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686章 关系(三)

    平威将军府三代人都驻守天津、保定等地,拱卫京畿,在先帝还在世的时候,也算是先帝的心腹,不然不可能将这种重要的位置交给他们。

    而吏部尚书一直都有"天官"之称,徐云深徐大人更是一直都是坚定不移的"帝党"、"纯臣",和平威将军府一样,甚至比平威将军府在先帝面前还要得圣意。

    到了现在还年少的陛下,朝政大权都被先帝立下的四位托孤辅政大臣给分了,他现在也还小,不能涉及朝政,就像是一个空架子皇帝一般,自然对先帝当初的那些臣子分外看重,倍加收拢了,以免自己手下真的一个人也没有了。

    所以太后奶娘和陛下对这些老臣自然是要多加关照和抚慰的。

    所以吏部尚书徐云深的外孙徐丛直的位置,反而排在了内阁次辅的孙子的前面,内阁次辅的孙子的位置都已经排到了三排之后了。

    反正被先帝看重,并任命为托孤辅政大臣的是内阁首辅,而内阁次辅只是现在位高权重罢了,又是和首辅是同一个党派的,并不需要太给内阁次辅的面子。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可以当做是太后娘娘和陛下在故意敲山震虎,故意这样对待内阁次辅的孙子,敲打一番内阁首辅一派,让他们别真的太嚣张了。

    毕竟当初的四位托孤辅政大臣当中,也就属于内阁首辅的权利最大,最好在朝廷中建立他的树立,扩大他这一派的人数。

    顾秉之和安郡王的存在的主要作用是牵制的作用,牵制边疆和内阁首辅两边。

    安郡王的作用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

    而顾秉之,除了和边疆的关系千丝万缕,但也不全是因为这个原因。

    内阁首辅拉拢的、投靠了内阁首辅这一派的,都是文官一流。但凡文人都是爱名声的,便是不爱,也定是会非常的重视,平生有两怕:一怕史官的那支笔;二怕言官的那张嘴。

    顾秉之便是御史台的人,其本人也是正统的科举学子出身,背后有顾家这个背景,书香门第清流大家,和内阁首辅的圈子和人脉,很多地方上面都是有些重叠的。

    有重叠之处,自然就免不了相互制肘。

    当然,除了这两个原因,顾秉之会跃于众人,成为四位托孤辅政大臣之一,自然也有他本身的能耐了,当初先帝会那般看重于他,让他在短短几年之内,便从一个刚入朝堂的七品小官成为了四品的中流砥柱。

    和内阁首辅、边疆、徐云深他们比起来,顾秉之实在是太年轻了。

    而正是这个年轻,让先帝觉得顾秉之真正发挥他的才干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在他执政的时候,这个时候的顾秉之还年轻着呢,没多大的岁数,还不能真正的斗过那些在朝堂里已经沉浸了几十年的老狐狸。

    顾秉之真正能够派出用场,只要用的好,就能够让他成为下一个徐云深的时候,是****的这个时候。

    等陛下长大之后,需要废旧革新,免不了和那些年迈又德高望重的老臣们做斗争,那个时候的陛下便迫切的需要许多能够的臣子。

    那一天距离现在,也就是十来年的时间,那个时候的顾秉之也才三十多岁,四十岁不到呢!

    不过这个又想得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