复兴奥运,点燃人们的热情。

    1894年6月23日,31岁的顾拜旦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果:来自欧美37个运动组织的78位领导人一致通过决议,从1896年起恢复4年一次的奥运会,并且规定了“业余运动”的原则和参赛项目,确定了第一届奥运会在希腊举行。

    当1896年明媚的春天到来的时候,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雅典如期举行。熄灭了15个世纪的奥运圣火,在容纳8万观众的大理石运动场再次点燃,主席台上的顾拜旦和人们一起发出了激动的欢呼。而在此之前,希腊曾经因为财政困难一度打算放弃奥运会主办权。

    为此,顾拜旦多次前往希腊,动用所有的社交手段,一个一个说服王储、国王、首相,动员富豪出资赞助,还在欧洲和希腊本土展开募捐。为了筹集资金,希腊发行了第一套奥运邮票。“奥林匹克邮票一发行,举办奥运就成了定局。”顾拜旦的话证实了后来人们传颂的“邮票挽救了首届奥运会”的佳话。

    第二届巴黎奥运会和世博会同时举办,两者产生矛盾。顾拜旦被迫辞职,还不时遭到讥笑和唾骂,但他毫不介意。

    从开始确立复兴奥运会的目标,直到1937年9月2日逝世,顾拜旦整整为奥林匹克运动奋斗了54年。其间,他不顾家庭的不快和困难,对工作不分巨细都亲自操办:文件,宣传,设计图案……他四处奔走联络各方,广交朋友争取支持,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看看今天的奥运会,它代表着整个人类追求的体育精神。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的新面貌,谁能想象这是由一个人的梦想产生的呢?“让我把全世界的人都号召起来,有组织有纪律地参加一场盛会,并让大家认可同样的评判标准?这简直不可能!”但是,顾拜旦把这变成了可能。

    还有很多令你感到不可能的事情吗?那只能说明你还需要更大的勇气,去相信你一定能实现理想,当你愿意相信,就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你了。

    11.上帝很忙,能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在生活中,一帆风顺、事事遂心的事情很少,谁都有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人生遇到困难、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面临困难挫折时一味地退缩。记得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世界上没有什么神仙皇帝,救世主就是我们自己。有的人遇到困难挫折,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努力进行自救;有的人却把生还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救助上,错失了自救的良机。对待困难挫折的态度不同,最后的结局必然迥异。

    路要自己走,生活要靠自己创造。“倚立而思远,不如行之必至”,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要做自己的救世主,须知“自救方能救人”。

    伐木工人巴尼·罗伯格在伐一棵大树时,大树突然倒下,他来不及躲避,被大树粗壮的枝干压在树底下。当他苏醒过来时,他发现自己的左腿被枝干死死压住,不管自己怎么使劲也抽不出来。

    天快黑了,周围一个工友也没有。巴尼想,如果就躺在地上等待有人来救援,恐怕自己在被人发现之前就会因失血过多而死去。现在唯一的办法是自救,即把压在腿上的树干砍成两截,才有可能抽出左腿。

    于是,巴尼拿起身边的斧子,一下一下地砍起树干来。可没砍几下,斧柄突然断了。巴尼在绝望之余,想到了只有砍断自己的左腿才是唯一的求生之路。

    没有犹豫,忍着剧痛,巴尼砍断了自己的左腿,又以惊人的毅力爬到了山下的工棚里,并拨通了医院的电话求救。

    巴尼用失去一条腿的“残酷”方式,换来了生命。而他之所以能活下来,就是因为他进行了积极的自救。

    巴尼的自救行为让我们认识到:命运就在自己手中。一味依靠、信赖别人的人,只会等来失败。积极地创造条件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能打败磨难,走出困境。

    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想拥有一个高质量的人生,就给自己一定的信心;要想平平庸庸过一辈子,别人也没办法。只有相信自己的力量,才能谱写出自己想要的人生舞曲。

