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回西部犬戎连连攻豳 姬亶谈和予物保民

    《西周王朝》卷一《西周前传》

    写在前面,前言自序

    翻译甲骨记载的那段历史

    著者:篆诂

    成书之因。余读民国史家蔡东藩《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十部,总览了中国自秦至《前汉演义》,《后汉演义》,《两晋演义》,《南北史演义》,《唐史演义》,《五代史演义》,《宋史演义》,《元史演义》,《明史演义》,《清史演义》,这十部历代通俗演义之后,觉得先秦三代史通俗演义空缺,为弥补这一空白,执意写夏、商、周三代史通俗演义读物。意在使中国有史料记载以来的历史演义体系完备,使之系统具有完整性。尽管甲骨文发掘的不够完善和全部,也没有系统,甚至不知所云,只是从片骨刻辞的零星记载中整理意会其个中三味,依稀可窥仍然能够窥测到甲骨记载的那段历史,而形成长达三千年的诸侯锋争和天下百姓生活的场景再现。

    因早年学习研究炎黄文化,草拟了《黄帝家族》,对先秦文化历史有部分了解,尤其对周文化倍加关注和喜欢,非常赞成民国史家思勉先生的历史观和独到的看法,以及对青铜器铭铭文地热爱,也以此为启发和参悟的源泉,悟言于一室之内,旦复旦兮。形成先秦三代历史演义,即《夏朝演义》,《商朝演义》,《西周演义》,《东周春秋演义》,《东周战国演义》,共五部历史通俗演义小说的构思。而《东周战国演义》可以与蔡东藩先生的《前汉演义》对接至秦朝史。

    民国蔡东藩,一个人包揽了中国秦后史两千年来所有朝代演义,让我感慨万端,伟人之伟,在于别人做不了之事,他做了。他在我心目中是伟人,历史演义中的伟人蔡东藩,蔡东藩,了不起。第二个人包揽写出中国余下的先秦史演义,即夏、商、周三代演义。(先秦史另外还包括至今没有发掘出来史料的,传说中的三皇五帝部落时代,至夏后氏成立中国第一个国家期间,之《黄帝部落演义》草稿于2005年写就。),使先秦三千多年文化,与蔡东藩先生写的秦后两千年的中国历代历史演义形成整体,这样就形成两人合并完成中国上下五千年系统的历史演义完整版本。这是我要做的。如果我做到了,我佩服我自己。我相信我能做到。

    于是,一室生春,写给未来。剑舞鸡鸣时,笔耕犬吠夜。文当有益于社会,笔墨当随时代。通变古今,行文以自见,成一家之言。不求文章作富贵,唯望彰明于晓理。

    让周史不在空白,周史不再是神话,让甲骨刻辞不再是猜谜,让青铜铭文不再是零乱,让竹简文书不再是段言,整编古周文献,再现古周生机,生灵活现,读懂周人千年文明,篆诂耀眼后世,终为目的,是为终极目标。如是,目的达到,目标实现,无憾终身。

    读史无感悟,等于没有读史,读史没有正确的感悟,等于错读、误读历史,读史有了感悟,不说出来共享,等于一个人的感悟,自己蒙住,不会因读史而快乐。读史都是如此,那写史呢?那更要把感悟说出来,与天下有缘人分享,如果有一个读者,就与一个人分享,如果有三个人,就与三个人分享,三个以上,就是与一群人分享,更多的人分享。我不会因读者少而失望和不快乐。因为已经有人分享,至少我身边的朋友们都分享了。有多少人会读史书类读物,了了也,你是那个了了中的一位吗?如果是,我们就是有缘人,分享快乐。

    看法不同,这是正常的,看法完全一致,这是不正常的。如果没有自己的感悟和观点,这是我的失败,最少怪我没有引导你来思考,没有带给你看透问题的本质,就像有句名言说:“历史写成了传奇,传奇写成了神话,神话变成了玄幻。”而我要把神话回归到历史本质,迈过传奇。至此,你至少因我写的历史演义联想到了什么,最起码因读史而对历史的看法的延伸度有了变化,包括它的长度和宽度以及深度有所改变,只要意识流一改变,这个立体效果就显现出来了,这是因为历史的借鉴产生了效果,产生了画面,产生了人生观,给了你的启迪和联想。可以确定。

