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分卷阅读(1)

本故事发生在南宋高宗皇帝在位的时候。

有个官员,姓柳名宣教,祖贯温州府永嘉县崇阳阵人氏。

他年纪才廿五岁,已是个胸藏千古史,腹蕴五车书,才华洋溢,远近闻名的人。

柳宣教自幼便父母双亡,早年孤苦伶仃,又没有什么亲戚朋友,自己一个人勤奋求学。

后来找了个妻子,便入赘妻家。

结婚没多久,柳宣教参加科举,一举及第,被皇室分配到杭州做府君。

真是年轻有为。柳宣教的夫人高氏,年方二十岁,生得聪明智能,容貌端庄。

新婚不到一年,丈夫便耍到杭州上任,两夫妻真是依依不舍。

这一天,柳宣教带着仆人,告别了岳父母和妻子,开始前赴杭州上任,路上饥餐渴饮,夜住晓行,走了几天,才到达杭州府。

杭州府有座接官亭,古代凡是新官上任,属下所有的官吏师生,住持僧道,将领长老,名流绅士等人,一一都在接官亭恭侯,迎接入城。

柳宣教一来到接官亭,官民土卒,人头涌涌,把他迎入城内口到了府中,柳将行李什物,安顿完毕,柳宣教于是出临上任。

原来,古代新官上任,都要将属下点一次名,这个官定的形式,用以显示新官的威严。

所以,不仅是做官的人员,甚至其他名流绅士,也要参加点名,以示尊敬。

当柳宣教出了大厅,一应人等早已在下排列整齐,参拜新官,手下将参见人员的名册交了柳宣教。

柳宣教便逐一点名。

所有的人都到齐了,只有城南水月寺竹林峰主持玉通禅师,居然没有来参拜。

柳宣教年少气盛,心中大怒:“这个和尚居然不来参拜我,太无礼了!”

他心中有气,立刻下了一道命令:“这个玉通禅师不来参拜本官,分明是不把朝廷放在眼襄!罪可不小,马上把他抓来问罪。”

这时,大厅上其他寺朝的主持急忙回答柳宣教:“这个王通和尚一是古佛出世,在竹林峰修行已经五十二年了,不曾出来。即使寺庙有什么迎送的事情,都是由他的徒弟出面,请大人原谅。”

既然其他高僧都出面讲情,柳宣教也不便发恶,表面上宽宏大量,不再追究,内心却把那个玉通禅师恨之入骨,暗暗想看报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