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五,《秋水伊人》与“抓饭 (之一)


    若不是身边有人,我一定会潸然泪下。

    尽管我也读过唐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背诵过元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多次看过、听过昆曲《长亭送别》中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些离情别意的文化瑰宝,也深深感染过我少小的心灵。但与这首白话的《秋水伊人》相比,后者更现实、更贴近我的生活,因而更能震撼我的心。

    后来我才知道,这首《秋水伊人》是一九三七年的国产老电影《古塔奇案》主题歌。该片由张石川导演,龚秋香主演,贺绿汀词、曲,龚秋香演唱。

    《古塔奇案》早已禁演,我已无缘拜观。

    但谁也禁住《秋水伊人》这首歌曲的代代相传。

    它高贵典雅的艺术内涵,感染着社会上同病相怜的天涯沦落人。它给我的印象是那么深刻,那么沉痛,那么揪心!

    我开始学唱这首歌曲,经常在无人处轻唱“望断云山,不见妈妈的慈颜。漏尽更残,难耐锦衾寒”,以排遣心中的忧伤,抒发对慈母的思念。

    以致这首歌曲,对我来说已经刻骨铭心。在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依然能烂熟地哼出这首歌曲。

    去年我和朋友去歌厅唱歌,我点了这首《秋水伊人》歌曲,我看见屏幕上的歌词竟将原词的“更残漏尽”写成了“羹残楼静”,把“塔影”写成了“踏印”,把“篱边雏菊”写成“里边厨具”不一而足。

    唉,惨不忍睹!

    儒雅厚重、优美婉约的精神食粮,并不能代替现实中的粮食。

    饥饿,仍然是我们生活中的最大威胁。

    当时,安徽城市成人粮食供应定量标准,是每月二十五斤半。我来到农场,我们农工的供应标准是四十五斤,比一般人的供定量已经高出接近一倍。

    注意,虽然城市成人粮食供应定量是每月二十五半,但这二十五斤半,是指标,不是成品粮。你得按国家规定的价格与票证,拿钱才可以买。此外,这二十五斤半粮食,并非全是大米或面粉,其中很大比例是配备的其它杂粮。如山芋干、玉米或其它杂粮。你要想买二十六斤,那另外的半斤就不是国家规定的价格了,叫黑价,也叫自由价。譬如:按我们六安当时的情况,有指标的大米,是一毛三分五一斤,买黑市大米是一元至两元一斤不等。

    俗话说“半桩子,饭仓子”,是说青少年时期人的饭量最大。

    实际上我们饭量大,是工作强度大造成的。也与长期吃不饱饭、饮食没有油水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