    历史的思考。有一件事情一直促动着我,就是这首“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一首崇尚气节,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风貌的一首诗,可给我读来却另有思考,我一直在反复的想,“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思考项羽什么呢?难道就是不肯过江东的气节?我便开始猜想,李清照是在思考,“项羽如果厚着脸皮过了江东,历史会怎样发展呢?江东父老会怪罪他吗?胜败乃兵家常事,司空见惯,何况江东的父老是欢迎他回来的,江东的天地仍然是广阔的,包容的。项羽如果过了江,到了江东,最少也是分江而治,楚汉继续争霸,谁会是最后的王者呢?历史是否要改写?”如此想象,不一而足。这便是我读书思考的习惯,这算是逆向思维吗?还是另类跨越式思维?接着我会思考,既然历史发生了改变,那汉人还会说汉语吗?写汉字吗?是为汉族吗?你还会站在一个汉人的立场和角度来强调汉族对外斗争吗?天下为公不为汉的历史学观,你会接受吗?公平公正的史学观又是什么?公平公正代表官方主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还是代表民间对历史事件的认同和评判。代表任何一方都不是公平公正。那树立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历史是可取的吗?那这样的历史又如何写?只要你写,你就代表其个人意见和看法,带着个人的感情色彩,同一段历史两个人写,就产生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认知,因为这是事实,无人能够否认,包括本书。www.

    有人认为,历代历史没有对错之分,没有好坏之别,因为他已经是历史事实,无法改变,只要存在就是有合理的地方和生存的空间,历史就是过去时,只有成败结果,结果是,“如果不成功,后果很严重”。如此说来,历史就是讲结果,不看过程的一个史实。而演义是讲过程,也讲结果的史实。全过程的演义历史再现的史实。演义是小说,小说不是历史,历史是小说。本部演义小说没有离开历史,因为历史是小说,一样精彩。

    夏、商、周三代都是奴隶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其实中国的奴隶社会并没有多少奴隶。仅有的少数奴隶,代表不了一个社会形态特征,还是平民百姓的多。奴隶,这是谁引进来的外来词?你可以去考证,我就不参与了,我要享受你的劳动成果带来给我的快乐分享,就像我带给你的分享读物一样快乐。如果我的演义中引用了你的成果,就是我分享了你的快乐,我就是你的有缘之人。分享快乐,感谢你给我带来快乐。如是说。

    看枯燥的书才叫看书,长知识;看热闹的书就得一乐,可解闷。我写的书既长知识,又解闷。“如此好看的书怎好不看,你傻啊,好看不看!”这是我写在自己历史书上的题记。一位朋友反问说,你的书,看了能长什么知识?我说,看了,你就知道了。因为我有胆量说,我传播是正能量,知识点多了去了,先秦史两千多年的历史文明,随便搬出一段断代史出来,也够任何人研究一辈子的,这是历史的特点,不是我自雷。

    在当今时下,当你于浮躁的城市中,一身铜臭的时候,你是否会洗个热水澡,然后,躺在床上,随便摆个姿势,静静地表示文雅,随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出来,翻开书,谓之充充电,电量的大小,根据雷声的大小来判断是不准确的,误差在于,雷声大的雨点也大,雷声小的雨点也会大,雨润万物,书润细无声,那怕你是装成的书生,装的时间长了,也便就像个书生,如果能装一辈子,那就是个书生。为何要装个书生,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男的变帅,小女子由内而外的美丽。这是我写给我的一位朋友的一本书上的一段话,提醒他要经常看书学习充电。我有个同学说,当年我的语文成绩没有他好。我笑着说,我向来不写作文,要写就是优,他笑着点头默认。我问他,你毕业后还经常学习吗?他说没有,经商太忙。我说,我离开学校之后,至今,我每天都在学习,几十年从没有间断过,为的是赶上你。他笑笑,我也笑笑。你能一辈子都在不断的学习吗,我能。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成绩好坏,决定不了一生,能够坚持一辈子学习,绝对会影响你一生。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财富,此牛,我敢吹。

