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书为文之薄识

    为文之难,乃恒事也。尤以文学而言,既可分天赋,又以为技巧。其文之简者,莫过於其小说也。案以诗文;诗者,韵也,意也,体裁也。其起笔诗韵已生,以平仄相杂,或以律诗,或以古体,或以四言,其格式如此,体裁多彩灵变,所谓玩诗品味,意趣多出也。文以散文、骈体为宗,其事也。其道也。其体也。水无常形,文定格而生乎也。文者,论事言道。盖以论文,论事为下,养身蕴志为之中,论道为上也。所以为文之道,须以明理乃可为大手笔也。由可见之,诗文所不相与者,诗品而意也。文乃读也,揣摩思其笔端,方以知之。故以喜诗文者,为人亦不同也。诗者,怡情志,多为恬静人也。文者,知事明理,或以议论而辩之,多智士也。

    诗文为文人道也。即诗文外,便以小说戏剧。小说,故事亦如渊海,其体裁亦与字数相较所分也。其戏剧者,多为唱韵,杂以演说,亦如小说。形制弗与,内容别无二致,虽或以文人贱小说,然颇有可观之处。今所传世名着者,予颇喜金书,案以《石头记》相较,毫无愧色。以二书相断;金文多俚俗,君子见而生惧,圣人见而生其菩萨心,戒世之意油然而出也。红楼文字多雅,有所隐处一笔带过,又多以韵诗镶在文中,意趣多生,此文人书也。

    两书之作人,估计不知,其可见者,金书似无法,人性为衡,观其人物未尝不有怒色,亦有其哀也。所书之人物,又恨又怜,其描写之状情,竟得於此,虽以戒世风之意而为之,仅开篇名题,而後尽潜于文中,文既诙谐幽默,情节宛然动人,观乎人物恍在眼前,文既以如此,作人毫无郁结,弄笔泼墨而下,无所滞气,惟结文处,稍有喜意,未寒心至之,亦为生情,所不忍也。红楼如梦,空空如无,似为悲凉意,其作人郁结一见明之,文字颇为精巧,所拟之人物,亦是出彩。其言门闱之事,其意不甚而明也。然小说之缺者,其文字繁多,其传世必然有违,又以故事量乎人情,虽有可观之处,然无文道可通矣。本以小说,何以为之耶!欲求以文道,经史无可通之,反究小说,此所谓风马牛所不相及也。以体裁而见诗文,小说;诗炼字,讲格律,平韵调。文以知事,明道理而闻天命。小说,故事引人唏嘘,人物得以留恋,然惟简而已。其小说最为易作,也亦识人最广,过乎易懂,文蕴不及其诗文也。故作文本乎以诗文为宗,乃为正道。