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章 回京

    阳春三月,日暖风和,正是江南好时节。

    小杏急匆匆跑进后院报信时,江念卿正抱着粗壮的树干吭哧吭哧往上爬。

    她发髻微乱,光洁的额头渗出细汗,眉眼盈盈,仰头时露出白净纤细的脖子,日头一照整个人生着光般惹眼,怎么看都是个美人。

    就是爬树这姿势,委实虎了些。

    那风筝断了线挂在玉兰树上,两个小丫鬟费了半天劲,怎么也够不着,江念卿看不过去,挽起袖子就往上爬。

    爬树于她而言不是难事,奈何这风筝落在最顶端,那儿的树枝细嫩,她一脚踩上去说不定要摔个头破血流。

    她接过丫鬟递上来的竹竿,试着够了够。

    “小姐小姐,出大事了!”

    小杏人咋咋呼呼地冲进来,这一嗓子吼的江念卿脚底打滑,她抱紧树枝,真想用竹竿敲敲这丫头的头。

    说过多少次,凡事要淡定,淡定。

    小杏弯腰喘着气,好半晌没听到回应,疑惑的东张西望,纳闷道:“小姐呢?”

    刚刚还满院子跑放风筝呢。

    树下两个小丫鬟默契地伸出食指,往上头指。

    小杏抬头看去,这一眼险些没晕过去。

    江念卿一手拿竹竿一手撑着树,正抬脚往上爬,她动作极快,三两下又更上一层楼。

    “小姐,你怎么又上树了!”

    “你这样真的会失去那群小郎君的!”

    “他们不会再给你写诗了!”

    玉骨仙姿之貌,弱柳扶风之态,微微娇喘惹人醉,声声轻咳催人泪。

    疑是仙子落凡尘,又似西施再为人。

    可怜芙蓉面,夜夜盛清泪。

    瞧瞧,多好的诗。

    小杏看着树上蹿没了影的人,但愿此情此景别被那群蹲在府外作诗的小郎君看见。

    不然必要痛斥世风日下,人性泯灭。

    不过,自家小姐就算爬树,也是好看的。

    这身量,这胆色,这风姿。

    小杏痴痴地看着江念卿伸长手臂用竹竿去勾那风筝,腰肢纤细不堪一握,如染月色的裙摆在枝边轻晃,好似水中涟漪层叠荡开。

    也不怪郎君爱写诗。

    小杏看了半晌,总觉得自己忘了什么。

    见江念卿终于勾着了风筝,她松了口气,忽地一拍自己的榆木脑袋,急急喊道:“小姐,京城、京城来人了,要接你进京!”

    “刺拉”一声,尖锐刺耳,风筝应声而破。

    江念卿方才用了狠劲,风筝线崩断了,枝叶剧烈颤动着,几瓣玉兰花随着破裂的风筝落下,晃晃悠悠地,离了枝头。

    她干脆地扔了竹竿,拍拍手,漫不经心应道:“知道了。”

    两个小丫鬟立即搬着梯子来,小杏去扶她,不安道:“小姐,一定要回京城吗?”

    江念卿走到面盆前净手,用帕子仔细擦干,对小杏笑了笑,道:“这事,躲不掉的。”

    她出生在京城,父亲在朝中为官,母亲当初怀孕时郁结难安,又不慎摔了一跤,早产血崩,生下她没多久后便撒手人寰。

    出生时太过虚弱,她险些没活下来,幸而舅舅医术高明才捡回她一条命,后来,她就被舅舅带回了江南。

    父亲偶尔会写信来,问及她的身体可有好转,十二岁那年,父亲提及婚约一事,而此后每一封信,都在问她何时能回京。

    他心思昭然,盼她回京,盼她成婚。

    江念卿知道自己早晚得去京城,这婚约是当年皇帝亲赐,还下了诏书,不是想退便能退的。

    更何况,那地方葬着她的母亲,她都还没好好祭拜过她。

    江念卿曾在书房里见过母亲的画像,玉兰花树下,十六七岁的年纪,她穿着月白色的纱裙,眉眼姣好,笑意温婉,

    舅舅说,母亲是个很温柔的人,但是京城不是好地方,风水不养人,才让她走的那样早。

    舅舅比她更担心回京后的日子,为着她能晚些回去,哪怕她的身体早已经康健,也让她一直装成病怏怏的。

    他说京中复杂,藏拙,方为上上策。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小杏知道江念卿一直是随性豁达的性子,但这可是终身大事,又要远去千里之外,小姐怎么还是这么淡定呢。

    江念卿见她一脸郁结,失笑道:“害怕啦?那你留下来陪舅舅种地养鸡。”

    小杏一个激灵,立刻挺直腰板,拍拍胸脯道:“不怕,小姐去哪小杏去哪。”

    江念卿拍拍她的小脸蛋,“嘴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