    听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人送我雅号,儒者。虽是赞美之词,用来说明我有文化,可由此想到,追溯先秦诸位大贤,天下之大,一个儒字就能解决问题吗?不能。天下之大,一个兵家就能解决问题吗?不能。天下之大,一个道家就能解决问题吗?不能。天下之大,一个法家就能解决问题吗?不能。回答是否定的。如果这些家都集聚到了一起,能解决问题吗?能。回答是肯定的,不过有前提条件,定位键,什么时候派谁上场,很关键。

    听说书中有黄金屋!当今社会,不差钱。书中自有颜如玉!不知真假,如果真有,就读呗。没有?读了也不吃亏。既然如此,就读吧。

    甲骨文我们不认识。上古汉语我们看不懂。

    没关系,我翻译好了,给你们看。

    后面省略一千字。下无正文。是为代序。

    2015年8月21日

    写于《西周王朝》演义截稿时。

    第一回

    西部犬戎连连攻豳姬亶谈和予物保民

    历史的天空五颜六色,看天下,看万花筒,精彩纷呈,既然好看,那就不可不看,家国天下,家天下,几家欢喜几家忧,国天下,成王败寇,仁者仁道,霸者霸道,王者有道,王者无道,无道王者。大国小国都为国,大国吞并小国,小国兼并大国,争王者,争天下,天下为公,谁主沉浮。今天是今天,明天的今天就是历史。今天明天的历史辉煌炫目,而昨天留下的历史痕迹就像是灿烂无比的彩虹七彩斑斓,历史就是一辆不会倒退的车轮一直向前开,留下的轨迹既无断层也无断痕,当你蓦然回首,那人依然在灯火阑珊处。

    历史的灯光下,小邦周如何撼动大商帝国?要从这里说起。

    商朝祖甲大帝年间,也就是公元前1166年这一年,西北部陕地的一个方国豳(b)国国王姬类毙(b),新王姬亶()登基,姬亶时年四十五岁,新王接掌豳国,国内政局一切平稳正常,可谓政通人和,安宁繁荣。可外部事件却不断发生,可谓没有好邻居真是个不幸的事情。

    五年后,时在公元前1161年,也就是商朝天子祖甲二十九年十月,陕西邠地泾水北岸与旬邑西部三水河之间豳国国都豳城,不再象平日里人头传动,熙熙攘攘,几条大街小巷几乎无人走动,家家户户门户紧闭,豳城城门也早已关闭,城门前豳河上的吊桥高高吊起,守城的甲士头戴着头盔,身上穿着甲胄,左手拿着干盾,右手持着青铜长矛,脸色铁青站在那里,在他们身后站着一排弓箭手,巡察的百夫长手提着青铜铸造的大刀来回走动,表情看上去十分刚烈,并对着手下步卒大叫着:“没有大王的令牌,谁也不许出入”。城门内侧还停放着十辆战车,每辆战车由两匹战马驾挽,车上有车兵甲士三人,居中者驾车,居左者持弓,居右者执青铜戈。车下立百人手持青铜矛、青铜斧、青铜钺等待随行。豳城有三门,每个城门口都是同样的部署。

    他们在等待。

    豳国境内包含北部(甘)宁邑和正宁,西北的(陕)长武,西南的邠邑南部,东边的旬邑北部至黄帝陵的桥国边境,南含永寿之地,东南至泾河下游的云阳国边境,方圆两百余里全部消静,除往来兵马战车,百姓无人走动。

    国都豳城城内有一处二十幢最高的房子,前后两院,按照前一后五两两在侧的排列,房子带前檐走廊,此房比普通人家房子高出很多,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特别之处。院子约两百余丈,后院内有一口青铜铸造的青铜鼎置于后排房子的门前两丈远的地方,此鼎有四五百斤重。还有一颗五谷树在前院子的左侧房前,此树约有三百年之久,是棵神奇的古树,院内没有其他景致,院门向南,院门口的守卫不再是平时的门卒而是甲士。豳国国王姬亶()陛(b)下坐在后面的房子正堂中间,座椅前的茶几上连水也没放,一婢低头立于旁,姬亶陛下面对着九位豳国七官二大夫,为首的是协助大王决策的尹老宁巨,依次是守卫边地之长的左卫常征,侍卫守城之长的右卫卫视,百工之长的司正陈仓子,掌地籍田的畋正熊炯,掌粮食的啬正曾收,掌畜牧的牧正姜启,左大夫梁醇和右大夫马驰,他们都站立着,没人说话。