    12.压力之下,我们能“跑”得更快

    每个人的惰性与生存所形成的矛盾会产生压力,欲望与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冲突会产生压力。说得通俗一些,就是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压力:读书有压力,上班有压力,做平常老百姓有压力,做领导干部也有压力。总之,压力无处不在。

    压力是好事还是坏事?科学家认为:人是需要激情、紧张和压力的。如果没有既甜蜜又痛苦的压力,人就无法存在。适度的压力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从而延长人的寿命。实验表明,如果将人关进隔离室内,即使让他感觉非常舒服,但若没有任何情感体验,他也很快会发疯。

    生活中,不少人畏惧压力,逃避压力,因为压力会让人倍感沉重,喘不过气来。其实,压力又何尝不是一种动力呢?它会带给我们痛苦和沉重,但也能激发我们的斗志和内在的激情。试想,不管学生多么勤奋,得到的全是一样的考分;不管员工多么努力,得到的都是相同的工资,那么,谁还会有激情?谁还愿意继续努力?这样,人人都混日子,变得越来越懒散,激情也将消失殆尽。

    体育比赛的压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正是因为压力大,运动员才能跑得更快,世界纪录才频频被打破。企业工作的压力也是很大的,然而,正是激励的竞争机制才使企业有了飞速的发展。美国鲍尔教授说:“人们在感受工作中的压力时,与其试图通过放松的技巧来应付压力,不如激励自己去面对压力。”

    压力带给人的感觉不仅仅是痛苦和沉重,它也能激发人的斗志和内在的激情,使你兴奋,使你的潜能被开发。

    对手能让我们提高警惕,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活力。人是需要紧张和压力的,如果没有压力,人的激情和活力就无法激发。

    常言道:“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生活中,人们经常有这样的感觉,挑着重担的人比空手步行的人要走得快,其中的奥妙便是压力的作用。人生一世,轻松愉快只是一种可能,而承受不同程度的压力则是一种必然。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不幸都是一种压力,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追求的痛苦、爱情的困惑更是压力……我们无法撇开压力去谈人生。

    压力如苦胆,勾践卧薪尝胆,终率三千越甲吞吴,俘获了终日与西施畅游后宫的夫差;宫刑的压力如山,但司马迁并未逃避或自绝于世,贫病之中,他完成了辉煌巨著《史记》……压力在前,怨天尤人,绕道而行,你将变得和井底之蛙一样。负重之下,变压力为动力,逆流而上,方能成功。压力,并非痛苦、沉重的代名词,直面压力,反而愈挫愈勇。正视压力,与压力共处,正是强者的选择。

    当然,压力也不能太大,大得难以承受,人有可能会被压垮。

    压力不能没有,又不能过大,同时压力也无法摆脱。生活就是这样充满着矛盾,我们只能选择适应生活和改变自己。当你没有了激情,懒懒散散,那就给自己加压,定下一个目标,限期完成;当你感到压力使你心身疲惫时,你就要进行疏解,放下一些攀比和力不从心的追求。

    当一个人没有任何压力的时候,他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成为轻飘飘的云,没有方向。要想改变现状,你必须适当给自己添加一些压力。

    13.你正如你自己所想

    每一个人,无论是聪明或愚蠢,还是贤良或奸诈,他的表现,都是与其当时的“自我观”相符的行为。一个人具备了正确的“自我观”时,他至少成功了一半。

    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理想追求往往会受自我认知的影响,而上述的“自我观”则意味着对自我的认知、对自我的需求。没有人会作出违背“自我观”的行为,无论你是在学校、在公司或是在一些社交的场合,都不可能长期表现出一种“不像自己”的状态。根据秘密的法则,宇宙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你的内心所想,换言之,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你就是什么样的。

    一只狐狸在晨曦中,看到自己高大的身影,心想:“今天我要用一只骆驼做午餐!”于是它用了一整个上午奔波,寻找骆驼做午餐。中午到了,太阳直射到了它的头顶,这个时候狐狸又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影子,于是心想:“一只老鼠做午餐其实也就够了。”

