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五十七章 越走越宽(1)

    果然,回单位的第二天一早,就有人杀上门来,对方一进门便将房门虚掩,假装为张海潮留下面子。张海潮当然看透对方心思,道:“老陈,门开着吧,暖气太热,房子里太闷。”对方没料到张海潮的态度竟是无所谓,一时反倒不知如何是好,最终,看着楼道里偶尔闪过的人影,他还是没好意思大声吵闹。张海潮看着对方虚情假意后欲言又止恋恋不舍地道别离开,心里倒是一阵好笑,原来欠账还可以欠得这般理直气壮,正所谓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上班时间,与张海潮相关的工作安排一直就没有多少,干部们在安排工作的时候刻意避开了他。张海潮在起初的时候还感觉怪怪,后来便欣然接受,心里排开这些无所谓的杂念,专心看书,专心学习。一天,他研究王阳明,因为对心学的心不甚理解,不好再问老杨朋友,便又上网寻找答案,看到一篇博文解读,内容非常不错。他想在上面留言以求了解更多,怎料,他是信息时代的网盲,居然没有微博账号。注册过后他给博主留言咨询,并讲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很快,博主对他的留言就有了回复。并且,张海潮发现,博主居然加他为好友,两人你来我往沟通起来方便很多。张海潮将老杨朋友和自己说过的一些观点拿来分享,将自己的经历拿来与博主一起分析,两人有很多共同观点。

    这天,张海潮迷糊犯困,躺床上继续听他的视频养神。目前除了学习看书,他没什么能做,因为还在岗位上,所以,想要做些其他事情的想法还不能实现。他有时候想,也许如老杨朋友所说,也如书中所讲,读书真能读出天象境来。然而无意间,他听到一个视频,又顿时眼前一亮,似乎为自己指明新的方向。

    ——传统文化于今日之中国意义何在?看今日之中国,人心百态,各怀鬼胎,急功近利,社会浮躁。佛山小悦悦,年仅两岁,被车撞倒,18人路过无人施救,一个人的行为我们认为是个人道德的缺失,一群人的行为就不得不理解为是社会道德的沦丧。网红郭某某,年轻貌美,资产雄厚,一声干爹,名扬四海,面对舆论讨伐和法律制裁,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炫富和审丑再一次暴露了当代年轻人价值观的病态。试想一下,当一批人好吃懒做不知廉耻将乞讨发展成为一个职业的时候,社会何为?再想一下,当一个年轻人救助摔倒的老人反被诬为肇事者的时候,法律何在?今日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在资本的充斥下,旧疴不除,又添新疾,发展问题愈加明显,社会矛盾愈加深重,靠什么解决?靠道德谴责?靠宗教约束?靠法律制裁?事实证明,以上手段均不得法。也许,手段用尽之后倒是可以试试传统文化。

    几天之后,张海潮的微博好友建议他写一些短文,并说会引为自己的博文,说给张海潮付费。并且,他和张海潮说的明白,他说张海潮也可以自己去发博文,只是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吸粉,所以变现没有那么容易。而他的博文里,很多都是征集而来,他自己平时主要负责审稿、编辑以及回复粉丝提出的问题。张海潮因此知道,发博文也可以赚钱,只不过,他上网一搜,发现养号的过程确实漫长而且艰难。他问博友能付多少钱,博友说不一定,几十、几百、也可能上千。他当然羡慕别人赚走了大部分,并且他也为别人从自己身上赚钱感到不甘,不过他也记着老杨朋友的忠告:人不能贪婪。如此想过之后,这种钱不论能赚多少,他都表示欢迎,因为不需要成本。他记得老杨朋友曾告诉他,他现在最适合赚的钱便是无资金投入的钱,即靠时间和体力换钱。他用了两个晚上,终于写出一篇,博友付他二百元买走了版权。他知道他赚的是最低级的钱,而博友赚走了大部分,但他还知道,放平心态很重要,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

    二十天之后,张海潮正常休假,假期十天。

    他找了不大不小不远不近尚且发达的城市落脚,着手开始他的副业创收。没休假前,他已经在网上找了太空舱,日租30元,实在太便宜。他这个曾经仰脸看天的人第一次知道了太空舱这种酒店经营模式,他也因此感叹,生活中很多他原来看都不愿看的角落里原来也藏着很多奥妙。他还在网上找了几个招工的搬家公司,对比很多,他发现目前他能做的只有用体力挣钱的工作,他清楚,他虽然没有资源,但他有时间,他虽然没有资金,但他有身体。只不过,他发现没有任何一家要短工,但他还是尝试着去争取。起码从单位出来再返回的路费、出来这段时间的生活费都必须要在这其中解决。老杨朋友叮嘱过他不能好高骛远,要先做起来,所以,第一步想的就应该是如何生存下去。他为网上那些这也看不上、那也看不上,却为了吃一碗面到处去借十块钱的人感到不齿。