    尹老宁巨上前一步,吭声打破了寂静,说道:“陛下,两月前,犬戎侵扰杀我豳国城外长武之地的里长一人,农人三人,奴人七人,抢走牛一头,羊二十只,豕(猪)十只,粮食百余簸(b),及家用陶器等物,走时还大叫说:‘我们这次来得人少,攻不进城,两个月后再来,转告你们的大王,让他准备好我们过冬用的物品,不给,我们就攻城。’说完大摇大摆有视无恐的走了。陛下,根据可靠的消息,现在他们已向豳城进发,五天后就可到我们的城下,看来势,有备攻城之意。”

    豳王说:“狼来了,来了多少人马?”

    “据说除老人孩子,凡是十五岁以上的犬戎邦男人全都出动了,整个队伍望不到头。”尹老宁巨回道。

    “看来狼真的饿了,大敌压进,众卿有何应对良策?”豳王问。

    守城之长的右卫将军卫视上前道:“陛下,豳城三门守卫都已到位,城外社邑里都已派守卫甲士防守,长武,邠地,宁地,正宁,永寿五邑守卫也都部署完毕,我等将士都已做好充分准备,大家都有决心与城同在,人在城在,请陛下放心。”右卫卫视以行动表决心。

    守卫边地的左卫常征将军也大声说道:“陛下,兵甲战车都已备全,各边境关口要道都已屯兵,只等待陛下下令,众将誓死保家卫国,让他们有来无去,杀他个遍甲不留,来一个真正的破军屠狼的杀破狼。陛下,这一次一定要给他们一个迎头痛击。”

    姬亶陛下说:“有你们两位良将和两支无畏之师,本王心慰也,备战守卫,许守不许攻,时刻准备。众位爱卿,是否有不战而退之良策?”

    左大夫梁醇接口道:“陛下,不战,则谈和,没有再好的办法!”

    豳王问:“谈和将是何结果呢?”

    右大夫马驰没等左大夫梁醇回豳王的话,接过话头道:“和即是让,让必给,给到何时是个头呢!陛下!”

    “不给,陛下。”守卫边地的左卫常征激动的坚持说道;“我们有足够的把握击退野狼犬戎。给什么给?在下坚决反对再给,一直给不是办法,我等将士整天操练就等着这一天。将士们手发痒,心火难消,陛下就下令让我们教训教训这帮不知好歹的家伙,整天不劳动,只知道抢略。让他们知道,两只手不劳动是没有饭吃的,光想肚子是不会饱的,抢掠是有生命危险的。”

    “左卫常征,那就说说你的几点把握吧,让本王听听你的把握。”豳王说道。

    常征将军慷激昂的说道:“陛下,第一点,我们是防卫战,阻止不义,抗击来犯之敌;他们是侵略战,我们是正义之师,从心理上道义上,他们腧了。”

    豳王听了不以为然,这年头对犬戎来说还有正义可言?战争不需要理由。

    “第二点,他们长途跋涉疲军而来,我们以逸代劳,待其未稳,我方强攻之,必打他个落花流水,落荒而逃。”常征说道。

    豳王没有表态,常征继续说道:“第三点,我们是常规军队,训练有素,阵法娴熟,他们是游击队,百姓之兵,除了凶残,就是打不过就跑的游击习气之民,如何能是我们的对手。”常征自信满满的说。

    “第四点,打仗打得是武器,犬戎一无战车,二无盔甲,三无利器,仅有落后的短刀和战马,何以与我们豳军对抗?”常征指出双方兵器的悬殊差别,优劣对比。

    “第五点,打仗打的是国力,财力,物力,人力,我们国富一方,虽不能与强大的大商朝相比,但和犬戎相比之下,我们超他们一百年有余。他们因为生活物资不足,常来侵略,他们远道而来,本想抢劫一点物资回去过冬,怎又可能带足够的辎重供大队人马长久之战呢?他们能坚持多久呢!我们拖也拖跨他。”战法上,坚持久战,战争让入侵者必败之理。

