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40章 双向奔赴

    楼令稍微一猜也就猜出来了。

    主要还是鲁国不可靠也不中用,但凡鲁国能够挡住齐国,栾书不会将目光落在弱小的杞国。

    也就是说,栾书希望用杞国给齐国进行“加码”,同样是用来针对齐国。

    这样一来,无论杞国因为什么原因而想跟楼令进行接触,反正对晋国是一个契机。

    会盟仪式结束后的第二天,楼令应邀来到杞国的营地。

    这一次,杞君姑容带来参与会盟的队伍人数,数量并没有超过三千人。

    那三千人包括一个“旅”的部队,其余便是大臣、国中贵族以及随从、侍女之类了。

    哪怕只有三千人,路上的人吃马嚼,再加上驻营之后的消耗,讲实话消耗掉的资源并不会少,也许对弱小的杞国来说会是一笔巨大的负担。

    “令大夫。”杞朔负责在辕门迎接楼令一行人。

    “朔大夫。”楼令自然是要回礼的。

    杞朔看着拉着货物的马车,问道:“这是?”

    楼令“哈哈”笑了几声,说道:“怎么好空手而来呢。”

    诸夏讲究的是人情往来,初次见面带一些礼物,总是比空手要更令主人家开心的。

    杞朔没有说什么破费了之类,以更热情的姿态将楼令等人迎了进去。

    即便是三千人的营寨,它的占地仍旧不小。

    “从规划和布局上来看,杞国不像是堕落到不成样子的模样。”楼令知道驻营的规划和局部一点都不简单。

    从驻扎的区域,再到对栏栅、鹿角、拒马等物的安排,营帐、窝棚和茅厕之类的布局,真的非常考验一名统帅的素质。

    只不过,当前即便是再弱小的诸侯国,从国君到贵族基本的军事素养基本都不差,讲究的是强中自有强中手,不像以后历朝历代进入到比烂的阶段。

    那不是诋毁,即便是强盛如汉唐,怎么进行安营扎寨,好些将领就是真的不会也不懂。

    相反在春秋战国时代,哪怕是再不堪的将领,反正他们不会在无法获取水源的山上安营扎寨,更没有听说哪位统帅经常性迷路。

    事实是什么?战国时代结束之后,从西汉开始就出现一大批连基本的安营扎寨都不懂怎么布置的将军,甚至是在汉文帝之后,仅是将营盘安排妥当,营寨里面的道路够结实,竟然可以被称呼为善于治军。

    那不纯粹是将领素质变差,其实跟时代变了的关系更大。

    春秋战国时代,贵族不止要能治家,治军也是立身之本,任是再差劲的贵族,无法文武双全的话,家业根本就保不住。

    到了西汉之后,军事相关不再是贵族必备的素质之一了。

    杞国的营寨,主要通道保持在六米以上的宽度,地面特别被踩得非常结实。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杞国的营寨内当然不可能全是布料做的帐篷,看上去就地收集材料搭建起来的窝棚更多一些,它们却是纵横有序,该留出来的间隔距离基本没差多少。

    好些杞人在围观晋军的到来,他们只是静静地看着,一直到楼令等人离得远了才会进行谈论。

    大多数杞人并不知道晋人过来做什么,甚至之前也不知道会有晋人过来。

    “别是刚结盟就过来让君上‘听成’啊!”

    他们有了上面的担忧。

    不管是中原霸主还是天下霸主,晋国都不是一个温和的霸主,相反将强权展现得淋漓尽致,每每会搞得一众小弟万般难受。

    当然了,成为晋国的小弟也有好处,其中之一就是有事的话,作为老大的晋国真会上。

    另外,晋国还会保障列国的既得利益集团安全,比如哪个诸侯国出现权臣,只要这位诸侯求救,晋国一定会派人过去收拾。

    同时,国与国之间出现矛盾,一直也是由晋国来进行裁决,一般还显得极为公正。

    楚国就不一样了。

    从古至今,谁跟楚国结盟,还没有见到一个有好下场的。

    当然,国祚被灭,公族能够幸存,算不算好下场?

    只不过吧?看看养由基的现状,他不说为楚国出生入死那么简单,名气哪怕再怎么大,其实在楚国也就一个纯打手的身份,到死的那一天都不可能在楚国真正掌权。

    所以了,真的非要在晋国和楚国之中选一名来当老大,任何诸侯都会选晋国。

    楼令进入大帐,没有适应光线落差就往前走,几步后差不多适应好了光线,停在三米外行礼:“拜见杞君。”

    不用想,反正一定不是行跪礼,顶多就是弯腰九十度的鞠躬。

    杞君姑容爽朗地笑了几声,先出声让楼令起来,再让楼令落座,才说道:“寡人时常听闻令大夫的事迹,今天可算得以一见了啊。”

    刚坐下的楼令又站起来,说道:“令的事迹能够传到杞君的耳中,想来家父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这算是楼令猜测杞君想做什么,给出一个积极的回应。

    果然,杞君姑容笑得更为开心,再一次示意楼令坐下,甚至还举起酒爵进行邀饮。

    楼令身前的案几早就摆满了肉食、水果以及一应用餐工具,酒觞必然也不会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