    才找到第二家搬家公司,张海潮便试用成功。不是他幸运,而是他放弃了六千一月的工资,选择一天只要一百五十元,并且不要包住,管吃就好。他真诚地和领头讲清他的情况,他是一个工人,他当然有力气,不光有力气,还有脑子,因为他大学毕业。他不怕丢人,没有人认识他,无所谓丢人。并且,在债务面前,在生存面前,哪还有什么“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他翻出自己的公积金证明,说:“看,各种保险我都有。”因此,他只需要做一个编外的临时工即可,就连合同都不要。领头问他为什么有工作偏偏要来干苦力,他的理由很实在,第一,他在休假,第二,他需要钱,这是事实,没必要再装。领头从中有赚头,勉强收下张海潮,并且明里对他还有多种照顾。

    张海潮算计,第一个月除去开支应该还能落下一千出头。这些钱的确太少,但总算已经开始,他记着老杨朋友的嘱咐,不管做什么,行动远比等死重要。

    张海潮本来就目前的情况考虑,没有太多打算,但十天没做完,单位却有通知发下来。通知的意思是,为响应地方政府关于疫情管控的政策要求,单位要求在外地休假的员工无特殊情况不返岗。张海潮当然明白通知的意思,通知是说他可以不用去上班,也不用请假,如此。但,工资奖金会不会发?不知道。不发就不发,不发也就意味着债主们知道他没有收入,不得不接受催债无用的现实,他反而可以利用在外的时间多挣外块,丰厚自己的储备。不得不说,没有人把疫情当做好事儿,但张海潮却学会了不把它当坏事儿,因为疫情给他争取了时间,并且事实上,他也清楚疫情是他改变不了的现状。

    有了整月的时间,张海潮准备另谋他途。第一件能做的事便想到了送外卖,虽然挣不了大钱,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可还是那句话,必须先做起来,第一为了资金储备,第二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发现机会。

    在做搬运工的过程中,张海潮抽时间在网上查看了几家合租公寓,趁下班时间跑过去看,在最后一天以三百元每月的价格租下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公寓房间。他的房间在二十楼,除了卫生间公用,其他条件都不错,远比他为自己设定的承受底线要高很多。

    合租地与搬家公司驻地相距太远,他只有在最后一天拿上自己十天的报酬,才背上自己的旅行包,搬出太空舱,无可留恋地搬去新的租住地。他对太空舱无可留恋,对耗费体力每天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脸的搬运工的工作也无可留恋。

    当天晚上很晚的时候,他叫了一份外卖,他要找一个外卖员了解行业情况,搬离了太空舱,他现在才终于有空间去约这样一个人。外卖员是一个精瘦柔弱的小伙,说起话来声音沙沙的。正当外卖员送货到家拔腿要走的时候,张海潮将小伙儿叫住,商量一件事。他说他为外卖员支付五十元报酬,麻烦外卖员收工的时候联系他,他请他吃夜宵,主要目的是向他请教一些当骑手的经验。见张海潮直接说出目的,还要请吃夜宵,外卖员当然很高兴,慌乱而客气地说他不要报酬,吃饭可以,到时候约,但至少还要再等一小时。张海潮提了提手上的外卖给他看,告诉他没关系,自己可以先垫一垫。小伙儿加过微信之后匆匆离去跑他的派单。

    累得要死的张海潮扒了两口炒饭便躺倒休息,他本来每间隔十分钟便定一个闹钟,可后来想想,自己是舍本逐末,便发微信给小伙儿,告诉他忙完直接给自己打语音,说自己闲得无聊,先休息一阵。

    近十天,张海潮每天都累得要死,睡得很香,他体会到了农民为了生计不得不经受的那种最原始最无奈的疲劳。当然,他肯定不能天天忙着搬家而忘记了其他,他明白,正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身处谷底时,学习正是不可为中最应为。因此,他每天听故事,搜集素材,闲了看短视频,思想进步越来越快。

    小伙儿语音通话拨进来的时候,张海潮不知道抱着播放视频的手机睡了多久,一看时间,居然已是半夜。

    有了小伙儿几乎无微不至的领路和引荐,张海潮从办理健康证到租车,再到下载软件跑第一单,所有过程都非常顺利。

    跑外卖仍然很累,但相较于搬运工也有很多好处。第一是时间自由,张海潮可以不用为争单而拼命,因为即使他拼掉小命换来的钱都不足以还账,有了时间他可以继续写他的博文,也可以继续他的学习。第二个好处是跑在路上心情好啊,他可以看到很多新鲜怪诞的事情。有一次他在晚上看到一个醉汉,趴在一个银行门口的台阶上,直接将脸埋到了自己最后吐出的一堆呕吐物上昏昏而睡。张海潮拍了照片,并经过处理发到自己的博客上,他说这是世界上最好的戒酒良药。还有一次,他在等外卖的时候听到做炸鸡的女老板边做炸鸡边说别人的女儿要富养,她的女儿偏偏就要穷养。她的理由比她的观点更新奇,但却听起来有那么些道理。她说富养的女儿大多嫁给了穷小子,后半辈子要过苦日子,穷养的女儿嫁给了纨绔儿,后半辈子没准就过上了好日子。这歪理里面有一点荒谬,但似乎也有一点辩证和因果,他整理过后发到自己微博上。微博成了他另一个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