    “第六点,我们的士卒是保家卫国,拼死会血战到底,败了,国没了,家也没了,最少也是家里的东西被抢了,每个士卒心里都清楚明白,所以,我们的甲士是子弟兵,我们的士兵会顽强杀敌,拼杀到最后时刻。犬戎他们不一样,他们是来抢劫的,东西没有抢到,命丢了,他们不会拼命,抢不到就跑。当然,抢匪会随意凶残的杀戮。”

    “以上几个方面还不包括我们的战略战术,陛下,我们有足够的把握和信心战胜犬戎,我向陛下保证,如不胜,本将则效死沙场。”常征坚定的说。

    “你说的几点,本王相信你会战胜犬戎,按你所述,这场仗打下来,就豳(b)人会有多少死伤?不含对方伤亡。”豳王说。

    “陛下,这无法估计预测,战场瞬间变化,矛戈无眼,死伤难免,保家卫国是我们的天职,甲士者以战死沙场为荣。”左卫常征回道。

    “左卫将军,作为战将,你的观点是正确的,本王为豳国有你及勇敢而顽强的战士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兵者,器也,若攻,必血流成河,死伤无数,杀戎一千,自损八百,所谓两败具伤,非本王所想也。非反攻,以守为主,守家、守城、守国,安民守业,仁道也。每个甲士都是豳人,每个平民都是豳人,每个奴人都是豳人,每个豳人都不能死在能够用其他办法来解决的战争上,这是本王想要做的。”

    豳王陛下接着说道:“还是谈和,谈和予物,物去,物再产也,民虽苦些,总比战之灾难小些,予物消灾,民安也,豳人命安也。”豳王说。

    豳王下令强调说:“既然没有更好的良策,此战谈和又迫在眉睫,那就谈和是第一选择,守战是第二选择。谈和备战,左大夫梁醇安排谈和细则,左卫右卫将军仍然备战,以防万一。”

    司工陈仓子,畋正熊炯,啬正曾收,牧正姜启,四位大夫齐声说道:“陛下,这和以前没有什么区别吗?”

    豳王望着他们,问道:“尔等有更好的妙法良策?”

    四人回道:“没有。”

    “尔等那就分头去办吧,时间,还有三天。”豳王说完离开了屋子,婢女跟随身后而去。

    豳王姬亶回到寝屋,大臣们的声音回荡在他的大脑中,“给到何时是个头呢?陛下这和以前没有什么区别吗?给是给多少呢?”是啊,狼心狗肺的犬戎是不会满足的,幽王回想起祖先被陕北的犬戎以华池为入口,一直把豳人从华池、庆城、合水赶到现在的南豳来,北豳完全被犬戎占领了,现在的南豳传到豳王手里,已一次又一次的被犬戎和远盾来的熏()育人侵略,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了,怎么样才能彻底解决两邻侵略呢!深夜月亮已偏西了,不知什么时候豳王在迷迷糊糊中睡去。

    豳王一觉醒来,伸了个懒腰,婢女听到动响,知陛下起床,忙侍奉穿衣洗漱,豳王问:“现在是什么时候了?”

    “太阳已一杆高了,陛下。”婢女回道。

    “快传左大夫梁醇来见本王。”豳王吩咐道。

    “左大夫已在议事房等陛下一个时辰了,”婢女回话道。

    姬亶心悦。

    左大夫梁醇一个人在议事房等豳王陛下,不知豳王陛下什么时候到,于是闭上眼睛静坐,无意中睡着打起鼾来,鼾声巨响,豳王进来他全然不知,婢女上前碰了一下左大夫梁醇的肩膀,左大夫梁醇惊醒,见豳王已到,忙起身上前行大礼,豳王摆手说道:“免了,左大夫的鼾声真是一绝啊,本王很远就听到了,看来左大夫一定很困很累了。”

    “陛下,在下出丑了,让陛下见笑了。”梁醇施礼说道。

    “谈和一事计划的怎么样?左大夫说说。”豳王问道。

    “陛下,在下主要是从这些方面着眼考虑,谈和成功的前提,谈和的内容,予物多少,什么地方交接,怎么交接,他们怎么运走,什么时候走,谈和需要那些人员,在什么地点谈和比较适宜,如何防范。”左大夫梁醇一口气说了主要要点。

    “好,左大夫考虑的周到,你看需要那些人参加谈和?”豳王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