    狐狸之所以在早上和中午有不同的想法,正是因为它受到了外界阳光的干扰,对自己产生了错误的判断。清晨的阳光将它的身影拉长,使它所看到的影子高大威猛,从而认为自己力大无穷无所不能;而到了中午,当它看到自己被缩小的影子的时候,又一时妄自菲薄认为自己是渺小的。问题出现的根源就在于,狐狸对自己没有明确的认知,于是外界的环境变了,它的想法也就随之改变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只狐狸一样的人并不少见。对自己认识不足,过分强调某种能力或者无根无据地轻视自己。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的秘密法则,认清自己,相信自己,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评价,全心全意去感受自己所要求的、所希望达到的。

    如果某个人对于自己各方面的印象都和实际情况颇为接近,也就是说,他有着比较正确的“自我观”,那么他所表现的行为,自然会很恰当。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自我观”,就不能很清楚地表现自己独特的一面,而只是成为人群中的一分子,这个人的个人形象明显存在缺憾。缺乏“自我观”的人很难有引人注意的特质,当然更谈不上成功了。

    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中的最高阶段的需要即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一个人对需求到达了自我实现的层次,就意味着他与成功仅仅是一步之遥了。电影《宋氏王朝》里,宋氏三姐妹曾说过一句共同的话:“我们将来一定要做一个不平凡的人。”抱有不平凡信念的人,才有动力为自我实现而行动,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nba的夏洛特黄蜂队的博格斯身高只有1.6米,在普通人里也算矮个子,更不用说在即使身高2米都嫌矮的nba了。据说博格斯不仅是现在nba里最矮的球员,也是nba有史以来破纪录的矮个子。但他可不简单,他是nba表现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不仅控球一流,远投精准,甚至在高个子云集的赛场上带球上篮也毫不畏惧。每次看到博格斯像一只小黄蜂一样满场飞奔,球迷们心里总忍不住赞叹。他鼓舞了平凡人内在的意志。

    博格斯是不是天生的篮球好手呢?当然不是。

    博格斯从小就长得特别矮小,但他非常热爱篮球,几乎天天都和同伴在篮球场上玩耍。当时他就梦想有一天可以去打nba,因为nba的球员不只是待遇奇高,而且也享有风光的社会评价,是所有爱打篮球的少年最向往的梦。每次博格斯告诉他的同伴:“我长大后要去打nba。”所有听到他的话的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甚至有人笑倒在地上,因为他们“认定”一个1.6米的人是绝不可能打nba的。

    他们的嘲笑并没有阻断博格斯的志向,他用比一般高个儿人多几倍的时间练球,终于成为全能的篮球运动员,也成为最佳的控球后卫。他充分利用自己矮小的优势:行动灵活迅速,像一颗子弹一样;运球的重心最低,不会失误;个子小不引人注意,抄球常常得手。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介绍他的成功经验时说:“什么是成功的秘诀,很简单,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也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博格斯也正是如此,正是由于他内心对自己有个强大的认知——我同样可以打nba——才使得他不惧艰难、无谓别人的取笑并为之付出行动,所以最终成就了他自己在nba赛场上的奇迹。

    年轻时期的卡耐基就认为自己可以成为一名作家,虽然在幼年时期家境贫困,甚至连买一本字典的钱都付不起,但正是由于内心深处的强烈的感觉,使得整个宇宙感受到来自他的频率,将所有的可能给予了他。在以后的数十年间,卡耐基基于这种强大的信念,完成了一本又一本的有益于世人思考的杰作,功成名就,成为“他所想”的那样的人。

    正如德国哲学家尼采所说:“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充满自信,才能使人生的航船不迷失方向,最终到达理想中的目的地。

    14.想象自己已经是成功者,你就更靠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